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117

分节阅读 11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他们自己所说的那般委屈,实属咎由自取。

不说旁人如何,反正老者被赶出京师后,不久便归隐田园,显是对朝廷失望至极。

不过,像他们这样的人物,对自己理念的贯彻十分之彻底而又坚定,就算回到故里,也不会停止做学问。

这其实也算是后周以及南唐官场上的一个痼疾了。

退下来的官员,在当地名望越来越高,连地方官吏也要退避三舍,于是乎,地方上屡屡出现大族豪强,他们家有良田千万,却不用缴纳税赋。

枯坐于野,却宾客盈门,对地方或朝廷政事指手画脚,时间长了,朝堂派别之后,总会站着一个或数个在野的老臣,让朝廷每下一个决定,都要估量再三。

甚至屡有圣旨去到乡间柴门之内,问计于这些乡间遗老,听上去皆为美谈,实际上,一来一往之间,花费的时日和金钱都无法计数。

朝廷在束手束脚中,发出的政令往往似是而非,最终沦为笑谈。

谁人都想做枯坐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诸葛武侯,但说实话,即便是诸葛武侯,也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还能遍观天下大事,之所以有如许名声,怕多为后人穿凿附会罢了。

遑论其他人等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故事,可谓是比比皆是。

而这些山林隐士,大多才学俱佳,品性高洁不假,但所居过于闭塞,久了见识也就不足。

像老者这般,开口几句,便涉及到了学派之争,不论是庞澜还是岳东雷,都是心知肚明,时过境迁,如今理学在朝堂上已然势微,心学一派在南边很受推崇不假,但在朝堂上,却也没占多大优势。

反而是秉承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王氏门徒又占了上风。

当年,王氏一派可是被这些文宗们嗤笑为粗鄙,酷吏之流,更是在他们的围攻之下,大败亏输,但今时今日,却又卷土重来了。

见两人闭口不言,老者也不动怒,侧身做邀客状。

一直没有说话的岳东雷这次回身摆了摆手,示意从人过来,嘴上则道:“学生带来了几坛青梅酒,味道有些疏淡,但后劲绵长,老师闲来,饮上几杯,应是不错,但不可多饮,以免伤身。”

老者失笑,怪道:“老夫可不缺你几坛青梅酒,云台若能领兵恢复河洛,当胜千杯万盏”

说到这里,也觉有些失言,随即便转了话头,“云台又不是不知,吾虽年老,却身康体健,生平也最喜烈酒,青梅酒太淡,你送来给哪个人喝”

岳东雷苦笑,歉然道:“老师莫怪,如今夔州赵方,守护甚严,商旅早已断绝多时,而烧酒多为粮酿,军粮日紧之下,学生前些时已禁了两淮烧酿,自己也不好”

老者闻言,不由叹息一声,摇头道:“你呀。。。。。。老夫弟子虽众,但却无一人能有云台的悟性,可惜,顾于军旅,不能专注不说,性情也越发。。。。。。嗯,不说了,老夫领你这番心意便是。”

庞澜在旁边听着味道不对,他虽与老者相熟,但襄城侯岳东雷为人性情如何,却并不深知,怕岳东雷脸上下不来,生了间隙,遂开口转圜。

“刘公此言差矣,我观襄侯,若早年专注于文章之事,如今必已是一方大儒,然天下纷乱,豪杰并起之时,投笔从戎者比比皆是,如襄侯这般,文武全才,坐镇两淮,虎视鹰扬,使西秦不敢南窥者,却嫌少了,刘公可能还不晓得,前些日襄侯修书一封,去到呵呵,今日不便多说,来日当见分晓,说不定,又将成就一桩美谈佳话呢。”

这一章太费劲了,不过阿草还是觉着有些不满意,但笔力不够,只能写成这个样子,文人相交的那种意境,写的最好的怕就是水叶子和贼道三痴了,阿草差的太多,只能勉力为之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谋算

“张培贤虽然老迈,然用兵稳健,镇守河洛以来,约束兵卒官吏,使河洛无隙可乘,唯去岁求功太切,致有”

“说起来,此战也非战之罪,西秦这些年来穷兵黩武,先攻金国,再战草原翰漠,随之用兵西北,虽连战连胜,战功赫赫,然如此征战连连,耗损国力必甚,所以,河南一战,强弩之末矣”

“而今,西秦君臣不思治政安民,轻徭薄赋,以养国力,反而又起内争,西秦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去位,上下震动,牵连颇广,赵柱国权重于朝,枭雄之态以显。”

“如今,其人又临河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张培贤多年之功,毁于一旦矣。”

“学生猜两人必定不合,遂有传书之举,以间其心,虽乃小策,想来应有奇效,张培贤去位之日,当是不远了。”

“张培贤即去,也算为我大周除一大患。”

“之后领军河洛之人若是赵柱国,正合学生心意,此人生性暴虐,每战必屠降卒,百姓,以逞其凶,在北地西北等胡虏治下,还则罢了,若治河洛,必使百姓离心,乱象丛生。”

“而其人用兵,急如烈火,漫卷而下,每战皆求一战功成,便如当年太原一战,险挫锋芒者,皆源于此,再加替换张培贤领兵河洛,求功之心必切,如此一来,东以开封坚城拖延,辅之以河北李任权。定可保开封无虞。”

“南则借山川水道。与其纠缠。”

“如此。待其锐气尽丧,内里不稳之时,东南两路齐进,破之易也。。。。。”

这次,其他两人就插不上话了,只能听岳东雷侃侃而谈,脸上多少都露出些钦佩之色出来。

岳东雷也没藏着掖着,说的很是详尽。

这里一个是摄政王心腹。一个离朝多年,却又忧心国事的老臣,也必要藏什么,甚至有些故意为之的味道在里面。

毕竟,传书于敌国将领,岳东雷可不想弄巧成拙,先将自己搭进去。

这等事在西秦不好说,反而是大周这里,许多人都不错眼儿的在盯着军中将领,一旦行差踏错。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在他传书之初,已有密折送上京师。此时差不多应该已经到了摄政王府中才对。

但摄政王。耳根子有点软,为政数载,这一点已让朝野内外的人们看的很清楚了,也许只有摄政王自己不太明白而已。

所以,他还需一些人帮衬,朝中那边若是生事,自有友好为他说话。

而两淮之间,又有谁比眼前这两位更合适呢

老者面色渐转凝重,此时摇头叹道:“云台所谋深远,几如然西秦赵柱国,老夫耳闻多时,此人几如前秦白起临世,从军至今每战必克,从无败绩,若其人果真领兵河洛。。。。。。”

“刘公可是在为两淮百姓忧虑”庞澜也是聪明绝顶之人,听话知音,问了一句。

老者点头,叹息一声道:“两国相争,生民涂炭,这两淮百姓何辜,将受此厄难。。。。。唉,不必多言,不合时宜之处,老夫自知,也只望云台领军相抗之时,手下留情了。”

这会儿岳东雷心里真的有点尴尬,说到底,岳氏也是将门,他能走到今日地步,除了借祖宗余荫之外,自身才干也让人无话可说。

岳氏后人,和文人相交,已没什么障碍。

但和像老者这样的人交往之中,每每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说着说着,就有些文不对题了。

他要是有共鸣也就罢了,但他领军日久,怎么会不明白,一旦率领大军征战,可半点心慈手软的余地也没有。

文人们好拿百姓说事儿,但其中又有几个人真正领过兵呢

庞澜感觉到了岳东雷的不虞,立马笑道:“刘公多虑了,秦军若来,襄侯与我等必定先要坚壁清野,秦军想要残民以逞,可也不太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