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966

分节阅读 9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不再出去领兵了。

中原之战,在他看来,大秦必定要受挫几次,但就算打出花儿来,也不关他的事。

百战兵疲,思乡情切,其实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确实如他所言,在外间征战太久了,需要养一养精神。

什么雄心壮志,什么权位名利,此时在他眼中皆如浮云。。。。。。

其实他自己也明白,到了他这个地位,真想抛下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回京之后,诸将之封赏,朝廷能赐下什么官职,和皇帝陛下,和朝臣的关系怎么处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在等着他呢。

就算他不想,别人也会为他想,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牵动许多人的心,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将注目于他身上。

甚至于中原之战,也必定不会容他置身事外。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刻,他只想处置完手头的事情,领军南归,尽快回到那烟花繁盛之地。

那里有家人在等着他。。。。。。

转折有点僵硬的感觉,但百战而归的将军,除了荣耀之外,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一卷,也能就此结束了,怎么说呢,肯定有许多地方写的不如人意,但灭夏之战,大体上都还合适,至于书友们是否满意,阿草只能虚心受教,但改是不能再改了。

再一次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卷,中原之战应该可以开始了,就是不知道,该不该仔细描写,还是以春秋笔法一带。阿草构。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归来

“怎么还没到”

兵部尚书李承乾裹着厚厚的披风,依旧冻的脸青唇白,瑟瑟打着冷战,到底已经年过六旬,虽说身子还算康健,但和年轻人比不得。

大冷天的迎出这么远来,别说心里不乐意,便是身子骨也折腾的够呛。。

他旁边的吏部尚书方谦露出个僵硬至极的笑容,“应该快了,方才就来报,已经离这里不远了。”

他比李承乾年轻一些,也年轻不到哪里去,而且是正经的文人,底子就不如李承乾厚实,这时只觉着风寒直往骨头缝里钻,真的是难受至极,一边和李承乾说着话,一边心里苦笑。。。。。。

大将军灭夏回朝,这要是第二天,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个都病倒了,也不知朝中又得传出多少风言风语出来。

这次迎候大将军回朝的人可是不少,和他们两个身份差不多的还有两位,一位参知政事,文正殿大学士刘煜,一位职位差些,但宠信上却比众人都要胜上一筹,正是大理寺少卿张世杰。

张世杰曾为东宫太子侍讲,当年的太子殿下,如今已经登记称帝,东宫旧人自然皆得重用,张世杰四十出头年纪,做官晚了些,也非正途出身,能到今日地步,应该说是际遇非凡了

尤其是此人还是大将军赵石的堂兄,有这一层关系,其实也就决定了一切。张世杰别看资历浅了些。但将来能走到哪一步。真的说不好。

这一次出迎大将军回朝,来的人可是不少,但就份量来说,当以他们四人为首。

枢密院那里也来了人,但怎么说呢,这个时候,即便是很不服老的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朝堂之上的老人太多了。年岁老大,连出迎得胜回朝的大将军这样的朝堂大事,枢密院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出来。

不过这能说什么呢,天子优容能让朝臣善始善终吗

这可不见得,许是看景兴一朝的旧臣死的死,老的老,也就有那个耐心等上几年罢了,当今陛下啊,心肠可不比先帝软上半分。

当然,这些话。打死李承乾也不敢说出口,只不过在脑海中转上一圈而已。连想都不敢多想什么。

枢密使韩思功又病了,就算不病,那么大的岁数,身份又尊,不可能大冬天的让其郊迎在外。

上次大将军从河东回来,是魏王李玄道领头迎的,如今魏王殿下也病了,一个是累的,一个是让魏王府中突然多出来的那个魏王世子给气的。

这几年,谁都清楚,魏王府世子是魏王的私生子,不过魏王一直无后,到了这个岁数,即便是私生子,皇家也不得不承认其世子的身份了,不然的话,不但要得罪魏王,还要得罪皇室中的一些老人,谁又愿意在这个上面作梗,跟魏王殿下过不去。

这位世子殿下,谁都能看得出来,不是为官的材料,小家子气的很,根本没有半点乃父之风。

不过魏王对世子期望极深,独子嘛,在所难免,但话说回来了,魏王府世子不成材,就算是刚强的魏王殿下手段再多,也是没辙。

这一回就是世子的几个国武监同窗寻他耍乐,跟别人起了口角,之后便是大打出手,魏王世子可好,先自逃了,几个同窗被人揍的鼻青脸肿。

魏王闻听此事,大怒之下,抽的世子殿下满地找牙,自己也当即头晕眼花,摔倒在地,年纪老了,骨头都脆,一下就摔折了一条胳膊。

这下可好,枢密院一下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若非大军已然南归,不然的话,枢密院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于前方将士论功行赏之事上,枢密院这次几乎失去了发言的权力。。。。。

这对于枢密院来说,几可以称之为灭顶之灾,要知道,枢密院若是连说话的权力都丢了,岂非成了摆设过不多久,枢密院还能不能存在

不过,有远见的人都知道,枢密院断不会就此沉默下去,前方军将立功越来越多,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大,枢密院的职权,只会越来越重,不会越来越轻。

像这一次,大将军挟灭国之功而回,枢密院很可能便会易主,这也是许多人不想大将军赵石太早回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方过而立之年的枢密使,让许多人不舒服,也让许多人满心的疑虑。

好在,皇帝陛下并未有明显的圣意露出来,怎么奖赏,还能拖上一段时日,最好。。。。。。是大将军自己能推辞一下,选个合适的职位,那样一来,也能让人安心一些。

今日前来迎接大将军赵石回朝的人选,其实也算是千挑

张世杰不去说他,李承乾,方谦两人,皆为景王府旧人,先帝在时,景王府这几位虽都位高权重,但却各行其是,并未有所联结,甚至于,兵部尚书李承乾和大将军赵石还有些间隙。

但时移世易,到了今日,不光向来自恃清高的礼部尚书方谦有意与大将军赵石交好,便是兵部尚书李承乾,也低下了倔强的头颅,开始跟大将军赵石越走越近了。

只要论到这个,许多人心里多数要感慨一下,宦途之上,风波险恶,能走到最后的,怕都是些能忘记前尘旧事,度量极大之人。

当然,还有一位参知政事刘煜,此人在中书向来不怎么起眼儿,也没多少实权,估摸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挑出来迎候大将军回朝。

中书向来权重,不愿过于逢迎,坏了中书威信,但灭国之功在前,却不得不来,选了此人,到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