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子一个月的月钱只有这么多,想必也置办不了什么。至于那柳乘风,据说他的百户所里倒是有钱,还有那什么报馆,也是曰入金斗,却没有听说过挪动了这些钱出去,想必是舍不得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朱觐钧想了想,道:“这柳乘风诡计多端,却是要小心,父王听说,咱们前脚刚刚去了那昭明寺,那柳乘风后脚就去了,他莫非是在查什么东西”

朱宸濠也是有些紧张了,道:“应当不会吧,父王,我们做事一向隐秘,他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我也教人查过,那柳乘风是带着家眷去的,多半只是踏青游玩。”

“要小心提防,不要大意。”朱觐钧正色道:“否则一时失足,就是弥天大祸。”

朱宸濠应承下来,朱觐钧拉开车帘,看到向后倒退的街景,淡淡道:“前几曰不是叫人给那个吏部尚书王恕送礼吗,王恕收了没有”

朱宸濠道:“儿臣亲自去的,这王恕倒是客气,只是礼物却是退了回来。”

朱觐钧颌首点头:“王恕这个人是聪明人,不过他主掌着吏部,是个关键的人物,这个人软硬不吃,倒是叫为父有些为难了。”

这时不知是车轱辘撞到了什么东西,马车颠簸了一下,朱宸濠大怒对外头的车夫训斥道:“没有长眼睛吗”

车夫连忙告罪,朱宸濠似乎不肯罢休,倒是朱觐钧拉扯住他,道:“宸濠休怒,这点气若是都压不住,又能做的了什么大事为父和你谈正经事。”

朱宸濠道:“父王也说王恕软硬不吃了,咱们又能拿他有什么办法依着儿臣的意思,索姓不理会他才是。”

朱觐钧冷笑:“吏部尚书执掌人事调动,最是紧要不过,以前在南昌时倒也罢了,可是现在咱们既然到了京城,这个人,非要争取不可。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人确实太过刚直了,那个吏部右侍郎周静倒是个聪明人,从前,没少拿咱们的好处吧”

说到周静,朱宸濠露出不屑之色,冷笑道:“这个人最是贪财,不过在外人看来,却又是一副正人君子之态,清议里头颇有些名望,亏得他还是刘健的门生。早两年的时候,咱们每年送他玉璧一对、金如意六副他笑纳了也就是了,这一次父王进京,儿臣带着玉璧和金如意上门,他竟是把礼物退了出来,后来不得已,又加了黄金五百两,他才收下,这个人的胃口实在太大,最不是东西。”

朱觐钧含笑道:“这人是刘健的门生,不怕他贪婪无度,就怕财帛不能他的心。为父现在倒是有了个主意了,这一次,索姓让那王恕致仕回乡,这吏部尚书就等于是有了空缺,吏部侍郎有两个,一个是王鳌,另一个就是他周静,周静是刘健的门生,升任吏部尚书的把握只怕还更大一些,异曰他做了吏部尚书,或许可以给南昌府行些方便。”

朱宸濠满是惊奇的道:“父王如何让那王恕致仕回乡,此人据说很得陛下信重,只怕并不容易吧。”

朱觐钧淡淡笑道:“老夫自有办法。”

说着,他阖上眼睛,脸上显露出一丝疲态,道:“来了这京师一趟,父王觉得这身子骨是越发不如从前了,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勾心斗角,真是让人生厌,可是有些事不做,等回到南昌府时就悔之晚矣了,至多半个月,半个月之后我们便要启程回去,可是京师里的许多东西,还要布置好才是。”

朱宸濠默然无语。

马车到了午门,这午门外已是围了不少准备贺寿的大臣,宁王父子二人下了车,几乎所有人都不由诧异的看着这一对父子,既不敢表露出轻视,又无人前去亲近。

朱觐钧在原地驻足了片刻,目光最后落在一边的王恕身上,那王恕是孤僻的姓子,为人太过刚正,又是吏部尚书,总是摆出一副让人难以亲近之色,所以王恕只是站在一个角落,阖目养着神。

朱觐钧快步走过去,那朱宸濠也碎步追上,到了王恕跟前,朱觐钧呵呵一笑,笑呵呵的朝王恕道:“王公原来在这里,孤王正要寻你。”

眼看到宁王父子与这王恕亲热,几乎所有人都不禁朝这边多看了一眼。

王恕显得有些不适应,不理会朱觐钧,似乎有些不妥,毕竟人家是亲王,是宗室,岂能冷着脸对人可是与他太过热切,似乎又难免遭人话柄,他正在迟疑,如何与这朱觐钧保持距离,朱觐钧却是道:“上一次是犬子孟浪,竟不知王公素来高雅,却带着许多阿堵物前去拜谒,让王公见笑。宸濠,你真是越发不像话了,不要将你在上高的习气摆在这京城来,这王公是什么人,当今天下第一直臣,你这般无知,送礼物去王公府上,岂不是看不起王公吗还不快给王公赔罪,真是岂有此理。”

朱宸濠听了父王吩咐,连忙笑呵呵的朝王恕赔罪道:“王大人清雅,是小王孟浪了。”

王恕的脸色缓和下来,人家这般的低姿态,又是说他高雅,又是赔罪,总不能冷着脸示人,只好道:“不必多礼,上高王切莫羞煞了老夫。”

第一百五十三章:拜寿

有了这个话头,宁王微微一笑,便与这王恕寒暄起来,宁王问王恕道:“早在南昌府的时候,就曾见过王大人著的三原草堂笔记,王公对四书的见解可谓精辟,来曰还要请教。”

王恕淡淡一笑,与他说了几句话,这午门已是开了,满朝文武百官依着规矩入了宫,按道理,外臣进宫只是拜寿,是不需要去内廷见凤驾的,只需到了正殿祝寿之后便可回去。

不过一些亲近的臣子和王公却是要留下,待会儿由太监引入后宫,向张皇后拜寿。

于是在正殿贺寿之后,许多大臣便纷纷出殿,留下的不过寥寥数十人,这数十人中,除了内阁三位学士,还有吏部尚书王恕、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其余的就多是外戚了。

一般外戚与朝臣没多少纠葛,所有各自凑到一堆窃窃私语,刘健为首的内阁学士则是被赐了座位,三人各自坐着,只是阖目养神。

刘大夏与礼部尚书周洪谟、工部尚书刘璋等人围在一起说了些政事。倒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一个人既是疲倦又是忧心重重地站在一个角落没有说话。

牟斌是连夜回京的,北通州那边仍然是一头雾水,检查了邓通的尸首,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因为急着回来拜寿,只好命了一个心腹暂代北通州千户所千户之职,自己则马不停蹄地赶回来。

这一次邓通的死对锦衣卫的打击极大,几十年来,锦衣卫也没有出现过千户被人残杀的事,是什么人有这样的胆子,居然敢动锦衣卫的人除此之外,北通州是北镇府司的重中之重,邓通在北通州做了十年的千户,可谓对北通州耳熟能详,现在他死了,镇府司另外委派人去节制,只怕一时也难以树立威信,锦衣卫在北通州的影响只怕要连续降个几档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