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件事知道的也只有马司吏一人,如今马司吏已经死了,这些记录也被窃贼盗了去。”

柳乘风才想起不久前千户所失窃的事,他没有再多询问,只是点点头。

单从这三个千户的死就可以看出明教余孽的棘手,柳乘风大致已经有了一些头绪,这些乱党一定早已盘踞在北通州,甚至在这北通州的上层有人给他们提供庇护,或者说这个人便是明教的头目。其次,这些乱党的耳目已经遍布了千户所,否则第二任千户不可能遇害,动手的一定是千户所中的人。只是到现在都没有查出是谁,这就说明乱党留在这千户所中的人做事很是隐秘,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而且,这些乱党人数应当不少,这个推论是因为第三个千户的死而得出,当时正是傍晚,第三任千户带着数十个护卫走在前往北通州的官道上,那时的官道虽然人烟不多,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些乱党的行踪,那柳乘风可以肯定这些乱党有很多人手,事先已经得知新任千户即将赴任,随即在官道附近埋伏下人手,随即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所有人斩杀殆尽,又从容撤退。

几十个人只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被斩杀干净,除非计划十分周详,人手至少在百人以上,一声令下,无数乱党从左右杀出,还有人堵住了前后的退路,埋伏杀人撤退,一气呵成。

想到这里,柳乘风不禁苦笑,这北通州还真是庙小妖风大,一群乱党居然猖獗到这般地步。

只是,自己该如何着手呢

对于这个,柳乘风一时没有头绪,或者说他就算是有头绪,手里头也没有可用之人,毕竟要查案,就得有大批的人手,而且还要做到这些人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虽然将千户所上下的人威吓住,令他们不敢不违抗自己的命令,可是让这些人着手去查,绝不可能会起到什么效果。

自己的身边最信任的就是从京师带来的人,可是这些人的人手毕竟太少,杯水车薪,看来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大人学生想起了一件事”

张振突然想起什么,随即道:“学生听说,东厂的档头和镇守太监当时也被人刺杀,只是并没有成功,东厂档头重伤,可是镇守太监王德利却是未伤分毫,自从几个千户被刺后,东厂档头就很是谨慎,平时很少出门,偏偏那一曰是镇守太监王德利突然心血来潮邀他去羲和斋吃酒,因此才有了那次刺杀,那些凶徒显然也是早就埋伏好的,也就是说,事先有人走漏了风声,东厂或者镇守太监那边也有乱党。”

柳乘风听了张振的提醒,一下子变得警惕起来,慢悠悠地道:“你的意思是镇守太监王德利”

张振连忙道:“学生并没有这样说,只是觉得奇怪而已。”

柳乘风慢吞吞地坐下,坐在椅上,此时也开始寻思起来,王德利请东厂档头去喝茶,随即乱党埋伏刺杀,再之后东厂档头重伤,王德利却没有事。莫非这王德利有问题

其实顺着这个思路想,许多事就好理解了,毕竟王德利是个太监,太监有不少人是笃信神佛的,若说王德利被人利用成了明教余孽,倒也不是不可能。再者说,王德利邀请东厂档头去吃饭,乱党就安排刺杀,这就说明一定有人走漏了消息,这个人难道就不可以是王德利

更何况刺杀之时,表面上刺客的目标是东厂档头和王德利,可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王德利导演的苦肉戏除掉东厂档头是真,自己也随这东厂档头被刺,岂不是正好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柳乘风胡思乱想了一阵,心里却又是想,想这么多做什么没有证据,人家又是镇守太监,难道还能把他怎么样

不过这个王德利,倒是要盯紧一些。

打定了主意,柳乘风朝张振笑了笑,随即道:“你提醒得好,不过王公公毕竟是宫里的人,这种事还是不要四处去乱说,徐图渐进吧。”

张振点头道:“大人说的是。”

第二百二十一章: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柳乘风的动作,自然而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寻常的百姓,关注的是千户所,可是各大衙门,关注的却是柳乘风。

柳乘风这个人,其实一举一动都落在大家的眼里,原本对这新来的千户,大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在这个节骨眼里,北镇府司派来的千户,多半都是替罪羊,定是在这北镇府司中不受关注的可怜虫,所以才将这人打发到这北通州,是生是死,反正也没有什么大碍。

不过等到柳乘风一下子整肃千户所,雷厉风行之后,大家又不由重新审视起这个柳乘风了。

这里距离京师不过几十里之遥,不必快马便可一曰往返,能在这北通州任个一官半职的,哪个和京师里没有一点关系。

接下来一个个的消息,都让这些人态度发生了逆转。

原来这柳乘风不但不是可怜虫,而且是京师里近来风头正劲的人物,不但在牟斌牟指挥使看重,多为回护,便是太子也与他关系莫逆,据说连陛下也对他青睐有加,此人因公封了伯爵,钦赐飞鱼服、绣春剑,在京师里,属于人见人畏的人物。

得到了这些消息,大家才算是明白了,这一次只怕是北镇府司甚至是宫里下定了决心,要整肃北通州,把那些乱党揪出来,所以,才派出这么个人物下来。这个柳乘风,来头不小,看来绝不是个好欺的角色。

北镇府司这边磨刀霍霍,无论是兵备道,还是知府衙门,倒是没有兴致关注这柳乘风如何去揪出乱党,毕竟为官之道,本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北镇府司要拿贼,自管拿去,大家也各自有各自的职守,自然无人去狗拿耗子。

不过这个柳乘风,倒是可以打一下交道,毕竟大家都在一地为官,通通气却是必要的,兵备道衙门里,兵备道按察使黄震微微眯着眼,听着一个书吏的汇报,手抚在案牍上,一直没有做声。

兵备道本是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置于各省重要地区。弘治朝以前,倒是并不常设,可是到了弘治年间,这兵备道的职权渐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他们掌管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还可以监察地方官员,弹劾地方不法之事,可以说,在这北通州,真正主事的不是知府衙门,也不是锦衣卫千户所,更不是东厂,而是兵备道的按察使。

这黄震,就是兵备道按察使,正三品大员,上马治军,下马管民,同时还负责监管北通州大小官员,甚至是亲军和东厂,也可以弹劾。原本这兵备道的按察使,直接隶属于本省巡抚、总督,不过这北通州,却属于顺天府的范畴,所以按道理,北通州兵备道按察使,是应该归属于顺天府府尹管辖。

不过规矩是规矩,这北通州却是破例的地方,这儿毕竟临近京畿,又至关重要,所以黄震的直属上司并不是顺天府府尹,而是兵部尚书刘大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