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造神系统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分。可还是不得不奉诏了。

果然,最教李斯难堪的局面来临了。

李斯上书一经传开,立即引发了庙堂大臣与天下士子的轻蔑愤然,更被山东老世族传为笑柄。人心惶惶的咸阳臣民,几乎无人不愤愤然指天骂地,说天道不顺,国必有大奸在朝。连三川郡的长子李由,也从孤城荥阳秘密送来家书询问:“如此劣文。究竟是奸人流言中伤父亲,抑或父亲果然不得已而为之诚如后者,由无颜面对天下也”面对天下臣民如此汹汹口碑,李斯真正地无地自容了。自来,李斯都深信自己地劳绩天下有目共睹,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被天下人指斥为“奸佞”之徒。而今,非但天下汹汹指斥,连自己地长子都说自己的上书是“劣文”。且已无颜立于天下如此千夫所指众口铄金,李斯有何面目苟活于人世哉更有甚者,盗军乱象大肆蔓延,二世胡亥竟听信一班博士儒生诓骗之言,生生不信天下大乱。李斯身为丞相。既不能使皇帝改弦更张,又不能强力聚合庙堂合力灭盗,当真是无可奈何了。及至九月中,频遭朝局剧变又遭天下攻讦的李斯愤激悲怆痛悔羞愧。终于重病卧榻了,终于绝望了。病榻之上的李斯实在不敢想象,自己如何能亲眼看着渗透自己心血的煌煌超迈古今的大帝国轰然崩塌,且自己还落得个“阿主误国”的难堪罪名

绝望羞愧之下,李斯想到了自杀。

那日深夜,昏睡地李斯蓦然醒来,清晰地听见了秋风掠过庭院黄叶沙沙过地地声音,只觉天地间一片萧疏悲凉。心海空虚得没有了任何着落。李斯支走了守候在寝室地夫人太医侍女人等,挣扎着起身,拄着竹杖到庭院转悠了许久。霜雾笼罩之时,李斯回到了寝室,走进了密室,找出了那只盈手一握的小小陶瓶。

这只陶瓶,伴随了李斯数十年岁月。自从进入秦国,它便成了李斯永远地秘密旅伴。无论身居何职。无论住在何等府邸,这只粗朴的小陶瓶都是李斯的最大秘密。一定存放在只有李斯一个人知道的最隐秘所在。

李斯清楚地记得,那是在离开兰陵苍山学馆之前地一个春日,自己与同舍的韩非踏青入山,一路论学论政,陶陶然走进了一道花草烂漫的山谷。走着走着,韩非突兀地惊叫了一声,打量着一丛色泽奇异的花草不动了。李斯惊讶于从来不涉风雅的韩非何能驻足于一蓬花草,立即过来询问究竟。口吃地韩非以独特的吟诵语调说,这是他在韩国王室见过的一种剧毒之物,名叫钩吻草如此美景的兰陵苍山,如何也有如此毒物一时间韩非大为感慨道:“良药毒草,共生于一方也天地之奇,不可料矣”李斯心头怦然一动,竟莫名其妙地想将这蓬草挖出来带回去。然则,李斯还是生生忍住了。过了几日,李斯进兰陵县城置办学馆日用,又进了那片山谷,又见了那蓬钩吻草。终于,李斯还是将它挖了出来带进县城,找到了一个老药工,将钩吻草制成了焙干地药草,装进了一只粗朴的小陶瓶。李斯再去兰陵拿药时,那个老药工说了一句话:“此物绝人生路,无可救也,先生慎之。”李斯欣然点头,高兴地走了。

李斯始终不明白,自己何以要如此做。李斯只觉得,不将那个物事带在身边,心下总是忐忑不安。后来的岁月里,李斯每有危境,总是要情不自禁地摸摸腰间皮盒里的那只小陶瓶,心头才能稍稍平静些许。被逐客令罢黜官职逐出秦国,走出函谷关的时刻,李斯摸过那只陶瓶;体察到始皇帝末期对自己疏远时,李斯摸过那只陶瓶;沙丘宫风雨之夜后进退维谷的日子,李斯也摸过那只陶瓶然则,摸则摸矣想则想矣,李斯始终没有打开过陶瓶。毕竟,曾经的绝望时刻,都没有彻底泯灭过李斯的信念,总是有一丝光明隐隐闪现在前方。然则,时至今日,一切不复在矣天下风雨飘摇,李斯始作俑也叛法阿意之劣文。李斯始作俑也。如此李斯,何颜立于人世哉

也就是在这个秋风萧疏地霜雾清晨,李斯蓦然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数十年不离这只陶瓶,根源便是自少年小吏萌生出的人生无定的漂泊感,也是自那时起便萌生出的人生必得冒险,而冒险则生死难料地信念。唯其如此,李斯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里。李斯准备着随时倒下,随时结束自己的生命

