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765

分节阅读 7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测后果的嫉妒之心。

还好的是,她并非一无是处,她能凭着讲述一些新奇的见闻,勾起这个男人的兴趣,当然,见闻总有说完的那一天,所以她在努力寻找,另外的生存之路,她已经差不多找到了,她发现自己所会的几种语言,往往能让这个男人多问上几句,一个语言老师,好像是花勒子模那里不错的职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七十七章乃蛮求月票

“大帅,粮草”随着禀报声,外间秦军将士的欢呼声也传遍了整个营地。

大秦成武三年四月,从大同方向而来的粮草辎重终于来到了云外草原东北,虽然数目足够秦军上下半年之用,但损耗却非常惊人,也让秦军上下的将领们彻底明白了草原作战的不易。

庞大的粮草辎重队伍,用了足足两个多月,才赶到这里,路上并未耽搁什么,就是道路难行,这样的补给速度,任何稍有军士常识的人都明白意味着什么,以后还是不用指望大同方向来的粮草为好。

从大秦,到潼关,到河中,再到河东,来到草原,这般漫长的补给线路,足以让任何人头疼。

好在如今河中以有产出,可以接济河东一些,等到今年明年,河东也差不多能够自给自足后,这条补给线路才能稍稍缓解秦军的粮草压力。

所以此次征战草原,秦军几乎等于没有后勤补给,今明两年的战事,多数要以战养战,这也是赵石开始时便定下来的。

秦军数万人马,数量并不算太多,没有任何的步军配合,也没带随军辎重队伍,打的也正是这样的主意。

不过这批粮草的到来,虽然多数人都知道,以后估计是不会有第二批如此庞大的押运粮草的队伍到来了,还是让秦军上下欢欣鼓舞,收服了鞑靼人之后,粮食还是其次。刀枪弓箭才是秦军战力的保证,而各种药草以及随军大夫。也是秦军作战不可或缺的东西。

两个多月过去,秦军的战力其实已经受到了影响,一个便是水土不服,油腻的牛羊肉吃下去,导致的腹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草原上白天黑夜间巨大的温差,也使军中士卒备受煎熬。

而最重要的,还是马匹,秦军高大的河西战马。在草原上虽然奔跑如电,但好像并不算适应这样的气候,也陆续病倒了一些,所以秦军的坐骑正在改换成矮小而又吃苦耐劳的草原马。

秦军正在不断适应着草原的朔风,也在不停的做出改变,当然,有着赵石这样的统帅。加上鞑靼人的顺服,这样的改变会快上许多。

但头一次来到草原的汉家军伍,还是被层出不穷的问题折腾的够呛,没出什么大问题,还是因为赵石陆续的颁布了一条条的军令。

比如说现在秦军上下身上裹着的皮袍子,比如说。禁止军中士卒随意饮用草原上冰凉的河水,都要烧开了才能入口,比如说,人人马侧都多了个酒囊,可以在行军的时候多少喝点舒活筋骨。顺带取暖什么的。

当然,如此种种。只是为了保证大军行进作战而做出的改变和准备。

但考虑到整体的战略,赵石在大同所做的准备就不是其他人可以得知的了,比如说这次来的队伍中,便有数百名工匠随军而来,多数都是木工和铁匠,又比如说,大军一路来到云外草原东北,在鞑靼人会盟的当口,赵石已经派人开始四处在云外草原上寻找煤矿与铁矿。

而大同就不必提了,杜橓卿所率辎重营虽然已经陆续南归,但留下的人却还是不少,在这一年当中,赵石临行前,给宣慰使衙门的最后一道命令便是,让他们辅助留下来的工匠,在大同制造军械。

同时,他也发书朝廷,让朝廷派出各种人才来到河东,尤其是大同,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将大同作为北地征伐的最重要的一处重镇,来进行方方面面的建设。

而作为更加长远的策略,与草原各处设立军寨,驿站,也在所难免,至于迁居百姓,是想也不用想了,河中,河东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迁移百姓,根本不用去想。

按照赵石的计划,在十年甚至数十年间,在草原上建成几座重镇,或驻守以大秦军伍,或守之以驯服的胡人骑兵,让草原稍稍纳入到大秦控制之内,就算是不错不错的了,至于兴修道路,设置市易所在,就不用考量那么多了。

其实在根本上,还是要南方中原一统,一直保证强大的军事力量,便足以保证胡人地界的安宁,自己不成,准备再多,也是无用。

而他所能想到的,其实都是在为大军征战做准备,至于说惠及子孙,保证千秋基业什么的,他可没那个志向,更是想也不会去想的

准备了这许多,随着鞑靼人会盟之期的临近,将云中,云外草原纳入大秦版图的ri子其实也已经不远了。

但他的目光,绝对不是只停留在鞑靼人身上,鞑靼人的没落以及虚弱,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收服了他们,也不过是从草原上切下了小小的一个边角,甚至不足以影响草原大势,所以,下一个目标,他已经牢牢盯着了位于北方草原的乃蛮部身上。

这无疑是一块肥肉,但雄踞草原数百载的草原霸主,不是那么可以轻易冒犯的,粮草辎重的到来,只不过是给他增加了一些砝码,想要战胜这个庞大的草原部族,还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努力,浴血。

而赵石也是心有疑虑,努力搜寻着记忆,却怎么也找不到太多关于乃蛮部的信息,好像在蒙古人的征途上,乃蛮部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小小的配角来存在的。

但那是不正常的,对于北方那个强大的部族知道的越多,赵石也越发的肯定,这是一个横亘东西的庞大部族,人口众多,而且非常的富足。

即便以蒙古诸部的强大,想要战胜这样一个巨人,也不可能比征服蔑儿乞人,塔塔尔人同意半分,甚至于更加的艰难才对。

但在他的记忆里,接触过的那些蒙古牧人,谈到的,说到的,最多的还是札木合,王罕,桑昆这些名字,给他的感觉就是,乃蛮部这样一个部落,好像被风给吹走了,蒙古人的大军一到,就摧枯拉朽般的打败了乃蛮部。

想到这些,赵石不禁哼了一声,果然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编写的。

这样一个庞大的部族,至今他听到的消息,这个部族可以将鞑靼人玩弄于掌心之上,可以影响蒙古部族中最强大的部落的大汗的继承,可以收服蔑儿乞人为他效力,可以与西辽公平的交易,可以拒绝金国人的册封,甚至于,他们的势力远及西域,连在这个时代,足以称之为遥远的西域那些稀奇古怪的小国,都对乃蛮部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无疑是一个帝国的雏形,赵石默默的想着,如果不是蒙古诸部的崛起,草原必将在这个庞大的部族的控制之下,事实上,他的确也已经控制北部草原数百年之久了。

不管赵石有多少事情需要想到,需要安排,鞑靼人的热情却已经越来越高涨,会盟之期也终于定在了草原雨水初盛之月,也就是汉人的五月初。

而随着秦军辎重的到来,木华黎在赵石吩咐之下,也开始在鞑靼人中间挑选兵士,美其名曰,汗帐卫士,如果非要起个响亮而又合乎胡人思维的名字的话,就是怯薛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