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220

分节阅读 12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之种种。。。。。所以,望你三思”

“言尽于此,今后大秦之事,再与我无干,塞外天高云淡,你等之畏途,吾心之归。”

大秦成武十六年。

南归大军停于河北境内,不知进退。

因为大将军赵石不知所踪,再有大将军木华黎不顾朝廷圣旨,率兵北去,众将惶然失措。

接着,大将军赵石义弟,大将军张锋聚力压众将,暂领兵权,率军南归。

等到朝廷得到消息,已经是秋天了。

自古以来,再没有这等奇事,一位功勋盖世,名满天下的上将,就这么没了踪影,许许多多猜测,立即甚嚣尘上,震惊朝堂,军中动荡,一时难以尽述。

不过,大将军赵石已鸿飞冥冥,大秦皇帝陛下又值盛年,英武之名,著于内外。

后又有数位大将军奉诏入京,无人敢于违逆,再多的猜测和疑忌,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也无法掀起太大的风浪来。

实际上,在此之前,一封奏疏已经悄然被送入宫内。

奏疏为大将军赵石亲笔所写,和给张锋聚留下的书信相比,这封奏疏,写的很是冗长。

“今日之事,必为陛下增了许多忧烦,臣之罪也,然,此事,虽非臣本意,但事已至此,别无他途,想来陛下此时,也已明白臣之。”

“你我虽为君臣,实则兄弟,陛下信我,允我兵权,并以王位许我,今我报之,以全君臣之义,兄弟之情。”

“临别切切,思绪万千,不能尽述,唯有三两事,欲于陛下分说。”

“一来,军中诸将,生有异心,臣本欲为陛下除之,以绝后患,但。。。。。除念及旧情,不忍下手之外,也想着,此辈,皆我大秦栋梁之才,一朝尽绝,或生动乱,或使国势衰颓,以一己之心,而绝国家兴盛之途,此帝王之心也,臣不愿为之,只能留于陛下圣裁。”

“陛下若有意,臣已使人,送上名录,此辈,皆可重用,以代叛臣,许三五年后,军中新老交替之下,心疾可除也。”

“若陛下仁慈,有恢宏之心胸,既往不咎,也便无须多言。”

“二来,微臣此去,逍遥一身,怕是今生不会再履秦地,臣之家小,愿意北上塞外的,请陛下送归,此为不情之请,全凭陛下做主就是。”

“三来,微臣本欲回京之后,再跟陛下细述,如今也只能在此书写一二,可惜。。。。。。”

“南唐,南宋,积弱之国,挥兵可平,算不得多大的事情,臣要说的是,军中之事,诸人限于眼界,多有因循守旧之处。”

“以臣之见,若成汉唐事业,秦军已有过之,然,陛下若想开一代之局面,不让古之贤君专美于前,却要另辟他途,不若着眼于水军,海上之基业,风景佳好处,足胜陆上”

“若陛下无意于此,那臣可就不客气了,许陛下十载,到时海上再无大秦之旗帜,臣便取之,到时,陛下可不要怪臣才好。”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尾声二

成武皇帝李全寿览阅之后,默然终日,当夜,宣中书,枢密重臣入宫。

众人皆以为,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规劝的准备。

大将军赵石一去无踪,其实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河北大军军中生变之事,消息已经隐约传来,详情虽不甚了了,但这样的大事,猜测起来,对于这些朝堂重臣而言,并非难事。

河北河南,大军云集之处,生出那样的变故,着实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那并非只是河北,河南军中的事情,延及开来,大秦各地驻军,都有不稳之嫌,即便是京师长安,也没人能保证,大家就都无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将军赵石之党羽门下,也是数不胜数。

可谓是河北一乱,天下皆乱,立时便有江山变色,社稷倾颓之忧。

好在,赵石不知所踪,群龙无首,事情也许便有转机。

不过如此大事当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们这些朝臣,之前议论纷纷,上书攻讦者,不在少数。

追究罪责,他们一个个都难逃其罪。

迫反军前大将不说,事发之时,又无一人察觉,这是怎样一种愚蠢怎样一种无能

回想起来,众人自己也是诧异不已,在大将军领兵之时,攻讦于其人,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惯例这又是怎样可怕的一种惯例

习以为常之后,竟是连起码的警惕之心,都不再

不过。就在众人准备接受帝王的怒火。为事后该如何措置殚精竭虑的时候。皇帝陛下却是让众人商议,此次诸位军中上将入京,该如何封赏,之后的升迁任免,又该怎样考量

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大家都能看的出来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显得过于平静了。

这一夜。很多人一夜无眠,都在琢磨着其中种种,觉得波云诡秘之处,尤胜于当年长安之变前后。

不过,大秦成武十六年秋,大将军张锋聚等,奉诏还京。

这个时候,不管是朝臣,还是入京的众将,甚或是身居各个要职的大将军门下党羽。都可谓是如惊弓之鸟般,战战兢兢。

但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朝廷邸报,明发天下。

大将军赵石晋半山王,诏其归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宫,抚草原诸部。

大将军张锋聚,晋成国公,应其所请,调任辽东宣抚使,镇辽东诸地。

种怀玉,晋一等侯,任职河南东路宣抚使,镇开封,督建,修葺开封行宫。

大将军种燧,晋宁国公,任河南西路宣抚使,镇洛阳,掌河洛兵权。

大将军段从文,晋一等侯,任河北宣抚使,经略河北,山东诸地。

魏怀德,晋三等侯,任河中宣抚使。

大将军李刑,晋三等侯,任河东宣抚副使,镇太原,自此,河东将不设宣抚使之职,由宣抚副使代行职责。

驳回枢密使张承等人,欲掉西北各部,以充河洛大军的提议。

责令枢密,传令大秦各处守军,不得怠慢军务,勤练兵马,以备将来。

责令中书,立即调拨粮草,官吏,往河北辽东,以收两地民心。

一连串的封赏决策,恩威并施之下,很快便将这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当然,中原之战,也被拖延了下来,直到成武十八年,才重启战端,这样的结果,却还是让大秦上下,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成武十六年,在暗流涌动之中,皇帝陛下看似平静,心潮起伏之处,远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镇定自若,尽显明君风采。

接到赵石书信的时候,这位君王心里可谓是百味杂陈,既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有着自豪,却也愤怒痛恨于军中众将的肆无忌惮。

赵石一封奏疏,让他坐立难安,思潮澎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