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007

分节阅读 10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程。

所以,先是进宫面见圣上,之后拜访亲朋好友,到了现在,还没在吏部记档。

不过,任命已经在中书入册,又已经面圣完毕,吏部那里的入档也不过是走个过程,只需派个部下过去,也就给办了。

赵石不管那么多,张承入宫面圣之后,头一个拜见的便是他,然后才去的枢密使李承乾府邸,亲疏之意表达的很明白。

现在让张承有些焦虑的是,老父时日无多,他这一来一回可不便宜,如果那边丧讯过来,他还要回去,辛苦自不必提,这新任的枢密副使之职该怎么办这才是他担心的地方。

其实这也是儒家统治之下的官员们最纠结的地方,忠孝不能两全。

当然,在见到赵石的时候,话不是这么说的,但意思很明白,守丧三载,对于他这个年纪的朝廷重臣来说,将是致命的三年,三年之后,有着赵石在,枢密副使之职不用担心什么,但很可能枢密使之位是不用指。

赵石心里嗤之以鼻,张家好几个兄弟呢,照大秦现在的情形,还能让你守丧三年

这么个说法,其实还是想得到他的承诺而已,作为他的旧部,又有着张峰聚的情面在,赵石也不为己甚,只是让他安心等着,不用过于忧虑云云。

有了这些话,张承自然心领神会,安心的离开了晋国公府。

赵石也没当多大的事情,官员夺情,不过是皇帝陛下一句话的事情,这事在大秦屡见不鲜,大秦现在缺乏人才,没有让重臣回家守孝三年不用的道理,其实,在唐时这样的规矩也不多见。

都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儒家礼制,只不过经读书人们一折腾,后来越演越烈而已。

接到枢密使大人召唤,赵石也不着急,先见了自己一班下属,十几个人,认了个全,才让他们自去省事,然后才让人领着,悠闲的来到枢密院议事正堂。

一更,阿草努力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失误

枢密院的沿革就不必细说了,其权责屡有更替,反正,到了大秦成五年间,枢密院的职责比唐时定有不足,比后周,南唐来说,却要重上几分。

枢密院和中书遥遥相对,被时人称之为两省。

看上去二者同级,而实际上,枢密院不论在人数,还是在朝堂的话语权上,都还无法跟中书相比。

这并不奇怪,枢密院掌军,又被兵部分其权柄,可以说先天不足,到了景兴末年,六部主官入中书参政议政,兵部也在其列,又让中书分走了一些权力,枢密院的地位开始尴尬了起来。

不过世事变幻,如今枢密院又渐有起色,李承乾为枢密使,大将军赵石,以及西北张承任枢密副使,显然,是其地位开始上升的先兆。

朝臣们也大多没什么话说,这显然是朝廷为征战中原,一统天下做出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之中,枢密院的权柄会无可避免的上涨,至于会不会如唐时般,压倒中书,掌握军政大权,就要看皇帝陛下英明与否了。

不管怎么说,在成武六年初的时候,三位枢密院主官刚刚到任,对于枢密院来说,也不过是刚有起色而已,想要在京师掌控外间将领,还需费上一番心机。

甚或是,即便等到大秦定鼎中原,这事也完成不了,谁知道呢,外间征战,会出现多少骄兵悍将,枢密院有没有那个权威,让外间将领膺服,都需要时间来考证。

反正。此时在大将军赵石而言。没那个雄心壮志。尤其是,在远离军前的地方,向军前将士指手画脚,赵石觉着这事并不算靠谱。

而且,怎么说呢,他对枢密院的权责,并没有多少深入的了解,对于身上这个枢密副使的职位。也不很看重。

所以,这位新任的枢密副使大人,心态很轻松,也没给自己加担子的打算。

事实上,他也知道,这个职位,身上的职责也不算轻,他现在是盼着魏王李玄道赶紧康复,到时候他就能一甩手,将枢密院的庶务都扔给魏王殿下了。

就算魏王殿下自感精力不济。不想回枢密院主事,也没多大关系。手下人等,还有那几位枢密院的参知军事,人人分上一点,岂不皆大欢喜

说到底,还是他在外间呆的心思野了,不愿再安静的坐下来,当个只动脑筋和嘴皮子的京官罢了。

到了正堂门口,正好碰上张承来到,率先给他行礼,两人刚谈笑了两句,便已经有人喊道,“枢密副使张大。冠军大将军,晋国公,枢密副使赵大”

两人不由相视一笑,,张承觉着挺新鲜,好像宫中的唱名,不过听得赵石那一连串的头衔儿,心里不由微涩,人跟人真不能比,瞧瞧他这里,只孤零零的一个枢密副使,人家头上却带着荣衔,还不只一个。

荣衔他头上也有,但唱名的还就只给了个枢密副使的称呼,他也计较不起来。

赵石和他到底不一样,一直以来,虽然多也在外间领兵,但赵石这些年,却一直没有太过远离朝堂,皇帝近臣,不是四个字那么简单,回京述职的机会,就是比旁人多。

张承稍稍退后半步,请赵石先行,赵石也不客气,率先登上堂口,张承这才随在身后,顺便将官场之中的等级森严之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过了外间,到了大堂所在,这里已经等了六七个人,枢密使李承乾居中高坐,其他人列在两边。

赵石微微打量了一下,这里有点阴森森的感觉,和他上次来,没什么两样,但这里的人嘛,好像又换了一茬了。

两位枢密副使一起进来,堂中人等不由纷纷起身见礼。

便是枢密使李承乾,也笑容满面的微微欠身,向这两位拱了拱手。

李承乾这个枢密使很不容易,两个枢密副使他还真有点压不住,赵石这里不用提,张承出身西北张氏,将门虎子,一步差点迈进大将军的行列,却来任了枢密副使。

不论家世还是资历,都非常之厚重,让人不能轻慢。

见礼已毕,众人落座。

茶香渺渺间,气氛不由自主的便凝重了起来,这里毕竟是朝廷军机重地,在这里说话,恐怕每个字出口,都是要负有责任的,每一个在这里有着位置的人,也各个都是城府森严之辈。

在这里喧哗咆哮着,大多都是找死,他们商量的每一件事情,也必然决定着万千人的命运,这里的座位,彰显着权势之外,也是遍地荆棘陷阱。

所以,这里的人各个正襟危坐,惜字。

枢密使李承乾看上去精神头很是不错,嘴角带着矜持的笑容,红光满面,好像比之前年轻了许多,春风得意,正是形容现在这位枢密使大人的恰当字眼。

环视左右,李承乾终于开口道:“本官刚刚到任,对枢密诸事,不很谙熟,所以呢,召诸位过来,商议一下所负权责,也好让职权明晰,为上下人等之表率。”

其他的都是废话,只有职权两个字为真,这里多数人都是心中一拎,枢密院以往的职权不明这显是要梳理上下,为日后彻底掌握枢密事做准备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