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389

分节阅读 3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并无滞碍。

但渐渐的,南十八却是双眉皱起”最终,南十八轻轻将笔放下,赵石这边正费劲的寻摸着措辞,见他好像有话要说,也便住口不言。

南十八沉吟了片刻,眼睛在赵石的手上一扫而过,白天时那场惊变他是从头到尾目睹了的。那两个箭手也就罢了,旋踵之间,就已被格杀当场,但那隐于众人身侧的家伙暗中出手,却着实让人心惊。

先走路遇盗匪,再是刺客伏于道侧。竟然还有贼人混迹于众人之间。这情形可就有些诡异了,他是聪明绝顶之人,只转念间,就已明白,这几个刺客不外乎两个来历,一个便是来自朝中之人指使,趁出使之机难。想想这位年轻的大人在朝中得罪的人也着实不少,像兵部尚,还有两年前那场宫门惊变,也为这位大人竖了不少仇敌的,想到此处,南十八也是苦笑,想想也真让人吃惊。这位大人进京不过数年,就已结下这许多政敌,偏偏还就无事至今,甚至官职还一升再升,不得不让人赞叹其运道非凡,无人能比;

如果这几个刺客不是朝中之人指使。那就是来自那些盗匪了,他早年混迹江湖,走南闯北,江湖豪强,绿林好汉也不知见过多少。但却从未遇到过如此众多的盗匪聚在一起的情形,事出反常即为妖,蜀国虽已覆亡,但还有几位节度使,刺史占据州府,未曾降顺,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出上一个两个。野心勃勃想要火中取粟之人也是平常,自是不愿大秦将蜀帝劫去长安,袭击大秦钦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的猜测虽不中,却也不远,但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却是验看刺客尸之时,眼见那人颈骨折断不说,胸膛也如受重锤,塌了半边,解开那人衣服,胸口之上一个清晰的拳印更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

早就听刚这位大人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当初在渣关,单人独骑出关,在万军阵前,取金人大将级而还,威名从此盛于东军。

后来纷水之阴,为大军断后被围,所毒二百壮士,独其一人破围而出,据说杀的金狗心胆皆丧,最终无人敢于近其十步之内,这才缓缓策马离去,金人胆落之下,竟无一人敢追于身后。即便是南十八这样心性深沉之辈,听闻这些传言,也是热血沸腾,恨不能随于其侧,亲眼见其威风的。

不过传言到底芝传言罢了,只有愚夫愚妇才相信世上真有那种万军丛中取上将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绝世猛将,就说据说那二百壮士只有这位大人一人生还便与事实不符,可见其余也有夸大之处的了。

直到如今亲眼所见,他才知道,这位大人却是身怀这等霸道网烈的内练功夫。

“大人乃陛下近臣。虽说说的都是实情。并无半点夸张之处,但若直呈御前,这般说法恐有不妥啊

“哦”赵石手指微微敲击着桌案,他一直以来,也没任职过外官,对于这种文书往来之事自然也就不很熟悉,想这南十八乃相府长史,应是个中里手,但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又有些别扭,不过还是问道,“既然是实话实说,又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了”

这次到是不用南十八回答,一直未曾离去的李金花有些担忧的看了赵石一眼,插嘴道:“这不是请功奏折,以功晦过乃是大忌,即便句句属实,到了陛下眼前,说不定。若是被那些御史知道,也必然要受弹驳,天大的功劳也可能成了过错她领军多年,在这一点上却是清楚无比,只一句话便说的很是明白了。

“李将军所言不错”南十八微微颌::人人奉命入川宣旨。如今却是中途而返,己经算是机:罪责不轻,而途中剿匪,却并非大人份内之事,旁人或许有功,但于大人而言,些许微功却不能掩过的,而如何。

说到这里,南十八却是看了李金花一眼,他这话已是分外直白,后面的话更是有些犯忌,之前和赵石深谈过几次的他,也知道赵石这人性情有些喜怒无常,但有一点却是确定了的,这人最是厌烦旁人说话拐弯抹角,不然的话,他是断然不会讲话说的如此直接的,不过话说回来,虽说这位李将军已和眼前大人结下鸳盟,不算外人,但他却是和赵石不远不近,有些话便不好直说,不然难免落人话柄,其实说到底,还是文人心性作祟罢了。

赵石这边沉吟了一下,却也觉着有理,所谓隔行如隔山,论起心眼儿和这些题外功夫来,他确实不如南十八远矣,不过这也是为官时日太短的缘故,若是假以时日,却也未必就比旁人差了

“有话但说无妨,若是所言有理,我还能不听怎的。

南十八砸了砸嘴,若是当朝辅杨感说这话,他就要琢磨琢磨话要怎么说出口了,但眼前这位嘛,他却是知道,也不用太深究对方话中之意的。

“那下官也就直言不讳了。大人当知忠君之道在于无私。何谓无私。说到这里,南十八呵呵一笑,若有深意,“无私者,有功不让,有过不掩,但凡有益于君王,有益于国事者,则不畏艰难,斧钱加身而不悔,如此可谓之直臣。

“呵呵,说的有些远了,厉说大人,既为天子近臣,简在帝心,这直臣却是不过这忠君为国的无私之心却要向圣上表明为好,以下官愚见,这奏折文书既然要直呈圣上御览。却是无需旁人代笔,不若大人自拟,只需将出京之后,事无巨细,桩桩件件诉说明白,既不掩过也不夸功,今上英明,自然便洞察大人苦心,不会加罪于大人身上

李金花在旁边也是点头附和,这与朝廷中枢的文书往来,本来就有定式,若无大功大过,便已表里平实为最佳,若有事端,则是要先叙自身之过,再措辞辩驳,方为上策。

不过说起来,这也要分人而论,并不能一概视之的,不过这些道理也不很深奥,听南十八一说,赵石也就明白,宦途之上,处处皆乃学问,打仗他还有些成算,但若说其他方面,若是网慢自专,却是讨不得好去的。

微微点头,不过随即便又苦笑摇头,“你们说的到是在理。不过这具文录写之事我却不成”还得南大人代笔。”

虽说南十八,李金花两个人都是心事重重,风雨欲来,他们怎能毫无所感但听了他这话,想起眼前这位那七扭八歪,如孩童涂鸦般的字迹,却都不由莞尔一笑。

最终,这奏事的折子还是由南十八代笔,但不同的则是,奏折之上再无矫饰修改,完完全全是以赵石平日的口气来写,将出京之后林林总总,事无巨细全都写了进去,只是在入”之后这一节上,叙述的越的详细,最后,赵石犹豫了半晌,还是郑重其事的加了一一段话进去。

“川中大秦各军分散。半载征伐,士气已弱。蜀国孟氏余泽未尽,士人百姓,感其恩者不在少数,又有居心叵测之徒祸乱其间,所图非想来陛下已知剑门雄关失守之事,大军后退无路,前方情势不明,臣于蜀中所见所闻所遇,凡此种种不敢欺瞒陛下,臣斗胆猜测,风波乍起,大乱已是迫在眉睫。恳请陛下早做安排,不然,我大秦十数万大军坐困于巴山蜀水之间,未几,恐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