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215

分节阅读 12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人军伍,到底是怎样的货色。

当蒙古人少了张狂之气,那么他们的锐利锋芒,其实也就没剩下多少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长年以来,几乎同样百战百胜的蒙古精锐骑兵,被迎头痛击,无数勇士奋勇拼杀,最终却还是差点被敌人所击溃的时候。

那种失落感,是寻常军旅很难体会得到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人的勇气也是消弭,快的让人难以置信,连身为统兵将领的哲别,都感到了震惊。

因为在这一天,蒙古骑兵临时驻扎的大营中。平日里英勇而又暴躁的蒙古勇士们。除了那些喝的醉醺醺的醉鬼。所有人都萎靡不振,随时都能听见,有人在大声嚎哭。

年轻的战士,聚在一起,唱着草原上的牧歌,相互叙说着草原河水的甘甜,说着羊群,说着家中的女人有多么健壮而美丽。。。。。。不用问。他们想家了。

像岩石一样,不可摧毁的老战士们,大多在默默喝着奶酒,喝的多了,然后倒头便睡,丝毫也不管敌人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

受伤的战士,也在不停的,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痛苦的死去。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这支身经百战的蒙古万人队的精气神,在这一战当中。都消耗一空。

哲别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很难想象,这些勇士,很多都曾经在东北草原爬冰卧雪,像狼一样坚韧凶猛,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作战,也不能击垮他们。

最终,正是靠着这些勇猛无畏的战士,大汗才将东北草原上的所有部族,都纳入了蒙古诸部的战旗之下。

但现在,只是短短的两天,他们就完全失去了作战的热情。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哲别虽然震惊,却非常清楚其中的原因。

因为自从占据辽东,嗯,这个时间还可以向前推进一些,应该是蒙古人选择和金国人作战,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的时候。

众多的奴隶,精致的财货,香甜的美酒,还有。。。。。众多的女奴,让蒙古人欣喜若狂之余,也在慢慢侵蚀着他们的筋骨。

试想一下,当蒙古人不用再冒着严寒,出去射猎,不用亲手酿制奶酒,不用自己辛苦的刷洗战马,整理弯刀弓箭,甚至于,他们已经不用再住在简陋的帐篷中,等待严冬远离。

等等等等,都在说明一件事,蒙古人已经不是原来的蒙古人了。

那些最为坚强,最为勇猛,强大的战士,在和金国的历次战争中,逐渐消耗干净,剩下的,则是酒色之间,迅速堕落。

这就是原因,但外面最坚硬的那层外壳被敌人毫不留情的粉碎掉之后,所有的荣光,所有的勇气,蒙古人所有值得称道的一切,就都崩溃了下来。

是的,蒙古人除了弯刀和弓箭,还能有什么呢

但弯刀和弓箭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显得无力的时候,就也什么都剩不下了。

哲别没有刻意去阻止什么,因为那没有任何用处,失去了对胜利的极端渴望的蒙古战士,甚至失去了和敌人再次作战勇气的他们,已经丢掉了一切。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回去之后,立即要重新组建一个万人队了,这些家伙,已经不配称之为勇士。

但。。。。。。回去。哲别也只能苦笑一声,他没能完成大汗交付于他的重托,即便击败了这支秦国人的兵马,然后呢

蒙古人可能将面从四面八方临蜂拥而来的敌人,长生天啊,您的子孙,正在困境之中挣扎,您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点指引吗

当然,虽说蒙古军从上到下,已然气沮,这个时候若是薛奴儿不那么谨慎,而是选择攻击他们,很可能造就一场辉煌的大胜。

但事情没有如何,在这样一个战场上,秦军看上去无疑处于劣势之中。

百战力疲的秦军将士,在这一天当中,死死的注视着西边和南边的敌人,不敢放松一点精神。

而这个时候,可笑的是,能够主宰河北北部战场胜负的河北大军,却丝毫没有动静。

实际上,不是他们有多愚笨,更不是他们有多迟钝,而是这些河北将领们,太过聪。

他们已经察觉到了,这条北逃之路,好像出现了一丝曙光,他们的到来,竟然能左右甚至可以说是主宰秦蒙两军的胜负。

那么,作为北方唯一割据一处,垂有二十余载的地方诸侯,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用问也能明白。

此去辽东。路途遥远。人地两生。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李任权兵败河南,已然身死,那么,他们到了辽东,会受到蒙古人怎样的对待呢

这是河北大军上下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现在,他们可以为蒙古人效劳。帮助他们,战胜秦军,这就是筹码,很重的筹码,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于是,河北将领们在大军的中军大帐中,吵成了一团。

女真和契丹将领们,显得很兴奋,为蒙古人效力,比给李家卖命。自然要好的多,所以。他们很愿意率领部下,去帮助蒙古人作战,借此想必不难得到那位据说很英明的大汗的赏识。

土生土长的河北将领们,则有些迟疑,虽然,秦军来势汹汹,而且,和李家乃是死敌,但他们,却非常不愿意将秦人得罪的太死。

为蒙古人效力,或者降秦,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没有多大的分别。

而这个时候要是帮助蒙古人,将北边的秦军聚而歼之,那么,等秦军大举北上,他们还有活路吗

河北大军中军大帐中的争吵,不必一一细说,李任权一死,没有人能够代替他的位置,也就没人将他们统合起来。

而此时此刻,作为这支大军的统帅,李傲李将军,听着这个说的有道理,那个说的好像也不错,但他真正想要做的,其实只是想尽快逃去辽东,继续享用他的醇酒美人,至于其他的,他并不很关心。

在这样的犹疑不定当中,北逃的河北大军,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反应。

不过,在蒙古人不断的催促当中,大军注定要北上辽东的这个理由,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了决定。

最为可笑的是,最终的决定却是,大军缓行,不断逼迫于秦军,放开西边道路,让他们西逃去居庸关。

首鼠两端,莫过于此。

不过,哲别得到李傲回信,略为心安的时候,变故又生。

这一天深夜,南边来人,直入河北军中,密会于李傲,他所带来的,是一封书信,大秦晋国公,枢密副使,冠军大将军,太子少保赵石的亲笔书信。

言辞没有半点客气的地方,唯其如此,看着那明晃晃的大印,李傲才算相信,这确实是大秦那位可怕的大将军,父亲最为痛恨的人,写就的书信。

而且,那字迹很丑。。。。。。嗯,非常丑陋,连他刚学写字的八儿都不如,这让他更加确信,此为赵柱国亲笔无疑,因为父亲不止一次的嘲笑那位大将军的不学无术。

与其说是书信,不如说的军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