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575

分节阅读 5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影响也是不言而喻,所以这般寻上门来,到也不虞其他

但赵石这里哪里愿意掺和这个世家大族纳不纳粮,交不交税,从他自己来说,态度是明确的,天下那么多人都交,凭什么你们就不交且还都大权在握,却又不能为天下典范,好处占尽,却不付出半点,难怪那么多人想做官呢。

虽说他这里其实早已一脚踏入了世家大族的行列,但就其骨子里来说,却还没多少自觉,对这些权势显赫的所谓世家豪门有些天然的抵触心理。

不过这里面的轻重他到也明白,心里那般想,却断不会说出来的,凡上门来的人,都一律敷衍了事,托词也是好找,他一个领兵之人,哪里管得了朝廷政事

所以上门的都不得要领而去,而他自己也有些不胜其烦,正月初三就带人出了长安城,到国武监这里躲清闲来了,是啊,权势虽好,不过一旦入了官场,便也不得自由,位置越高,威权越重,找上门的事情也越多,想事事都做个圆满,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就算来到国武监,其实也消停不了多少,猛虎武胜军已经渐渐成型,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职业军人组成的军队,崭新而又富有朝气,严密的架构组成,精通各种军事技能的年轻军官和久经训练的军人,严明甚至于可以说是苛刻的军规戒律,其中凝聚的则是他这些年来所有的心血。

但换个角度看,这支军队却也是脆弱的,就像初生的幼苗,还没经历过哪怕一场风霜雨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过火与血的淬炼,就称不得精锐,也算不得合格的军人。

而机会应该不会让人等的太久吧所以,接下来的一年,猛虎武胜军的训练将更加严格,也将更加残酷,因为一旦机会来了,他希望这些年轻的军人能够少些损伤,而这些,都要在年初的时候计划妥当。

另外,国武监也将从今年开始正式招收童员,年纪定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不等,这又是一桩颇耗精力的事情,有武学前车之鉴在前,也不知还有多少人家愿意将孩子送入国武监进学的

若是人数不足的话,说不得,却还得从各地县学着手了,强制征召各处童子入监,但那样一来,看上去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其中这样那样的麻烦绝对不会少了,而那样一来,新的一年,二十五万两银子又要不怎么够了呢

事情琐屑而有繁冗,所以说,即便在国武监这里,赵石也是断不会闲下来的,不过是为了躲开朝廷中新一轮的风bo找了不错的借口而已,当然,其中还得付出冷落家妾的代价的。

等到正月初九这一天,南十八又找了过来,说的事情不少,朝廷动dàng,他虽不yu掺和,但府中几个人却不敢怠慢,大事小情还是探听出不少,一并都由南十八转述了,而这位洞彻人心的长史大人末了评价了一句,陛下太急了些如今众臣无言,默然许之,但将来麻烦一定少不了的,若能再缓上个三两年,等蜀中元气大复,国库丰盈,那时再徐徐图之,怕是要比现在要好的多的

赵石没说什么,但心底却不这么看,天下纷乱,即便皇帝陛下不急,那些跃跃yu试的将军们也要心急的,比如他赵石,就已经忍耐了这许多年,遑论其他人了,而潼关渐聚大兵,引而不发已经有两年了,将军们肯定都已经憋红了眼睛,不然前两年那场大战,统兵出关的折汇也不会带着人差点杀到洛阳城下,看上去战绩彪炳,其实啊,说不定就是有些收不住手了才对也就是朝中这些患得患失的大臣们,还都一个个不紧不慢的,他们可曾虑及那些将军们的想法

而这分田之制一下,京中大阀们震动非常,但你可曾见到像折种等将门大族有什么举动不曾为的是什么是利益不曾被触动,还是大家伙儿觉着军人不能干政那都是扯淡,只因将军们的目光已经望向了更加辽阔的地方,渴望着留名青史,渴望着凭借开疆拓土之功,荣耀子孙后代,所以,他们也许根本不希望朝堂之上有什么动说不定,必要的时候,皇帝陛下一声令下,这些将军们会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将拦在面前的一切撕个粉碎

