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363

分节阅读 3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四伏的时代生存,靠的还是手下的这些军兵士卒,说到底,其实就是实力,这次他要是能领着一倍于此亲手训练出来的士卒,便也不会有任何担忧的想法产生了。

所以,在病情刚好之下,他便来到西山大营,加紧操练本部人马,而陆续的,雄武军,一些兵部派来的京兆禁军也加入了进来,他则将这些外来人马单独成立一营,凑足两千人马,挑挑选选之下,凑足两千人马。

而按照他的要求,这五百人由李金花统带,至于说行文枢密院,兵部的过程,到是相当顺利,谁也未在这事上跟他纠缠。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却是,方自从他亲兵中出去,编入骑军锋字营的木华黎立即便展现出了不同一般的骑兵作战素养,这个年轻的蒙古人在见识了汉地的繁华和富庶之后,并未沉醉于其中,而是执意在羽林军中当了队正,渴望战斗和掠夺的心意竟是比在草原上的时候还要热切三分。

入羽林军后,在短短时间之内,便适应了汉人的军伍生涯,当赵石来到军营之时,这位未来的蒙古名将已是将自己的一队五十人梳理的井井有条,杜山虎也跟赵石嘀咕过,这个草原上来的家伙好像天生就是一个战士,吃的下辛苦,骑术箭术在骑兵当中都不做第二人想,只是身子骨儿不很强壮,与敌近身搏杀的能力弱了些,当上队正没几天,就让手下军兵敬服,这脑子也不太差,若不是资历浅了些,人太年轻,又是胡人出身,他都想给这个家伙一个俾将当当了。

赵石自也非常满意,心里想的却是将来若是有机会和蒙古铁骑对阵,木华黎到时该是如何不过这也想的有些远了,毕竟这个被他带回大秦的蒙古名将还是如许的年轻,到时会不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是两可间事,想这些却是有些无用的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八十一章行进

捷报终于在初冬之际传来,立时之间,朝野上下,欢腾一片,又逢新年将近,百姓张灯结彩,以自己的方式来庆贺这百年不遇的大胜,整个大秦都陷入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朝野之上,大秦景帝李玄谨亲自率人祭祀宗庙,祷告天地,大秦,也象征着这个立国已有百年,割据一方的势力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稍微懂些军略的人便会明白,取得川中之地对于大秦来说是如何的重要,值此西夏金国内乱不止,国势衰微之际,大秦上有明君,下有干臣,内有贤臣,朝政稳固,外有良将,兵精粮足,今又得天府之地,假以时日,进窥中原,扫荡江南,复汉家故土,再也不是梦中图画,秦皇汉武之功业好似在这一刻明明白白的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便是那些谨慎保守的老臣们也欣喜若狂,可以想见的,此战过后,燃起熊熊野心的大秦上下,整个国策都将转移开来

就在大秦大张旗鼓庆祝这番大胜的时候,赵石此时已然身处凤翔府境内,一行队伍行走在宽敞的官道之上,随行文员三百有余,所率军兵两千余人,加上粮草辎重,整个队伍逶迤足有数里。

带着这许多人马,又有辎重和那些文员拖累,这度已然算是不慢了,这还是赵石努力的结果,钦差仪仗都收了个干净,路上除了在驿站休息一晚半晚之外,其余府县停也不停,只是埋头赶路。

出了京兆府之后,更是将那些随行文员折腾了个够,想要坐轿做梦去吧,所有文员尽皆换马,至于所带一应奴仆,轿乘,皆弃置于道途。

乘马受不了要么让人将你腿捆在马上,要么回转京师,两条路,人选其一,于是这支掺杂着些世家子的朝廷命官队伍一时间是怨声载道,都说羽林将军赵石如何如何,来之前也未尝没有做好准备,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却是现这位闻名已久的羽林将军做的比他们想象的更绝,也更加霸道。

俗话说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已经离了京兆,这些当兵的在主将一声令下之后,翻起脸来,还真是让人有苦难言,不过尽管这些世家子,朝廷命官心中怨愤,但真要说敢去找正牌钦差大人理论的却没有一个。

他们都是久居京师之人,这位羽林指挥使的传闻不是听了一天两天了,当初这位刚刚执掌羽林左卫,就曾将羽林军中有名的混混儿,辰王的孙子李全德以及直属上官羽林中郎将费老大人的孙儿费榷两个抓了错处,一顿军棍拍下去,之后这两位就消了气焰,在这位大人麾下老老实实的当起了亲兵,今日轮到自己到了人家手下,虽说身上都有朝廷谕令在身,并不真的归这位大人统管,但这一路去川中万里之遥,逢个错处,拿你来立立威,还能有人管得了

就他们这些文人世家子的身子骨,别说吃军棍了,就是几下拳脚,还不得散了架子他们这些随员,虽说身份来历各异,性情刚烈的,柔弱的尽皆有之,但在这个时候,却无一人真个去到那位钦差面前闹上一闹的。

如此一来,到是让有心整治几个的赵石再也不好作什么,只是一路上几次强调军规戒律也就罢了,不过行进度却是提了上来,不一日就已经来到凤翔地界。

“听闻凤翔府乃是大人乡土所在,乡梓族人皆在此间,大人任职京师,公务繁忙,想来以后也难得回转,如今路途还远,又不急于一时,何不”

钦差副使,礼部员外郎曲士昭笑眯眯的道,话虽没有说完,但意思是个人都明白。

赵石微微侧头瞅了这位一眼,曲士昭,此人的根底他清楚的很,宫中曲妃的长兄,家中父兄都是当兵吃粮的,也算是一家将门,但惟独此人却是当了礼部的官儿,到也颇似当年杨感的际遇。

说起来,当年他在景王府的时候,由于李全寿,和曲妃手下之人颇有些冲突,而如今,景王李玄谨登基为帝,李全寿也就成了皇子,而前些时,从李全寿嘴里得知,那位曲妃娘娘怀胎十月,终于产下一子,景帝子嗣就李全寿一人,如今多了一个儿子,又逢川中大胜,其喜悦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听说在宫里那位曲妃娘娘已然母凭子贵,地位水涨船高,很是得了些实在的好处。

但李全寿说起此事,却是有些咬牙切齿,皇家亲情淡薄在他身上可谓是表露无疑了,这事往深了想,与赵石也不无干系,他与李全寿交往密切,这在京师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大秦皇位之争每每都是惊心动魄,他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在景王府的见闻也让他知道,那位曲妃娘娘也是个不甘寂寞的,还没有儿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算计起年幼的李全寿来了,如今真个诞下皇子,以后恐怕事端不会少了。

可以想见的,到时此子长大成人,必和李全寿有一番争斗,而他已经在头上刻下了皇长子党羽的标记,什么是政敌眼前这位和他赵石就是政敌,当然,这些都是府中的陈常寿和张世杰等人在听闻副使人选时琢磨出来的,他赵石还没有这等敏锐的政治神经,所以这一路上,虽说两人自始至终都未表露出什么敌意,但相互戒备总是难免。

既然有了戒心,身旁这位曲大人虽说一直都是一副笑眯眯,彬彬有礼的模样,行进路上也一直都未表示什么异议,但赵石既然注意了他,一些特异的神色便也难逃他这位受过专业心理学,精通各种审问技巧的特种战士的眼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