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船帮老大 > 分节阅读 407

分节阅读 4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华万岁

华夏雄威

冬天去,春天来,夏天至

这一年的麦子,获得了大丰收,但初夏的急雨较多,许多西迁师生,便操起镰刀,加入到了抢收大军之中

整垛整垛的麦草,像一座座小山,在乐州的大地上,到处耸立着

晒场上,一把把的木锨扬起麦粒,犹若一道道的麦子瀑布

陈叫山亲率几十个兄弟,拉着板车,将磨好的面粉,送到了古路坝

“陈先生,这恐怕恐怕有些毕竟毕竟我们”黎先生望着一字长队的板车,板车高高的面粉口袋,感觉有些受之不安

“呵呵,黎先生,我送这些面粉来,其实是有私心的”陈叫山笑着说,“一茬粮食接不上口,在国术课上,我的学生们出拳也没力气。我呢,也不太敢对他们加大运动量这下好了,新麦子来了,馒头扯面招呼着,学生们可以放开了吃,放开了练,我这个国术教员,也就出了成绩了嘛”

一些学生在搬面粉时,甚至开始畅想、辩论着学校食堂里今天吃什么饭:热乎乎的馒头筋道有嚼劲的扯面掺了菜叶的搅团金黄灿灿的煎饼子

“你们不要忙着高兴”

陈叫山忽然站在几个学生面前,故意阴沉着脸说,“肚子吃得饱,拳头打得高,身上有了劲,就要练过瘾”

果然,在这一节国术课上,陈叫山让人用麦草扎了十几个草人,每个草人皆是双臂伸开,头顶上还以芭蕉叶子折了日本军帽

“今天,我们练习刺刀拼杀技术”

陈叫山让人从板车上取出几个麻袋来,亲自解开了,取出十来把竹子削成的“刺刀”。

“我虽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我晓得近身肉搏时的惨烈当子弹打完打光之时,亮出刺刀,近身搏杀,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调动自己潜在的每一份能量,发挥出身体的极致状态”

“我依照兵器谱中的缨枪、长棍、大刀、匕首动杀之术,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国术基础,总结出了一套刺刀拼杀之法其技术要领,主要有正刺、侧撩、三路挥、抵架、腾闪、上腿脚辅助、团滚连刺好,下面大家看我示范”

陈叫山操起竹制刺刀,对准一个草人,一个正刺而出,嘴里大喊一声,“杀”

“我们虽未身处战场,但我们心牵战场,真若有一天,我们面对了日本人,就必须拿出我们的真本事来”陈叫山便示范便说,“训练犹如实战,甚至,要比实战还要狠只有平时发狠,才能练就一身真本事,遇到实战,才能无敌”

“好,现在五人一组,先过来练习正刺”

“听我口令:一二三杀”

一时间,古路坝操场上,遂旋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杀”

“杀”

“杀”

第740章灯火泪光

红日渐渐西坠,夜色如潮水,慢慢升浮,逐渐弥漫了古路坝,群山仅现淡淡的墨色流线,教堂门楼上的大十字架上空,渐渐出现了点点星光

这一周的国术课上完了,学生们将陈叫山送至半坡,牵来白马,将缰绳交于陈叫山,“陈先生,慢走啊,下周国术课,还教我们拼刺刀”

“好的”陈叫山翻身上马,一勒缰绳,白马昂头腾蹄,“下周我们练习一对一刺杀好了,你们回去吧,好好上晚自习”

“驾”

陈叫山踩稳马镫,一夹马腹,将缰绳抖出一股生风,胯下白马,立时撒蹄疾驰

蜿蜒山道上,陈叫山的白色披风,连同白马的长鬃,在夜风中急卷、飘飞

一气奔至七里沟,陈叫山一勒缰绳,白马“驭”一声长嘶,前蹄腾踏着漫天星光,顿了步子

每一周返回城里时,到了七里沟,陈叫山都有一个固定的“回看仪式”。

七里沟,顾名思义:七里,是恰巧距离古路坝七里左右,沟,则是此处地势低洼,与古路坝的落差最大。

夜里站在七里沟,回看古路坝,教堂前院门楼上那大十字架,遁入了如墨之夜色中,目力好,使劲搜看,或可看见一个淡淡的大致印痕。

但是,到了晚自习时间,整个联合大学,每一教室里,都点起了灯。身处古路坝,兴许对这些灯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和感觉。但从七里沟方向回看过去,那便具有一种震撼了

联合大学里所用的灯,主要有四类:教授们批改作业、备课、整理讲义,一般多用马灯。

学生们在教室自习,一张课桌坐两人,点一盏桐油灯。

若是在坝场、走廊、天井等户外区域,教授召集学生们进行讨论、辩论,往往支立起小黑板,用以记录、演算、分划,一块小黑板旁,点一盏大的煤油灯。

若有教授与教授之间,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在夜里走动,问询问题,解惑答疑。或者是临时性地要进实验室、图书室等地方,做实验,查资料,倘用油灯,桐油和煤油若不慎洒溅,容易埋下火灾隐患,因而一般都用蜡烛。

联合大学的院子,本为古路坝教堂后院,多为砖木结构,扩建部分,也多是土木结构。楼房的楼板、走廊底板、楼梯扶手,皆为木头所制,加之课桌、椅、床板、床架、门扇、窗棂等,皆是易燃之物。

因而,联合大学将防火,视为重中之重

在后院大花园中,有一个石头垒成的长方形池子,该池命名为“太平池”,意即:一旦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师生们便从池中舀水,扑灭明火

联合大学的学子们,学习是极为刻苦的据黎先生说,以前在东北、华北、中原读书时,很多学生平日学习,反倒松松弛弛,不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混学生。

然而,当国家遭受战争重创,国土寸寸沦陷,师生们被迫西迁,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乐州,来到古路坝后,每一个学子,全都长大了,懂事了,晓得学习之重要,蹉跎光阴之可耻

尤其是新近入学的学生,他们有的从沦陷区,独自步行,赶来乐州报道,一路之上,艰辛异常

有一位学生,怀揣着联合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从河北老家步行来乐州。

家中给他的盘缠,极为有限,该学生舍不得吃,舍不得搭车,便常常饿着肚子,拼命赶路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三双千层底布鞋,跨过河南境内时,皆已磨破,很多时候,他便将鞋揣在怀里,光脚赶路

在国破家亡的年月,华夏大地上,到处皆是破衣烂衫的人,因而,没人会留意到该学生的不易,只当他是一般的难民。

进入大后方区域,该学生幸而遇到了一些好心的大娘大婶,看见该学生的衣衫破烂,一问,晓得他竟是从河北赶来上大学的,不禁心疼,撩起衣襟来抹眼泪,帮该学生缝补衣衫,将布鞋拾掇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