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200

分节阅读 12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称之为南宋。

虽说经过一些波折,大将军江善也还是功成名就。

论功行赏之时,位于诸将之首,晋一等开国定国侯,枢密副使,其余诸般赏赐,丰厚的难以想象。

不过,像这样的大将封赏,自然少不了朝堂上的种种博弈。

实际上,很多朝堂重臣,都有意无意间,寄希望于江善,能平定江北,叙功之时,便可顺势晋国公位,和大将军赵石并列,以做制衡。

这也是今次犒赏丰厚的令人眼红,有点过头儿感觉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过现在的江善,还不能跟大将军赵石相提并论,献俘之时,更没见到大将军江善的影子。

和大将军赵石诸次征战,回京叙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大将军江善还要在军前领兵。

是朝廷更信任江善吗还是江善无人可以替代

都不是,只因为江善虽率军攻破开封。却还未靖全功罢了。

直到大秦成武十四年春,东宋京东路制置使王阮会同驻守山东的广济军指挥使吴奎,淮阳军指挥副使李季等人降秦。

最重要的。则是宿州防御使曹旭杀宿州知府刘文焕等人降秦。

如此一来,不但让大秦兵不血刃,将山东南部,淮左北部的大片领土纳入怀中,而且,这也是头一次,两国相持以来。大规模的地方守臣不战而降。

不论他们是逼不得已,还是胆小怕死,或者是为利所驱。这个时候都已经不算重要。

而宿州防御使曹旭,降秦之后,献计于大将军江善,淮左空虚。一战可定。然襄阳不拔,两淮人心定还不能安稳。

襄樊,两淮之要地,得之,则两淮定,失之,则两淮难守。

江善深以为然,遂上书朝廷。详述攻淮方略。

同时,并派曹旭为招降大使南下。招降宋臣。

随后,朝廷下旨,以种怀玉为河南东路宣抚使,镇守开封,经略河南东部,山东南部,淮左北部等地,令江善移师洛阳,准备攻取襄樊诸事。

而此时,种燧,魏怀德两人,却只能品尝苦涩滋味儿了。

襄樊一战,虽然最终战而胜之,让淮右宋军损伤惨重,无功而返。

但那一战下来,秦军只得了个惨胜。

惨胜如败,这个上面,凡是带过兵的将领,都明白。

粮草辎重,遗失无数,十万大军,战死一万六千欲人,伤者无数,连魏怀德这样的大将,都为流矢所中,养了几个月的伤,可见那一战对于秦军将士来说,是怎样的惨烈了。

轻兵冒进的罪名,两人想躲也躲不过。

而且,因为南阳城小,又兼后方辎重抵达不易,军中伤病又多,两人不得不只留两千人马,守卫南阳,率兵回归汝州。

一趟走下来,种燧精疲力竭之下,又强撑着身子处理军务,回到汝州之后不久,便病倒了,好在,病的不算重,要知道,历朝历代一来,因南征而病逝的将领,可谓不计其数。

种燧算幸运的,身子骨也堪强健,只是太过劳累,所以生了疾患,并非因水土不服,以至于染了恶疾。

这样一来,回到汝州的秦军可谓是凄凄惨惨,伤病众多不说,两位主将,也都相继躺在了床上,不得不由鲍勇等人暂理军务。

到了成武十三年冬,朝廷旨意到了汝州。

两位大秦上将,都吃了挂落。

种燧削枢密副使之职,留在了军前领兵,魏怀德刚得了没两年的伯位,也变成了县子,两人都有些意兴阑珊,这伤病也就好的慢了,直到春天来临,才双双康复,振作精神,准备在将来的战争中,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相反,种怀玉这个之前战战兢兢,四处求告的家伙,得了个大便宜,又到开封大城里享福去了。

人和人,真的不能比,种怀玉自从军以来,官路一直很是通畅,就算遇到碍难,也总能糊里糊涂的化险为夷,这等本事,谁也效仿不了。

不过,种燧,魏怀德这路偏师,到也不无所得。

经此一战,岳东雷部,再未有领兵北上之举,显然,这一战也将宋军打的痛入骨髓。

尤其是秦军在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的时候,犹能跟宋军鏖战多时,并战而胜之,秦军之精锐难挡,让宋军上下尽皆惊悸。

即便是岳东雷,也有人传言,他在私下里感慨曰:“今日之势,途穷矣。。。。。。”

这样的话,不知岳东雷到底说没说过,不过,岳东雷也确实认为,若说六七年前,宋军由他率领,上下敢死用命,可以以谋略,士气等等,补宋军不足,战胜秦军的话,那么现在,和秦军在野外作战,他已经没有任何信心,在野战中战胜相同数量的秦军了。

安阳滩一战,让他认识到,秦军在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

秦军中很少看到年迈之人,也很少看到少年。都是身强力壮之辈。

后勤辎重,从秦军南下,一直到樊城之战。都没见任何短缺。

从虏获的秦人刀箭来看,材质上,已然超过宋军许多,钢刀式样新颖,利于劈斩,与宋军钢刀对斩多时,而不折断。

而在箭矢上。更非宋军可以比拟,射程更远,箭头更加锋利坚固。而秦军各部,尽都拥有三棱透甲箭,对宋军水军,造成了极大杀伤。穿透盾牌。如入腐木。。。。。。

而且,因为战场选择的合适,最为可怕的秦军骑军并未出现在战场上,不然的话,情形还会更加糟糕。

如此种种,宋军何以与之争

困守襄阳的岳东雷,思量再三,终于向新皇进言。详述死守襄樊,联结南唐。以扼秦军南下的方略。

大秦成武十三年冬,南宋向南唐派遣了使臣,许称臣之诺,欲与南唐为盟。

南唐争议再三,接受了南宋的建议,因为秦人已有一统天下之意,守江必先守淮,即便南唐君臣暗弱已久,但这点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如此,到了大秦成武十四年,唐宋达成合议,会盟于江上,签订盟约,共御西秦。

大秦成武十四年夏,成武皇帝闻听消息,虽然已有预料,但依旧大怒,令夔州赵方部攻南唐水军。

夔州赵方部,早已枕戈待旦,只因时机未到,不曾出兵罢了。

此战,目标很明确,不会因帝王之怒,有任何的改变,只是多了一个借口罢了。

夏末,赵方趁河流暂缓之机,率大小战船数千艘,出夔门,大小数十战,夺取瞿塘,巫峡,西陵峡沿路险关要隘十数,彻底控制住了出川水路。

因南宋,南唐水军大集,势有不敌,接战几场,赵方率军退兵。

之后在长达数载的战争中,南唐,南宋为夺回封锁川中水军的出川水路要隘,在长江狭窄处,跟赵方部纠缠不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