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187

分节阅读 11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没有受到多少汉人的影响,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西边也安静了下来,回鹘人正在努力怂恿大秦出兵,征伐花勒子模,但现在看来,根本没有一点作用。

而花勒子模以一些契丹余孽与强盛的汉人帝国,保持着一定的缓冲,既没有冲突,也没有任何友好的迹象。

吐蕃也安稳了下来,几个佛国相继建成,陆续来到大秦朝贡,承认了大秦的统治地位。

但想要将整个吐蕃纳入大秦疆域之内,短期内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归义王李匪渐渐老去,正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其实不用选了,他和赵氏诞下的儿子虽然还年幼,但他却已经是注定的下一任吐蕃太阳王。

可以想见的,吐蕃低地其实才是最容易归入大秦的。

在北方草原上,因王罕因病故去,东西克烈部已然归为一部,不过让克烈部有些不满的是,合撒尔在木华黎的支持之下,占据了很大一片草原,部众渐多。

不过桑昆也已经老了,即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图撒和,并努力在谋求大秦的支持,想要在当初蒙古诸部故地,建立王庭。

而鞑靼诸部,正在饱受人口流失的困扰。

乃蛮部和克烈部差不多,也在寻求建立王庭的机会,他们的目标,却是更加广阔的北方,也就是后世的乌克兰地区。

鲁乌尔阿拔的野心不小,却也并非没有实现的希望,因为基铺公国并不算遥远。。。。。。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相议

两更,求点月票撒。

天下大势,赵石看的清清楚楚,细数朝廷上下,有如此目光者,也就是他了。

到也不是他高瞻远瞩,而是旧部传递消息,加上朝廷邸报,如此种种,才会有如此优势罢了。。。。。

宫中还是那般,十年如一日。

有的地方阴沉昏暗,有的地方繁华似锦,有的地方庄严肃穆,有的地方则冷清寂寥。

赵石从来不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轻易不会入宫,渐渐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习惯。

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这番做派,在外人看来,不免就有韬光隐晦的意味,乃明智之举,只有最为亲近的人,才会明白,他对皇宫之地隐隐流露出来的戒备和厌恶。

担着皇帝近臣的名号,身在长安,却一个月也不定能见驾一次,遍数朝臣,他也是独

来到乾元殿,直接被宣召入殿,见到了成武皇帝陛下。

看到皇帝陛下精神抖擞,亢奋无比的样子,赵石心里立即就有

不过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若这会还激不起皇帝陛下的雄心壮志,那么,所谓的定鼎天下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而这两年战事未起,其实除了大秦内政不畅之外,还有忌惮河北李任权的原因在里面。

那个时候,一旦动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不定战事一起。战火就能从南烧到北。将河中。河东各部都拖进来,将河南河北以及两淮都变成战场。

那样一场战争,若是当年,赵石肯定瞅准机会,便一头扎进去了。

但现在嘛,总览全局之下,那样一场战争在他眼中也就变了模样,虽然波澜壮阔依旧。但这样一场战事对于大秦意味着什么,他却不那么确定了。

为什么河北出了变故,会让大秦上下如此振奋的原因,也就此处了。

李任权如今无力南下,威胁大减,正是伐宋。

其实,依赵石看来,此时把南边先放一放,不如臣河北移民,民怨沸腾之机。挥军过太行,进入河北。攻灭李任权之余,还可以顺势,图谋辽东。

这样一来,草原再有木华黎率领诸部联军东进,南北相应之下,用两三年的时间,定能平定蒙古诸部,如此,可以彻底杜绝北方边患。

但现在根本没有先南后北,或者是先北后南的问题,大家一股脑都是盯着中原。

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不说赵石,便是眼前的皇帝陛下,也没那个本事

所以也只能将这个颇为诱人的想法,埋在心里了。

“爱卿来的到快,来人,赐座。”

赵石见礼已毕,坐了下来。

皇帝陛下就笑问道:“国武监那里怎么样了进展如何”

这明显是开胃菜,差不多属于没话找话的范畴,国武监那边怎么样了,皇帝陛下能不清楚

外间人都在传言,这几年发生的大事其实就两件,一件是朝廷改了文举之制,一件就是国武监在地方设下武学。

这么说有点过,但也有些道理。

文武两道的根基,文人这边好说,自然是科举制度,有了这个,文人们才算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公平的晋身机会。

而武人这里,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太过明确的制度,来保证武人的传承,说他们靠着自身的武勇和本事获得晋身之阶,不如说是机缘巧合的成份多一些。

而在景兴年间,赵石创立了国武监,到了成武初年,又在地方设下武学。

这无疑是一个开创性的革新,为武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官宦之途。

维持了千百年的文武平衡之道,很可能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所以说,有识之士,才会说这两件事,是成武年间,最重要的变革,其他的,影响都不会如这两件事那么深远,也只能膛乎其后了。

如何选拔人才,又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每个王朝的基础,王朝的存亡断续,在这个上面其实就能看出一二。

而这样的事情,皇帝陛下又怎么可能不时时关注非要等这个时候问他这个枢密副使

所以,赵石答的很随意,“应该还好吧微臣这两年也没太过问,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陛下莞尔,接着就埋怨,“”

本要出口的话却还是生生咽了回去,因为说出来有些不合适。

这两年赵石懒于朝廷政事,他都看在眼里,该放手的好像都放了手,不该放手的也越来越不管不问了。

不过越是如此,他这里对赵石却凭空多出几分敬重之意来。

因为在皇帝陛下看来,晋国公赵柱国这是因母亲亡故,而有些心灰意懒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