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154

分节阅读 11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

五万人,也许还算合适吧,赵石暗自嘀咕,从二三十万的规模,降低到十万,再降到五万,这新军不会建到最后,没影了吧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石也感受到了人事代谢的痛苦。

张承这里还主张,四万骑军建在河东,一来粮草有所保障,二来也能保证河东军力,为河东军东出河北做准备。

一万在榆林,可以大致保证天山延麓的安宁。

借此,张承还大致说了说,对于军旅改编的一些建言。

这个时候,种燧就有点郁闷了,张承现在确实已经算是有了权力,对禁军改编诸事指手画脚了。

他可以予以反驳,但他不会这么浮躁,只是静静的听着,因为他需要知道赵石的意思。

不过他也不白给,他现在已经能想到,四位常设枢密副使,将会让枢密院的格局发生多少变化。

张承之后未必能那么舒服。

现在驳斥,只会让旁人看笑话,因为之后的博弈,也许才是重点。

而且,张承所言,并非那么空洞,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的着眼点,放在了军队的后勤辎重事上。

几句过后,他的矛头便直指匠作监,甚至可以说是工部。

因为他觉得,大秦军器制作,已经落后于后周,南唐两国,风刀出现之前,大秦还在沿用唐式的横刀。

在弓箭以及很多军器上,根本无法做到推陈出新,不管是与金人,还是北方草原胡,甚或是西夏人交战,都无法体现出大秦军械的领先之处,而最新的武器革新,却多数来自国武监,所以,他认为,匠作监以及工部人等,有尸位素餐之嫌。

不如将工部匠作监划到国武监辖下。

此言一出,不光种燧,即便是其他人,都在暗自撇了撇嘴,裸的买。

不过,赵石到不意外,这本就是张承入枢密院任职以来,一直的主张,也和他商量过。

从这一点上看,他任职枢密使确实要比种燧合适。

光就赵石个人而言,他也觉得,张承的眼界要宽上一些,而且务实,之前不曾显露,只是因为摊子太大,他一个枢密副使根本无法掌控。

现在,人家成了枢密使,正可以大展拳脚了。

张承这番长篇大论,,能给他带来什么,显而易见,会让他在枢密院很快树立起权威,当然,这还得是顺利的情形之下。

不过之后会怎样,还要看做的如何,有些事说的再好,落到实处的时候,却都变了模样,谁知道呢。

七月了,求点保底月票,月票榜也合并了,没什么机会,就是让数据好看点。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讨饶

张承口干舌燥的坐了下来,可惜,没人给他送上香茶,殿内的值守太监,都已经缩到了角落里,唯恐弄出一点声响来。

皇帝陛下满意的点着头,吩咐张承之后将条陈整理一番,再送上来。

之后,皇帝才招了招手,示意李之问上前。

没有过多的言语,一番自荐之后,众人的目光在赵石身上扫过。

估计心里都在想着,啊,原来又是晋国公门下。

也没容他们再多寻思,这边皇帝陛下已经命太监将两个折子发下到周仿以及张承手里。

两个人翻开一看,目光都凝了凝。

皇帝陛下又发了话,“此乃李之问所上靖胡之策,言之有物,不可多得,朕甚许之,诸位回去中书,枢密院,可细览之,有何异议,再来奏上。”

“朕有意晋李之问为鸿胪寺卿正,诏中书议之。。。。。。”

这一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待皇帝陛下说完,参知政事吕轩当即起身奏道:“臣请陛下,鸿胪寺卿定几品”

皇帝陛下收拢笑容,道:“鸿胪寺当与大理寺,光禄寺同。”

吕轩扬眉笑道:“那就是四品文职了,陛下,如此说来,微臣便不敢苟同,如此骤升高位,幸进之臣无疑,而鸿胪寺为何掌中外礼仪事也,稍有疏忽,便有辱国体,挑起战端,此人方入长安,便托如此重任,陛下以国事为戏乎”

殿内本来就很安静,但这个时候。却更显出几分诡异的静谧。

当面斥责君上。这样的戏码。可不多见,尤其是在成武一朝至今,还没有哪个敢如此做。

多数人都在心里暗道了一句,吕轩果然名不虚传,此人任职秦川北路布政使时,便以刚直闻名,今入中书任参知政事,兼掌大理寺事。却还是这般刚直敢言,着实令人钦佩。

皇帝陛下并未大怒,脸上还露出些笑意,“哦爱卿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只是人才。众卿何不看过这靖胡之策,再议其职位”

一拳打在棉花里,吕轩立马滞了滞。

不过以七品武职,而晋四品高位,再有才干能为,也说不通。而且,还是出自大将军赵石。

不过不等他再说什么。那边儿李之问已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臣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得圣恩期许,已是羞愧无地,若凭此骤晋高位,但有所失,实与古之佞臣无异不说,若有伤陛下识人之明,臣万死不能赎其罪也。”

皇帝陛下明显露出了犹疑之色,目光若有若无的落在赵石身上。

而赵石一看,心中微恼,你这装模作作样的给谁看呢,这事若是他来开口,一下就能成为众矢之的。

你当咱是傻子不成赵石撇了撇嘴,打定主意一言不发,这李之问也不是好鸟,鸿胪寺卿比老子升迁还快,真当闹着玩呢

实际上,赵石也算隐约看明白你了,皇帝陛下心有成竹,估摸着又在这绕圈呢,之前种种作态,不定又是在挖坑。

这在成武皇帝身上,已是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了。

赵石没说话,周仿却在此时开口道:“陛下,以微臣之见,鸿胪寺草创,不宜权责过重,为国家社稷计,不如暂归于礼部,臣以为,其官长定为六品也还合适,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陛下沉吟片刻,有点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就这么定了吧,嗯,鸿胪寺卿那就先缺着,李之问先任鸿胪寺少卿,理藩院主事王光弼为鸿胪寺主簿,鸿胪寺归在礼部辖下,晋”

“臣在。”

“出使回鹘之事,还得你来费心,鸿胪寺初立,缺的还是通晓外事之人才,朕觉得,国武监有所专长,晋国公就不要藏私了吧”

赵石道:“陛下,国武监有的,其实就是几个通晓胡语的年轻人,算不得什么人才,或可为通译而已。”

皇帝陛下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不用过谦,这满朝文武,找出几个粗晓胡事之人,也没那么”

一句话,让殿内文武,脸都抽抽了。

赵石不管那么多,在他看来,经这么一闹,鸿胪寺建起来也是一滩浑水,他是断不会找这个麻烦给自己的。

“陛下言重了,胡风异俗,其实不值一提,说说也就都明白了,出使异邦,却乃大事,不能有半点疏忽,还得中书诸位大人操掌,才能让陛下放心不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