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474

分节阅读 4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些不虞,历来朝会无大事,只要参加过朝会的人都知道其的道理。

军政大事,都已经是决定好了的,搬到朝会上来,不过是知会大家一声,断不会在朝会上临时决断,就算有人质疑,最多也不过是容后再议罢了,若真吵起来,一天的功夫也不用干别的了,打嘴仗就能让这一日时光匆匆而去,还谈什么处理政务

但今天的朝会却不同往日,争论比往日要激烈的多,其实也只是两件小事罢了,相关大臣却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很是让人头疼,尤其是还有人提到蜀乱民,被俘者众,按照之前处置,这些人要分别遣往各处,或修整道路桥梁,或为奴户,开垦荒田,各有所用,不一而足。

这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之前蜀战事为决,也少有人在此事上多做纠缠,但现在却还是被拿出来了,说什么蜀十室九空,人丁稀少,这些蜀人多数都是被裹挟而来,应按旧制,发回原籍,一来填补蜀人口,二来也能安抚蜀民心等等等等,老生常谈,无有新意。

在李圃来说,此议没有什么错处,蜀空虚,元气大伤,确让人有些为难,此议也确是让人心动,自古以来,诸侯征战,也真没有如大秦般,让被俘之乱民做工受罚的,多数都是首领或斩首,或流配,其余不问,各自发回原籍,重为子民,按他本意,照如今蜀情势而论,此议确为良策。

但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明白这些提议之人的矛头所指,这才是真正关节所在,谁都清楚,如今朝暗流汹涌,大家伙儿都憋着一口气呢,这其的缘故,无非就是战后胜果如此之大,兵部户部都在憋着劲儿的争功,而其他四部也红着眼想在蜀千里沃土上分一杯羹。

尤其是吏部,唐时便为六部之首,但在大秦,却屈居户部之下久矣,为何只为大秦四战之地,大军粮草,四境民生,皆都离不开户部,即便是吏部掌大秦官吏任免之权,但论起职权来,还是不如户部远矣,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秦疆域太小,官员加起来,也不如唐时的一个零头,这般下来,吏部哪里又有底气居为六部之首

而今平定蜀,可想而知,将来可以任免之官吏,几乎比之前多了一倍有余,这六部翘首之争,不过是方兴未艾罢了。

而今日朝堂之上的一点争吵,比起背后错综复杂的干系来说,只不过是今后政争的一个插曲而已,可以想象,随着大秦日渐强盛,内部权力的争夺将越发惨烈,这个根本不用猜,已经是确定了的。

而利益在前,没人能退让半步,权势之所以为权势,其真谛也就在此了。

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宫墙,李圃黑重的眉毛渐渐扬起,虽然心忧虑依旧,但一股豪气却是油然而生,生逢此时,正是大好男儿尽展胸报复之时,杨相离朝,折大将军病重,又有蜀大胜,风波渐起,侧身其间,何之幸也,当乘风破浪,辅佐君王,成就大事,才能不枉此生,若平平淡淡,没有这许多纷争,又怎能显出我等之才干,又怎能图那凌烟阁上,铸就名姓

他知道,杨感称病,已是有意辞官归老,朝堂风波渐起,也有书威望不足的缘故在里面,杨感四朝老臣,为政数十年,其人威望实不是他李圃所能比得了的,一旦离朝,朝廷上下,必起波澜,这也是意料事,只是时候有些不对罢了。

只要将此番风波度过去,朝政平稳下来,也就是他坐稳书之时了,杨相其人,不论才学德望,还是为政之手段,他都是极佩服的,但杨相毕竟老了这大秦的天下,还是要看他们这些后来之人的,而此副江山社稷图该如何下笔勾画,怎能由得他人指手画脚定是要亲力亲为,为大秦,为陛下,措置一个江山永固才成

“李相,李相”

李圃正浮想联翩之际,却是有人在旁呼唤,李圃还没回过神来,心里还在想,什么时候有个李相出来了这叫李相的又是哪位

而那边又唤了两声,李圃转眼看去,却是一个小黄门躬身站在那里,满脸的谄笑,恨不能将满心的敬意全都挂在脸上,望着他的眼神,也一如小狗看着主人,那叫一个讨好。

李圃顶了定身,也明白了过来,这是在叫自己呢,李相心泛起难言的滋味儿,即有一丝窃喜,又有几分不自在,还有那么一分惶恐在里面。

平静下心情,雍容一笑,“小公公何事”

那小黄门身子更矮了几分,笑的连眼睛都不见了,“下溅之人,不敢当大人称呼小公公,陛下让小人来召李相去乾元殿议事,李相若是无事,您看是不是”

“还请小公公前面引路。”

宫内的太监永远是鼻子最灵的,只一个小小的称呼,就能明白其一二,但李圃是大家出身,又已在参知政事的位置上呆了有七年,尽几年,更是兼着户部尚书,而只这两三年的功夫,让太子一党弄的乱七八糟的户部重新站稳了脚跟不说,还将三司并进了户部,让户部更是权力大张,锋芒实已不在当年杨相年轻时半点了,这是辅相的天然人选,只差一道加封圣旨罢了

乾元殿,李圃来到的时候,朝重臣已经到了有七八位,其后又有两人进来,便再无旁人了。

李圃扫了一眼,六部尚书都在,参知政事也到了两人,枢密使汪道存,枢密副使空缺,但多时不见的魏王李玄道也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这些人,几乎就是整个大秦的权力枢了,所议之事不用问,李圃心里已经有谱。

见所有人都已经到了,景帝李玄谨从高高在上的桌案上抬起头,环视众人,这才笑着道:“今日朝会很是热闹,朕继位三年,还是头一次遇到,朕想了想,也就是当年兵部克扣潼关军粮时见过一次,还真有些新鲜,诸位卿家觉着呢是不是也觉着有些新奇”

这话茬可是不善啊,众人心都是一凛,尤其是魏王李玄道,更觉着分外的不自在,当年他和太子争权,以潼关军粮事为由,将太子娘舅种从端赶出了朝廷,虽说已是陈年旧事,但现在上面坐着的即非太子三哥,也非自己,想起那时两人争的你死我活,叫人情何以堪

众人神色,李圃都收于眼,脸上虽不动声色,心里却撇了撇嘴,暗道了一声,小家子气,这个时候争权夺利,还在朝会上闹那么一出,给谁看的是给对手,还是给皇上是示之以威,还是以国事相挟

不论哪一个,其心都是可诛,皇上人不糊涂,一切都瞧在眼里,心可会高兴也是大秦立国太久了些,一个个眼界都变得窄了,只是平定了蜀,就一个个都急不可耐了,若是将来岂非要在朝堂之上拔刀互斗才成

不过心虽是讥诮,但还是出来跪倒在地,“陛下圣明,此事皆为臣下等无能所致,还请陛下恕罪。”

其他人也赶紧请罪,至于是谁动了手脚,又是谁受了无妄之灾,却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景帝李玄谨挥了挥手,“都起来吧,无能吗朕看你们有能的很呢,今日可以咆哮朝堂,明日是不是就要扣阙直谏,说朕是昏君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