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987

分节阅读 9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酒,眼中幽光闪动,片刻之后,才笑道:“没什么可说的,兵凶战危,战阵之上向来如此,枢密院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这点事情都想不清楚,早该回家抱孩子了。”

他话说的粗鲁,靖佳公主听着却安心了些,轻轻锤了他一下,才道:“这么说来,明年的”

话语之中难掩忧虑,赵石则摇了摇头,握住她的手,“你担心个什么,这是陛下和朝堂上的大人们头疼的事情,其实啊,战事一起,旁人再担心也是无用,还要看领兵之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说的那些,是最坏的情形,以后周之国力,要阻挡住我大秦兵锋,便很吃力了,再想大胜,那是难上加难。”

赵石舒了一口气,像是自言自语的接着道:“明年的战事应该不会太长,如果顺利的话,接下来,朝堂上会安宁许多,因为这只是战事的开头,战事连绵,四五年的时间都是短的。。。。。。”

“若是遇到挫折,很可能明年战事结束,要起一番风波,后年再想进兵,可就难了,这么一来,正好给了陛下时间,所以朝堂政争也将激烈的多。”

说到这里,赵石呵呵一笑,“不管怎么着,枢密院那里都鞭长莫及,最多最多是派两个监军出去,但以之前战事来看,观军容使这个职位,已经在军中诸部销声匿迹了,这个可能性不大了。”

“所以啊,不管前方战事如何,我呢,就只管国武监这一块儿了,其他事都不去搀和,老老实实做咱的国武监山长”

这个时候,靖佳公主才猛然发觉,眼前的这个男人,好像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即便身在长安繁华安宁之所在,身边更有美人相伴,但心好像却还在那血肉横飞的战场之上

也许,他自己都没怎么意识到,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将领再次领兵出征做着准备。

唉,起点被腾讯收购了,也不知道之后会怎么样,感觉成了后娘养的孩子,腾讯文学上到是能搜到将血了,但这么多天,只有可怜巴巴的四个人气,点击每天都是零,但创世的作品,在起点却能获得推荐位,唉,无话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年关

一宿无话,第二日清晨,在公主府用了早饭,又去瞅了瞅儿子,才离开公主府,回去长安城。

临走之前,靖佳公主才微带酸意的嘟囔了一句,“听说国公府里多了个女幕僚”

这事经过两个多月,长安差不多已经传遍了,赵石也没隐瞒的意思,只是道:“香侯府荐过来的,现在家大业大,信得过的幕僚也难寻找,那会儿我不是派人到你这里也你荐一个吗,现在也没动静,若是看谁合适,只管跟我说,我这里先用着。”

靖佳公主顿时被他带歪了,“读书人你多数信不过,目不识丁之人又有什么用”

赵石乐呵呵的点头,“这年头,读书人确实让人信”

靖佳公主也笑,“所以你就用了个女幕僚听说啊,长的还很不如我这里也荐个女官到你那里,也好让香侯府瞧瞧,公主府也有女才子。”

赵石立即正了脸色,“我的用的在此人之才学,与长相如何无关,这人来历有些。。。。。。信不信得过,还要看以后怎么样,现在还说不准。”

至此,靖佳公主也不再纠缠什么,只是心想,满长安有才学的人多了,非要弄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在身边,也不怕人说嘴

不过就算有些醋意,她这里也是鞭长莫及,说再多也是无用,点上一句两句,稍稍抱怨一下,也就成了。说多了。反而惹人厌烦。公主殿下是不会做那样的蠢事的。

离开公主府,一路疾驰,在午饭之前赶回到长安城。

这时晋国公府,已经张灯结彩,就等着过大年夜了。

今年的晋国公府,和去岁时又是一番景象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府中人丁增加了足有三分之一。府邸虽然规模没变什么,但府中各处修缮的更加细致,愈发有了京城豪门的气象。。。。。。

待得大将军赵石灭夏回京,受封晋国公号,以大同府为封地,这么一来,晋国公府已然是长安一等一的门户了。

就官爵而言,大秦再没有一人能得此殊荣,甚至可以说,再过上若干年。也不会有人超过现在的晋国公府。

而现在,晋国公府的主人。大将军赵石也才三十出头的年纪而已。

晋国公府如今唯一缺的其实就是底蕴,比起那些立足长安的百年大阀来说,出身寒门的晋国公,也许能享一世之尊荣,但如果晋国公府没了大将军赵石,也许不出几年,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府邸,也就该败落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长安晋国公府,却是无人敢于轻犯,甚至于无人能够撼动其地位。。。。。

经过就封赏之事的明暗较量,让许多人意识到,皇帝陛下对大将军赵石之宠信,是如何的稳固不可动摇,和景兴年间的景象完全不同,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轻试晋国公锋芒。

而大将军赵石并没有出掌枢密院,也没有任职兵部尚书,这无疑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也更是不愿再在这个时候招惹大将军赵石了。

但话说回来,大将军赵石也许将留京数载,甚至于,可能一直呆在京师不出去了,那么以后朝堂诸事,很多还得要看大将军赵石的偏向。

这样一来,许多人关心的事也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关心,在今后的朝堂诸事中,大将军赵石到底会居于何等的地位,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大秦朝野之上所有成熟的官员们,必然要注意并考量的事情。

而大将军赵石自回京以来的种种,也被人拿出来细细琢磨,由此,很多人却是发觉,也许,大将军赵石回京任职还是很不错的。

将今科进士都扔去了西北,皇帝陛下自从跟大将军深谈了一番之后,就立储之事上也松了口,也许,明年祭天大典之后,便会就势立下皇储,显然,大将军赵石在立储之事上,很是劝了陛下几句。

兵部尚书李承乾升任枢密使,成峦成为兵部尚书,张承没有升任大将军,而是被调回京师,任职枢密副使,大将军的得意门生杜橓卿升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国武监祭酒。

这些背后都有着大将军赵石的影子,虽然让朝堂重臣们有点不舒服,但大将军并未为自己争权夺利,也未表现的过于蛮横,而是照足了官场规矩,有交换有商量的任用了一些自己的门下。

这在官场而言,并非不可接受,同时也让人很是放心,不虞大将军赵石这样的武人乱来一通,弄的朝堂上乌烟瘴气。

官员们的适应能力无疑是很强的,很快就平静的接受了如今的朝局变化。

毕竟,景兴一朝过去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当中,景兴一朝的老臣们,除了长安之乱让许多人倒了霉之外,便再无多大变化。

而景兴一朝的老臣们,多数已经老迈,无论是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还是六部尚书,枢密院重臣,平均下来的年龄,都在六十开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