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016

分节阅读 10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如今大秦上下应该同心协力,将目光和心思都放在中原之战上,而非是为了一些细枝末节而相互打嘴上官司。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问了问,很快皇帝陛下便转移了话题。

因为后周使者已经过了潼关,要到京师了。

显然,大秦的异动,并没有瞒过后周的眼睛,不用等使者到来,君臣二人都已明白,后周必然是来祈合的。

说到这件事,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起来,因为这实在和去岁伐夏的情形太像了。。。。。。

显然,后周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好像每一场战争到来,后周都要经过这么一番变动,主和派出了头,便派出使臣求和,主战派抓住了主导权,便严防死守。

这样一个国家,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赵石没再给皇帝陛下浇冷水,那除了在打了败仗之后,显示他的先见之明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可言,反而会招致更多的麻烦。

太过多嘴的人,在朝堂上永远都站不住脚,朝臣们的聪明劲儿,从来都是藏在心里面的,赵石显然渐渐的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

而归义王大婚的时日也渐渐临近,皇帝陛下这里有些犹豫,他召赵石入宫,其实不是为了朝臣参劾晋国公在国武监闹腾的太凶的事情,而是他想改主意,令太子李珀出使吐蕃低地,为归义王赐婚。

这么做,一来是因为攻伐后周的战事临近,大将军赵石坐镇京师的话,会让人安心,又可就近参议军事,二来呢,他觉着应该让太子李珀出去走走,见识一下长安之外的风物,开阔一下眼界。

赵石想了想,并未反驳什么,只是道了一句,全凭陛下做主,不过,他还加了一句,陛下应该知晓,归义王很可能要对吐蕃高地动兵,太子

于是,皇帝陛下沉默了下来,太子毕竟年幼,出使吐蕃低地,也许不会出什么差错,但正逢归义王对高地用兵,那么太子一行便有些尴尬了。

为显大秦强盛,太子表现必定不能软弱,更不能袖手旁观,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分寸了,太子能不能做好,显示出大秦太子的气度,让番邦臣服,就显得很重要。

其实不用问了,方当幼龄的太子毫无疑问没有这个能力,展现不出那样高明的手腕,那么也许只能随军去高地。

兵凶战危之下,太子之安危,实在让人

再有一个,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太子年幼,路途又如此遥远,去到不毛之地,一旦病倒了,那是去赐婚呢还是去给归义王添堵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禁军求月票

二更,月票,月票,月票,阿草求月

隔了一日,皇帝陛下终于做出了

晋晋国公赵石为太子少保,与太子一同出京,西去吐蕃低地,为归义王李匪赐婚。

是的,皇帝陛下还是决定,让太子趁机出京磨砺一番,有勇冠三军的大将军赵石在畔,也不怕太子出京遭遇什么刀兵之险。

还派了四个御医随行,两个比较年轻,会留在吐蕃低地,以示朝廷对归义王的恩宠,两个老些的,则是为太子着想,别病倒在半途之上。

赵石这里也无不可,太子少保这个头衔,当年他就有过,应该是教导太子武事的老师,但话虽这样说,其实很多前方重将,都会挂上这个虚衔,以示朝廷重用。

如果说太子少傅什么的,还能当当太子的老师,给太子授业解惑的话,太子少保显然机会不大。

不过,他这里任了太子少保,想来很快,就会有人成为太子少傅,好像朝廷中再没有比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更合适的人选了。

如果不是他的话,定然是朝堂上出了什么问题,李圃倒霉的日子可就不

赵石这些恶意的猜测并没有成真,在他带着人马护卫着太子殿下出京不久,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便晋为了太子少傅,为了彰显其尊荣,皇帝陛下还趁机给他升了爵位。

在现在的大秦,文官想获得爵位不太容易。远不如武官们晋升的快。在这个上面看。大秦颇有些重武轻文的意思。

不过,这必然只是暂时的情形,平夏之后,大秦封赏的可不只是将领们,朝中文官受赏之多,也史无前例,而这显然只是开端。

不管前方将领多么勇猛善战,没有朝臣们的支撑。也是不成,所以,武官功过,和文官赏罚,都是朝廷重中之重,谁也不会太重,谁也不会太轻,只不过,文官的封赏要平缓一些罢了。

太子少保不只一位,太子少傅也是如此。这样的荣衔,和爵位差别不大。朝廷赏赐有功之臣的筹码而已。

其实,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现在能晋上侯位,对于他本人来说,应是非常满意了,致仕之后,他的爵位定然还能升上一升,当然,爵位的赐予还要看他是如何退下来的,好的一好,大秦便能出上一位公爵。

就算致仕时没有得到,用句难听话来说,等这位老臣辞世,朝廷也定然会加之以公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大人,已经走到了暮年最辉煌的时刻。

而另外一位先行一步的太子少保,晋国公大人,却才三十出头,前面好像还有二十年的光辉

不过此时的赵石,却没有太多多余的感慨。

朝廷赐婚,还是一位外姓藩王,自然会非常慎重,无论排场,还是礼物,都精挑细选,好在,朝廷早有准备,并不需要多少时日。

在大秦成武六年三月十九这一天,赐婚使节的车队,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段堪称漫长的旅途。

车队行进的不算慢,也不算很快,沿途皆有府县迎送,让这支拖沓的队伍方便了不少。

加之气候在这个时候开始转暖,冰雪消融,也让这支队伍好过了许多。

到了长安县,殿前司禁军驻地,赵石和种燧两人陪着太子殿下,巡视了殿前司禁军军营,并设宴款待太子殿下。

安置了太子一行,赵石和种燧两人密谈了一番。

实际上,这个时候,殿前司禁军开拔,率兵去河洛的事情,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军正在往长安县汇集,但这一次,在规模上,是远不如伐夏之战的。。。。。。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军也刚刚经过西北战事,其中很多将士,已经驻守于西北,根本就未曾回转。

朝廷现在也没多少办法,只能暂定殿前司禁军轮番驻守西北,这个时间定在五年,和唐时的番上制度差不多,但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因为是新并入大秦的疆土,西北那里又是诸族混杂,民风彪悍,有些人估计,在十年之内,这样的军队调拨不会改变。

接下来的解决之道其实很简单,移大秦百姓而驻之,而这也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其间也需要对西北汉民进行教化安抚,对西北诸族的策略更加直接,剿抚并用,和剿匪差不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