“大人捷报三川郡捷报”

若非府丞那万般惊喜的声音骤然激荡了李斯,便没有后来的一切了。当李斯走出密室,听府丞念完那份既是公文更是家书地捷报时,木然地李斯没有一句话,便软倒在地上了良久醒来,李斯仔细再读了战报,又听了李由派回的特使地正式禀报。白头瑟瑟颤抖,老泪纵横泉涌了。在万木摧折地暴乱飓风中,独有李斯的儿子巍巍然撑起了中原天地,独有三川郡守李由激发民众尉卒奋力抗敌,硬生生将盗军假王吴广的十余万大军抗在荥阳城外。何其难也儿子挽狂澜于既倒的喜讯,使李斯心田弥漫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坚实的暖流。所有关于李斯的责难,都将因李由的孤绝反击而消散。李斯对帝国地忠诚,将因此而大大彰显。李斯因拥立胡亥而遭受的老臣们的抨击。将因此而大大淡化。李斯因无奈自保而写下的阿意上书,将因为李由的坚实风骨而变为周旋之举。李斯在事实上已经失去地权力,将因此而重新回归。李斯在帝国庙堂的轴心地位,将因此而重新确立暖流复活了死寂荒疏的心田,善于权衡全局的李斯,立即洞察了三川郡抗敌地所有潜在意义。

李斯神奇地走下了病榻,重新开始了周旋。

深秋时节,周文盗军数十万进逼关中。图谋一战灭秦。李斯立即与冯去疾召太尉府并少府章邯秘密会商,迅速拟出了以骊山刑徒与官府奴隶子弟成军,以章邯为大将,大举反击盗军的方略。李斯明白剖析了大势:目下盗军初起战力不强,无须动用九原大军,只要章邯战法得当,后援不出纰漏,击败盗军并非难事。章邯素来景仰李斯。慨然拍案道:“只要丞相后援不断。我二十余万刑徒军定然悉数扫灭盗军”李斯倍感振奋道:“当此关中危难之际,陛下必能尽快决断。扫灭盗军,重振大政,必指日可待也”于是,三府合署连夜上书,各方都开始了紧急谋划。果然不出李斯所料,这次上书批下得很快,只隔了一个晚上。李斯自信地以为,这便是李由三川郡孤守的影响力,皇帝再也不能说盗军只是几群正在追捕的作乱流民了,只能倚重一班老臣平定天下了。李斯反复思忖,纵然这个皇帝远非自己当初预期,也不至于昏聩到连大秦河山都不要了的地步,而只要欲图守定天下,舍李斯其谁也

其后,章邯连战皆捷,李由连战皆捷,朝局果如李斯所料有了明显转机。最显然的不同,便是那个寻常不出面的赵高又来拜谒丞相府了。赵高一脸恳切地诉苦说:“关东群盗日见多也,皇帝却急于征发阿房宫徭役,聚狗马无用之物。在下多次想谏阻皇帝,奈何位卑人贱,言语太轻。此等大事,正是君侯高位者之事也,君何不出面谏阻皇帝”受到久违了的敬重,李斯顿时被赵高地恳切言辞打动了,长叹一声道:“当然如此也,老夫欲谏阻皇帝久矣然皇帝不坐朝廷,只在深宫。老夫欲谏,无法见到皇帝也,奈何哉”赵高恳切道:“丞相诚能谏阻,在下自当为丞相留意陛下行踪,但有时机,在下立即知会丞相。”李斯很是感谢了赵高一番,此后便一边筹划进谏一边静候赵高消息。

为这次进谏,李斯做了最充分的筹划:联结冯去疾、冯劫一起联署奏章,而由自己出面晋见皇帝说话。二冯同为三公。冯去疾是右丞相,是李斯副手,素来在大政事项上以李斯决断为取向,一说向皇帝进谏减民赋税徭役,立即欣然赞同。冯劫情形不同,其御史大夫的三公职权已被免去,然爵位仍在言权犹在,却是赋闲在家终日郁闷。早已经对这个二世胡亥大是恼火,多次要李斯出头联结老臣强谏,都因李斯百般迟疑而作罢。这次李斯一说,冯劫虽指天骂地发作了一阵,最终还是欣然赞同了进谏。三人商定后,李斯主笔草拟了一道上书,言事很是简约直接:臣李斯、冯去疾、冯劫顿首: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甚众,然犹不止。盗多者,皆因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为天下计,老臣等三人请:中止阿房宫建造,减省四边之屯戍转作,以安天下民心也。非此,盗不足以平。国不足以安,陛下慎之慎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