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898

分节阅读 8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

“三来,大帅这名声威望,在军中自无旁话,但在朝中,却是褒贬不一,很是有些朝臣,忌惮于大帅。所以,汪真如之后必定会上书于陛下,许是还要将事情闹的更大有些,如此,莫过于御前议事之时,与大帅唇枪舌剑了,而这样一来,许多人怕是要敬佩其为人,站在他那一边呢。”

“这位老大人到也是好算计,也许,可以借此稳固权位,即便不成,还能搏个好名声,而且,只是政见不同,大帅也发作他不得。。。。。。”

“这么多年,却是少见这位老大人能拿出如此气魄来,许是也看出来,将来这些年间,天下风起云涌,正是英雄豪杰成名之时,在枢密使的位子上多呆几年,不定便能多上许多功勋,而后世青史之上,定也能有他的名字。”

还是那样的风格,抽丝剥茧,一切都说的清清楚楚。

纯粹的权位之争,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赵石没恼,这样的事情,他见的已经

他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抹着下巴沉吟了半晌,才突兀的问了一句,“这位老大人祖籍是哪里人氏”

几个幕僚当即都呲了呲牙,心里话,这位已经位高权重至此,怎的还如此嗜杀这是要找那位老大人的后账

南十八苦笑了一下,不说话了。

到是孙文通,转着一双牛眼,嘟囔道:“大帅,不至于此吧。”

赵石笑笑,“听说这位老大人家资甚丰,也不知是怎么来的,他做什么,我不管,但借着我立威,联接友好,却是不成,既然他想得个好名声,那我就成全他一次。。。。。。”

“南先生,让下面的人查一查这位老大人的根底,你离京之前,把手里的事情都交给李博文吧,我不会在京中多呆,我离京之后,把查到的东西放出去,那个时候,怕是这位老大人正在启程回乡,也算是我给他送送行。”

扫了众人一眼,赵石摇头失笑道:“不要用这种眼神瞅我,权位之争,什么时候都有,但这位老大人选的时机太差,若是让其人能安然回去,却也太对不住他这番心思了,旁的人,有样学样,也来做耗,之后定是麻烦不断,不如杀鸡儆猴,让旁人知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一年半载,我回到京师,可能就要在长安多呆上些日子了,要想过的安稳些,还是要行些非常手段才成,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李博文和陈常寿两人最是清楚,这简直就是当年巩义县之事的翻版,当年赵石回乡省亲,就有巩义县县令拿问赵石的姐夫,以求名声,那会儿赵石用出来的手段,和如今如出一辙。

。这位大帅在毁人名声这方面,有着特别的

南十八快要离开的人,说话就没有多少顾忌,笑着点头道:“大帅此举虽然欠妥,且有失心胸气魄,但在长远看来,到也不失为良策,大帅放心,十八离去之前,定然将此事办的稳妥,李兄,这些日怕是你那逍遥日子也到头了,跟着十八到处走一走吧。”

李博文已经长的颇为圆润的脸上,挂上了苦笑,南十八一旦走了,他这清闲人也就再也清闲不下来。

嘟囔着,“这样的苦差,为什么总落在咱的头上”

求月票,求赞,第二更了,没办法,换了office2007,用着有点不顺手,码字的速度到是上来了,一个半小时,就码出了一章,大家支持阿草啊。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兵部

“枢密之事,大致起之于唐,之前多流于形式,并不见重,初衷今已不可得之,历经更迭,渐盛。”

“唐末纷乱,掌枢密事者,握军权,驱有司,朝中之臣竞相倾附,相辅之臣拜于门下,进可行废立之事,退也权倾天下,尊崇无人能及,遂使内外纷争,无日或休。”

“待中原渐平,各国初立,思及前事,多废枢密权柄,分予有司,后周南唐不去说它,只说我大秦,枢密与兵部分掌军事,相互掣肘,又有中书置于其上,机要之处,京军诸部提调之权,再非枢密可以执掌。。。。。。”

“到得如今,军国大略,边防,戎马,渐为外方将领所左右,宫禁宿卫,招募羽林诸事,更不可得,迁补,屯戍,赏罚等威权,渐归兵部,如此这般,再过些时日,枢密院中,怕是只剩下一些参赞,签押之责外,再无其他了。”

“如此,也便形同虚设,不如尽早废之,还可免了,将来有人兼掌门下枢密事,权重于朝之忧,不过如此一来,兵部入中书参政,难免为人所制,之后必成文人掌兵,兵事即废,也便流于守成,再难奋进了。”

“此历朝之痼疾,多有沿革,无法解之,也就不需多”

随着南十八侃侃道来,在座之人都听的入神,虽然对枢密院都不算陌生,但其中多有见解,闻之,便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这里的又都是些聪明人。都是明白。南十八说起这些。不但是在给这位从草莽之间蹿升起来的大帅讲解其中要害,而且,也有着另外一层含义。

枢密院不可轻废,若真是时机到了,不如

赵石不置可否,又与几个人商量了一阵,便打发众人离去了。

本来他还想着去见一见李承乾,但在枢密使汪道存这里碰了一个硬钉子。那边就要慎重一些了。

枢密使汪道存一个人还不算什么,若是其和李承乾有了默契,那还真是麻烦,去了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和南十八几个商量之下,到不如等到皇帝陛下召集群臣议事之时,在御前光明正大的跟人争辩一番了。

赵石想了想,进兵中原,还是挥兵西夏这样的军国大事,虽然机密为先。但也瞒不了太长的时间。

一旦大军调拨,粮草辎重流水般的往西北过去。哪能真个做到不透一点风声

所以,他也安下了心来,静等着宫中召唤。

接下来的几天,他这里已经开始琢磨着,不如趁这个时候,去城外转上一圈,射猎,和巡视城南庄田什么的,掩人耳目的借口不会少了,顺便正好跟靖佳那边商量一下,转移家财的事情。

想的挺好,但还是没走成。

因为他这里安下了心,兵部尚书李承乾那边却是等不及了。

眼见朝廷动兵在即,朝中也多有传闻出来,大将军赵石回京快半个多月了,先在拜访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然后入宫见驾,出来就去拜见了枢密使汪道存,他这里的亲近人等,四处打探消息。

但所得寥寥,只是知道,在枢密使汪道存那里,两人密探一番,谈的什么不太清楚,但却晓得,两人谈的并不融洽。

之后好像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听闻枢密使汪道存随即上书于陛下,说了一些事情,但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到是隐有传言,枢密使汪道存与大将军赵石意见不合,有了争执云云。

实际上,李承乾心里明镜似的,无非是明年用兵的方向上的不同罢了,要不是这个,李承乾也想不出来,以这两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经历,还能争论其他什么

而他也明白,汪真如在枢密使的位置上时日无多,临了,好像要干些什么大事出来,不过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恋栈权位罢了,汪真如这些年,别无多少建树,这好像是要在临去之前,留下点什么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还则罢了,但之后汪道存屡屡请他前去枢密院议事,这感觉可就糟糕的很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