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396

分节阅读 39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戏言,心中不由惴惴,一句陛下恕罪没出口。换成了,“陛下金口玉言,自然说什么是什么

景帝却是不想再逗弄于他,毕竟帝王之尊,口出轻浮,即有浅薄之嫌。收了笑意正色道:“即是金口玉言,岂容更改你可知错”

“呃陛下见微知著,微臣这点私心自然难逃陛下慧眼,不过微臣也是一片忠心士林华选,金榜题名,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皆寄望于此,而今秋闱再延,陛下可知如今长安有多少寒门士子寄居寓所,生活无着年关将近,天寒地冻,这冷的不但是我大秦千万百姓以及前敌将士。还有我大秦士子报国之心啊。陛下”

景帝本来还存着椰偷之心,但听了这番话,却是悚然动容,李士芳虽有才名,为他钦点为翰林待诏,常伴君侧,但真说起来,在他心里,李士芳却偏于弄臣之属,按平常话说,也就是陪着说说话,解解闷的主儿。真要说起大事来,李士芳根本不够分量。不想玩笑之间,却能说出这等有见地的话来。

“难为你还有这番心思到是联有些疏忽了。事后拟旨,让户部按。国子监生员之常俸,于贫寒士子,此事交你去办,你性子疲惫,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不然联唯你是问”

“谢陛下隆恩,陛下这番慈心李士芳立时喜上眉梢,虽说最终有些差强人意。但总算没白说了这番话,以后他李士芳在士林之间的名声可又高了几分不是。

“联还没说完呢,瞧你这个样子。喜怒行之于外,无半点稳重样子,怎堪重任在这个上面,你得学学赵石赵柱国才成,人家年方弱冠,就已经是四品将军,领兵征战于外,建功立业。而今又能出使”中你已过而立之年,什么时候才能如赵石般替联分忧啊”

听到赵石的名字,李士芳先是心中一凛,听到后来,却又一喜。赵石是什么人自古以来,能如那小子般安恩如此之重,受宠如此之深的。又能有几人这个比方打的。从此也能看出陛下对自己期许之深了的。

不过他心里有鬼,这话不怎么好接口,于是顺着李玄谨的语气道:“陛下教的是,和赵大人相比,臣虚度光阴,却是不成器的很了。”

景帝李玄谨摆了摆手,眼睛望向厅外,嘘出一口长气,沉吟片亥,这才接着道:“无需妄自菲薄即是你能说出今天这番话来,联就全了你的心愿,今岁不会开考,这是已经定下了的,但联已决定,明春必开恩科,你资望不足,虽有才名,却无建树,不好轻予重任,明春开科之时,就任个副审官吧,替联选出一些德才兼备,不尚空言的人才出来,也就算对得起联了。”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五百二十三章战报三

泊的声脆响。回荡在乾方殿略显空荡的空间中。就连心吓红乾示殿外的小太监们都不禁打了个哆嗦。再听着外面隐隐传来的霹雳扒拉的板子声,每个人心里都冒出了寒气,外面那挨板子的可不是旁人是当今圣上龙潜旧邸中人,当今皇宫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儿,宫中唯一的三品太监大总管,不仅兼有内务府事,据传还掌管着内衙,若是在前朝,可不就是高力士,李辅国之类的人物虽说不知道这个在宫中荣宠无二的总管大人为何触怒了皇上,但圣上雷霆震怒那是真的

加上那些衣朱带紫的朝中重臣从眼前匆匆进入内殿,却一个都没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出大事了。曹总管是第一个倒霉的,也不哪个出门没看黄历的是第二个

“尔等说,这是什么近二十万大军入蜀,征战年余,调动民力无数。粮草军械无数,银两逾百万蜀都破后。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朝堂上下都以为大局已定,联一再说,要小心事有反复,或有蜀中旧臣,忠贞之士,狼子野心之徒,存勤王之心,火中取栗之念,在我轻忽之际,阴谋反乱。尔等是不是都当了耳旁风是不是都在想着功劳簿上会不会有自己的名字

蜀中已逾十日未有战报军情。尔等就没想着多问一句李承乾,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嗯还有,大战过后,有贼子蠢蠢欲动。能无半点迹象竟然。竟然还有我大秦将领参与其中,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枢密诸人,就没一点察觉警视审官诸司是白设的吗”

此时的景帝李玄谨已是怒不可遏,刀子一样的眼神在殿内众人身上扫来扫去,好似要择人而噬一般。

乾元殿内现在或站或跪的都是大秦重臣,在皇帝暴怒之际,一个咋。都是噤若寒蝉,或垂头不语,或双股战战,或脸色苍白,或汗流浃背,都木雕泥塑般呆存那里,偌大的乾元殿中。只闻景帝李玄谨的斥责之声。再没有旁的一点声响。

景帝李玄谨脸色潮红,胸膛起伏。不过却终于止住了声音,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半晌过后小才又听到他的说话,“怎么都不说话,每日上朝。不是都有话说的吗又是古人云,又是圣人曰的,现在呢,联让你们说话的时候,你们却都哑了不成”

下面群臣战战。哪个却敢接这个话茬就算是李承乾之流,也是刚被点了名字的,脸色灰白之间,轻易是不敢接口的了,再说了,川中局势本已到了收官定子之时,却突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征蜀大将军吴宁军前遇刺,昏迷不醒,后蜀降兵为乱,剑门失守,蛮族起兵,后周蠢蠢欲动,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有着天大的干系这么大的一盘棋,又有谁敢轻易置喙以身犯险

半晌过去,在景帝脸上神色越来越难看,眼瞅着又要作的时候,同门下平章事杨感才上前一步开了口。

“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臣等不能料事于先,有负陛下重托,愧为人臣,更愧对于前方血战之将士。然老臣以为,当务之急,还需从长计议。

陛下,请听老臣一言,如今之际,蜀中情势危急自不必提,然老臣观之,却未必无有转机,南蛮异族。自古便为川中大患,汉家强,则暂时恭顺,汉家弱,则趁机为乱,与北虏同之,孟氏据有川中数十载,与南蛮藩王交好者有之,交恶者亦有之。今孟氏失国,诸蛮王起兵攻伐,不过是以为川中新乱之地,有利可图耳。此在料中。何足惧之

后周起兵,临江伯岳氏子统之,然入蜀之途,唯大江之上耳,我大秦不善舟横,张李二位将军统兵沿江而守,水战或有不足,然周兵若要入川,也非易事,又有南唐掣肘于侧,周军焉敢擅动此不足虑。

陛下英明,此二者入蜀之初便已熟虑之,布置周详,枕戈待之,不来则罢,来则必入我瓮中

“此二者皆不足虑,既是如此。恕老臣斗胆,试揣帝心。如今陛下忧者有四

一者,我大秦将士入蜀已有年余,以全盛之师,入烟痒不测之地,战事不绝,则将士疲惫之际,思归之情日盛,久必生乱,此其一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