其实现如今这等的局面多少也与他有些干系,若非当年那一席话,景帝也不会力主出兵,而一旦出兵争雄天下,得益的最大的自然便是领兵的将军们,开疆拓土,留名青史等等等等,哪一样也是难以抵挡的youhuo。

若非东征之后,又掺杂进了皇位之争,让领兵东征的魏王李玄道黯然回京,牵连的人也非是一个两个,不然的话,潼关那里绝对安稳不到今日,但之后又是平蜀之战,虽然此战几经bo折,但却也打开了大秦上下所有人的眼界,原来这天下之地尽可取之

其实,笼统些说,这样的战争,一旦有了开头,便不会随便停止下来,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库如何如何,皇帝如何如何,百姓如何如何,很多时候,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军们才是推动这一切的罪魁祸

像折家种家,还有许多在大秦军中根深蒂固的将门子们,现如今哪个不在渴望着战争的到来

景兴政革进行到今时今日,朝堂之上从来没有消停过,但观之于军旅,这些年的革新举措又少了吗没有,裁撤团练,整编禁军,京军,bo及到镇军的地方也不少,但是相比政治革新遇到的种种阻力,在军队上,却是异乎寻常的顺利,此等军国大事,竟然在几年间,便已快刀斩乱麻般推行了下去,深想一下,真的是没有人在其中受到损害还是大家都深明大义,没有了半点的si心

都不是,只因为将军们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正经是在朝廷休养生息的间隙当中,尽可能快的积蓄粮草,整编军伍,才好在即将也必然到来的战争中为自己甚或是家族取得应有的地位和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吧

手握兵权的将军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沙场,在这个上面,赵石深信不疑。

想到这些,赵石自己也觉眼前蓦然一亮,也许,那位城府深沉的陛下,就是想到了这个,才会如此吧

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猜想,但很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他还是觉着不离十的,但这个跟他关联确实不大,也没必要与人为此争论不休。

迎着冬末的寒风,轻轻呼出一口哈气,点头道:“做的不错,但过几日他们回转时,派人跟着回去瞧瞧,这般张扬,怕的就是我这位四哥得意忘形了,先生代我写封书信,让人传回去,严厉一些,让他小心谨慎,那里的情形我虽未亲见,但想来蛮荒世界,多数是强者为尊的,他又是汉人所以最终还要稳扎稳打,才能站定脚跟。”

南十八笑着应下,远在吐蕃的李匪,他也是前年才知道,吐蕃由胜而衰,也不过不到百年的时光,在许多人脑海之中,吐蕃依旧是那个唐时甚至可以和汉家帝国相比的庞然大物,尤其是唐末时,也正是吐蕃极盛之时,那时的吐蕃,居高临下,一改与唐亲善的面孔,多次出兵,席卷而下,占了大片汉家河山,于是才有了后来低地高地的分别,只因低地上多数疆土,却本来是汉家的地方。

但让人奇怪的情形却是,大秦立国之后,却从没有正眼瞧过这个疆土广阔,民风悍野的强邻,这其中的缘故有许多,一个就是西夏羌人以及大秦的崛起,彻底压制住了吐蕃的扩张势头。

二来呢,吐蕃也应了那一句老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在达到了一个巅峰之后,吐蕃国力迅速衰弱了下来,连绵不绝的内乱,贵族与牧民之间矛盾尖锐,几乎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虽然佛教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的进一步ji化,但却也只是让牧民们按照佛教的思想,让自己的性情更加温顺,多了些忍耐罢了,并无法根除吐蕃的社会弊端,反而让那些贵族的贪婪之心越演越烈再有,还处在半封建半奴隶社会的吐蕃,吐蕃王朝的痼疾远远不止这一条,而连绵不断的奴隶起义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