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210

分节阅读 12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兵一刀两段,并蛮横的一头撞进蒙古人的军阵当中,掀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无可阻挡,蒙古人在这样的冲锋面前,往往要付出几倍或者十几倍的代价,才能将一个这样的钢铁怪兽杀死。

这无疑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为可怕的怪物。

蒙古人的勇气,在迅速消失,他们也是人,也会疲劳,也会害怕,也会惊慌失措,只是因为他们在寒冷严酷的环境中,生活的太久,所以极为顽强罢了。

太阳渐渐升上头顶,却被浮云所掩盖,在大地上留下斑斓的光影。

战事终于来到尾声。

秦军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象征着胜利的到来。

蒙古军崩溃的很快,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便是此战的收尾了,每个秦军将士都知道,追亡逐北,将是他们现在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乘胜追击,秦军略略打扫了一下战场,便开始以王胜保,陆相两部为先导,快速北进。

至此,两个蒙古万人队,多数覆灭于此战当中。

蒙古千户博尔忽战死,蒙古千户赤老温战死,以下百户等蒙古将领,多数战死于开封城下。

俘虏的蒙古骑兵,有两千余众。

他们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并没有多少区别,在失去作战勇气之后,迅速的选择放下武器,做好了成为奴隶的准备。

但这里不是草原,大将军赵石一声令下,俘虏被集中于一处,围上来的秦军士卒,刀枪并用,立时将两千余蒙古降卒屠戮一空。

蒙古人的尸体,密密麻麻堆叠在一起,并被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蒙古骑兵,第一次被成建制的消灭于战场之上,见证者,却只有他们的敌人。

而且,悲哀之处在于,这些大秦士卒,除了胜利的喜悦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因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时代,离他们还很遥远。

他们比蒙古人更加的骄傲,胜利的到来,也显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当秦军大军,出现在黄河岸边。

正在正相抢夺渡船的河北溃卒的命运,也就已经注定了。

蒙古人为他们赢得了逃走的时间,但可惜的是,能够在此战中逃脱的人,屈指可数。

对岸已被秦军占据,逃上渡船,也只能顺流而下。

而大部分河北兵马,并没有这样的幸运,在秦军到来之后,纷纷跪倒在黄河岸边,等待最终命运的到来。

赵石这一次,仁慈的多。

令张柔等降将,收拢降卒,做好进军河北的准备。

三天之后,赵石已经身在黄河北岸,此时,有人将燕王李任权的人头,送到了他的。

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发生了太多次了,所以不用怎么惊讶。

李任权本想逃去山东,却为心腹所杀,人头也被送了回来,至于他的儿子和义子的人头,只能说是附带而已。

赵石并不怎么关心这些,李任权,早已是冢中枯骨般的存在,当年他就不曾将其放在眼中,今时今日,更是如此。

他要的是河北,李任权是生是死,在他看来已是无足轻重。

但李任权,对于京师的君臣们而言,意味可能不太一样。

所以,他立即命人,将李任权的人头送去了长安,这位大秦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位叛将,终是身死异乡,做了无头之鬼。

汇合了段从文部,兵力骤增的秦军,前面可谓是一片坦途,燕城近在咫尺,其他府县,传檄可定。

毫无疑问,河北此时差不多已然算是归于大秦治下了。

只是此时,北边张锋聚部,正在面临四万南下的蒙古骑兵的考验,带领他们的,则是成吉思汗,铁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古北

张锋聚部有着自己的窘境。

兵力太少,时间紧迫,燕赵长城关隘又多,仓促之间,哪里顾得周全

所幸,赵石给他的军令,也没强其所难,只让他紧守最近的古北口

实际上,从辽东南下,诸关隘多不胜数。

其中重要的,从动到西,有榆关,松亭关,古北口,野狐关,居庸关等要隘。

张锋聚不可能分兵,所以最终,他决定守古北口。

这不是挑挑拣拣的问题。

榆关不论,在千里之外,想要顾及也顾及不上。

其他诸险要,皆能通联河北,直入腹心之地。

其中,唯有古北,野狐两处,能容大军通行。

蒙古人屡走野狐岭,因为他们都是骑兵,在野狐岭战场,对于骑兵的限制要少。

但从野狐岭南下,需要走更远的路,只要他在古北口设兵驻守,那么蒙古人就算想走野狐岭也是不成。

古北在侧后,走野狐岭的话,等蒙古军大军尽出,他便可以从容封死蒙古军退路。

所以,历代以来,北人南下,古北,野狐,松亭必须齐齐在握,才能后顾无忧。

河北李任权部,能支持这么多年,还敢废弃其他关隘,只据守野狐一处,一来是不想自己分兵,让蒙古军有机可趁。

二来呢,也笃定蒙古人就算越过古北等处,也不敢置野狐岭于不顾。

蒙古人来去如风不假。但只要是大军。便有后路。蒙古军也不能免,侧后堪忧,蒙古军断不会率军深入。

所以说,守野狐,还是守古北,都差不多。

而野狐岭适于大军决战,张锋聚兵少,则守古北更为合适。

不过。蒙古援军若走榆关话,对秦军而言,就是有利有弊了。

有利之处在于,走榆关的话,路要远的多,到时,与秦军决于河北之内,那也许将是秋末的事情了,到了那个时候,秦军很可能已经合兵一处。严阵以待。

不利之处在于,那个时候已然是秋末。并不适合秦军作战。

战事一旦到了那个地步,整个河北都将沦为战场。

这不会由秦军的意志而定,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决定了,到了那个时候,两军必然纠缠于河北境内。

蒙古人肯定讨不了好去,但秦军在春天到来之前,很可能拿蒙古人也没太多办法。

实际上,真要是那般,河北必然如当年蜀中一个模样,不管谁负谁胜,河北地界定是一片狼藉。

最后的结果,能够想象的到,木华黎率兵肆虐辽东,蒙古人后路断绝,河北就将是蒙古骑兵的葬身所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