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609

分节阅读 6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华的解州就在眼前,都有些难言的ji动,老汉的那些唠叨,没多少人注意听,就算听到了,对于青春正盛的他们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也许只有等他们见的事情多了,经的坎坷够了,才能体会到这一番平常之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存世良言吧

这些布衣麻鞋,明显带着山民痕迹的年轻人随后依照老汉的指点,向西北方向行去,寒风平隐约传来他们略带兴〗奋的话语和笑声,突然,也不知是谁,大声吼了起来“从军去,从去,二十年来黑土地,生我养我都是你,从军去,从军去,二十年后归故里,锦衣招裘羡煞你。

年轻汉子们大声叫好,山歌俚语,纷纷相和,竟凭空多出几分雄壮。

老汉停在原地,痴痴的望着他们,嘴chun蠕动,眼眶有些发红,也许是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许是想起了那出了山,就一直没有回来的几个娃子,谁知道呢,五十多年的坎坷生活,满是艰辛和难言的辛酸,该感动的早已感动,该忘记的早已忘记,但有些事,有些人,却终是刻在了心里。

队伍的末尾,一个浑身上下都裹的严严实实,唯出一双精光闪闪的眸子的大汉在老汉身边停下脚步,抱了抱拳,声音嘶哑的道谢“多谢老丈,若有来日,当有厚报。”

老汉擦了擦眼睛,微微仰头,这个高了他足足有一头,身子强壮的好像山里的黑瞎子一般的彪形大汉是他们在山里救下的,那时这人一身单衣,差不多已经冻僵了的,让人惊悚的是,这人身遭左右,足足躺下了有十几条山中恶狼,大汉嘴巴上满是鲜血,一看就知道,这人靠着狼血,支持了也不知多少时日,只是最终也难挡山中严寒,差点被冻死在那里。

还好的是,这人口中还剩下一口热乎气儿,又碰上了他们这些山民,己碗热乎汤水下去,也许是老天爷不愿这人就死,这明显是在山中i了道途,不知道在山中转悠了多久的强壮大汉就又鼻了过来。

当然,这大汉实在猛恶了些,便是这些以彪悍著称的山民年轻人也有些敬畏,只有这老汉不觉得什么,略略打问了一下,大汉虽然生的猛恶了些,却沉默寡言,满腹心事的样子,最后,也只知道这大汉姓孟,南方人,家里遭了灾,这才流落异乡,至于为什么来到了中条山,这人嘴巴紧,就问不出来了。

到是年轻人们敬他勇武,纷纷劝说这大汉随他们一起到解州去从军,老汉当时没言语,这大汉的气度不类常人,那手上厚厚的老茧,可不是干农活或打柴留下的,老汉不算见多识广,但到底年岁大了,眼光不是年轻人可以比的了的。

女真人不像,大汉一口南方口音,女真人就算汉话说的好,也不会去特意练南人腔调,其实只要不是女真人,或是契丹人,老汉也就懒得管了,不然的话,到了解州,那可是一场大祸。

至于这大汉来历有多大,有多神秘,来河中又是为的什么,老汉更不愿细究,现如今这世道,来自哪里,做过什么,有那么值得在意吗太平时节,若是悍匪,还可合力擒了,去报官领赏,现在

还有官可报吗

大汉看上去也是无处可去,年轻人们一说,大汉问了几句,听说是秦人征兵,老汉看到大汉明显愣了愣,有些犹豫,但随即便点了头,年轻人们很是欢喜,更合伙儿给大汉编造了身份来历,于是,在耽搁了几天之后,一行人又上路了。

而今分别在即,老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卑微的弯下身子“不用谢,不用谢只是

这些后生崽子,还还请将军多照看些。

听到将军两个字,大汉身子明显僵了僵,如果脸上没有门g什么的话,也许能看到随后出的苦笑,身后一把掺住老汉的胳膊“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这等活命大恩不过。孟某落魄之人,连自己也照看不好,何谈

但老丈放心,此去

若孟某无事,定当尽力助几位小哥达成所愿便是,但兵凶战危,能不能保得住性命,大部却在自己,请恕孟某无能为力了

说完,tg直身形,也不待老汉回话,大踏步追着众人足迹而去,寒风之中,却依稀传来其浑厚的声音“老丈若有为难着窄之时,可到秦境来寻我,若孟青不死,当已有了些名声,不愁寻不到俺

话语之间,透着难以言述的豪迈,但其人雄壮的背影落在老汉眼中,却还是带了几分悲壮和凄清。

“也是个可怜人啊这世道”老汉摇了摇头目送众人渐渐远去,良久良久。

大秦咸宁七年开春,解州。

又是新的一年,冰雪还未消融,但春天的气息已然临近,依旧料峭的寒风中,也能让人感受到几分温润和水汽。

虽说年关刚刚过去不久,但对于方自经过战乱的解州来说年关什么的过不过都差不多,不论秦人,还是河中百姓,谁也没心大到那个地步,非要在这非常时节热闹一下。

一行十几个布衣麻鞋的年轻人裹着脏乱的皮袍子戴着毡帽,门g着挡风布巾,或手握木棒柴习,或身背弓箭,出现在官道之上,渐渐走近城门。

解州十数年之前一直作为金人南下之重镇,一州治所,无疑算得上是一座大城城墙虽然残破了些,但也非是那些县城可比年轻人们仰着头,好奇的打量着高大的城墙,满眼的惊叹,活脱脱的一群土包子模样。

孟青随在众人当中,也仰头观瞧,解州城在他眼中自然不值一提,洛阳天下名城,气象哪里是其他地方可比的在洛阳呆的久了,天下间除了那屈指可数的几座王城之外,其他的哪里还能入得眼中

而他所瞩目的,除了城墙上那些明显属于征战遗留下来的痕迹之外,便是城头上迎风招展的秦人战旗了,默默在心里数了数,除了象征各军的军旗之外,还有数杆将旗,他自然知道,这里每一杆将旗,也许都代表着一个在秦人当中声名赫赫的领兵大将,而最重要的,从这些旗帜上,到是可以约莫算出秦人兵力出来的,很明显,驻留于解州的秦军并不算太多

官道上的行人虽谈不上络绎不绝,但也不算少,一人独行有之,三五成群的也有,像他们这样十几个人一队的,也碰到过,多数都是年轻人,打扮各异,却都往解州方向赶路,不用问便知道,这些都和他们一般,是去解州投军的。

山民们虽说祖上皆为河中人士,多数都是为躲避战乱到了山中,但绵延数代下来,年轻人们却各个生性彪悍,野性难驯,当时便有主政河中的金国官吏曾言,山中之民,居于化外,不服管束,渔猎以为生计,闲时为匪,祸乱地方,河中苦之久矣。

这说的其实就是金人勘定北地之后的地方痼疾了,半民半匪的山民,很是常见,不须赘述,而山民们分外的固执排外也是出了名的,有些山中村寨已和盗匪无异,外来人要想定居于此,便要交上投名状的,何谓投名状找个过路的,或是其他什么人,砍下对方脑袋交上去便是,完全是绿林道上的规矩,和盗匪还有什么差别若是平常时节,可能难以想象这种混乱和残暴的行径,但身在乱世,却也着实算不得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