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船帮老大 > 分节阅读 187

分节阅读 1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吴先生胸中,犹若沃土植花,肆意疯长,自有一番峥嵘

正所谓,大船搁浅朽枯,犹有八百铁钉,吴先生虽未能如祖上从仕而荣,诗书饱读,满腹韬略,也谋得教书育人之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依吴先生之性情,循世道唏嘘之感怀,倒也两相合宜

若是一代荣华,后几代荣华,荣华接续,或者,一代庸碌,后几代庸碌,庸碌承之,却倒罢了

正如曹雪芹,极致绚烂,犹未醒梦,待梦醒时,却见花已非花,人已非人,事已非事,其巨大反差之中,嗟叹世事苍凉,变幻不由人意,浮沉怎可先知由此,从春花秋实,到草枯木朽,万物萧索,满目索然间,执笔在手,一尽胸中万般唏嘘,遂即而成传世之名篇红楼梦。

吴先生不似曹雪芹这般执笔而书,以成巨著,但亦有祖上骨血、思想、家风、祖训之浸淫影响,反差之冷,犹自感心

吴先生在教书之余,时常在探问,国为何,家为何,人为何,世情为何,甚或理想为何,现实为何思虑久了,局部有所清晰顿悟,但更多处,却是疑惑茫然,未能自解

三年前的一个冬夜,吴先生所在学校的李校长,约吴先生去他寝室喝酒这一次喝酒,从此改变了吴先生,吴先生就此不再有往日诸多困顿,心境大变,晓得诸多先进的思想,于自己,于同事,于学校,于北平城,于整个中国,于芸芸众生,皆感有所体悟,遂而成一方向

正如李校长让吴先生,扬起了右臂,站在一面上面绣着镰刀和斧头交错的旗帜前,李校长说一句,吴先生说一句,口口耳耳所传递的那些话语一般也正如李校长送给吴先生一把折扇,上面书写的“前路犹难,其道光明“八个大字一样

两个月前,一个吹着大风的下午,吴先生所在的学校,来了一伙身穿黑色对襟衣的人,说要带李校长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见一些老朋友

其时,吴先生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忽有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急匆匆跑进了教室,说李校长要出一趟院门,也许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学校的日常教务工作,暂由吴先生来接替,并交给了吴先生一本工作日志

吴先生“唔”了一声,说“晓得了”,没有出教室,随手将李校长的工作日志,丢在了讲桌之一角,继续为学生们上课

对于李校长的离去,吴先生知晓这一别,十之,便是永别,李校长有太多的话,根本来不及告诉自己

深夜子时,吴先生拉好了窗帘,反锁了房门,将李校长的工作日志,摆在桌子上,从床底下的地洞里,取出一瓶透明的药水,以铅笔裹了干净纱布,蘸了些许药水,从工作日志的封面、扉页、封底开始,轻轻涂抹,于是,那封底上便显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来,有人名,有地名

吴先生忍着内心的悲痛,一页页、正反两面地涂抹药水,最后,方才知晓,李校长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在每一页的背面,皆有许多的工作心得,以及未来的畅想

后来,学校来了一位姓金的新校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皆以为,原先的李校长,兴许是到别处就职了,惟独吴先生很清楚,李校长永远不会再回来,哪怕是工作之余的走访

新来的金校长,时时处处对吴先生颇多关心,但在吴先生的意识里,那位金校长是有备而来,是专事专人前来学校就职的。

以吴先生从李校长那里学习到的诸多经验,吴先生知道了第一,自己不能再在北平城里开展任何形式的工作,无论轻重缓急,一样都不可以了;第二,自己也必须要离开学校,最好是离开北平城,走得越远越好,至于何时归来,或者永远不回,一切,都只能依据现实情况了

吴先生在一次元旦联欢会上,遇到了唐嘉中,那天晚上,唐嘉中在几千人的大礼堂里,激情飞扬地朗诵了一首新诗其后多次接触,吴先生与唐嘉中关系渐近

待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要放寒假,吴先生已然知道,这是自己离开北平城最好的时机

吴先生知晓唐嘉中是怎样的一位热血青年,有一颗为了理想,而类如鲜花怒放般跳动的心。唐嘉中也感觉吴先生非同一般的教书先生,胸中存有的抱负,远比只为稻粱谋,切近眼前利的市井中人,更加长远,更加宏阔两人之间,年龄悬殊,却永远不乏一种粘结的东西

吴先生随唐嘉中一起来到西京后,他未忘自己肩上的职责和使命,很多次,他以拜访朋友为由,依照潜藏在自己心底的那些人名、地名,四处走访,拜会朋友故交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有一些人,已经如李校长一样,所谓去了很远的地方,去见一些老朋友了;另有一些人,热情招待之余,脸上的表情,热情有余,诚恳不足,闪烁其词,拐话搅辞,吴先生便心中一阵阵悲凉和庆幸,亦有后怕,吴先生知道,这一些人,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同志,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甚至,还有一些人,热情有,诚恳也有,但以吴先生的判断来看,他们,已然显出了太多的机心,交流的话题,过于深入,相关的细节,过于追问,这种人,不仅仅不再是他们的同志,甚至已是敌人

原本是为了解救陈叫山一事,吴先生找到了陆主编,虽然陆主编身负重伤,但两位故友,谈话颇多,其间,吴先生以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着梳理,进行着判断,最终认为陆主编这样的人,虽然还不是同志,但可以发展为同志,日后,还可以成为好同志

就在陈叫山和秦效礼,率领众人去常家坊子探察的那个晚上,在陆主编家里,吴先生向唐嘉中和陆主编,讲出了自己的组织名称,并畅谈了组织的理想与未来构想,有伤在身的陆主编激动不已,不顾伤情,拿出了酒,三人喝完一杯酒,吴先生从陆主编家里,取来颜料,在一块红布上,悉心画出了镰刀与斧头交错的图案

一如当初在北平的学校里,李校长让吴先生站在旗帜前一样,尽管吴先生手绘的红布上,镰刀与斧头,还散发着淡淡的颜料的味道,久久未散陆主编的老婆不明白他们要做什么,忙着在厨房里给他们煮好了浆糊,亲自端到了书房里

吴先生亲手将手绘的旗帜,用浆糊贴在了墙壁上,吴先生说一句话,唐嘉中和陆主编,举着右臂,跟着说一句话

“我觉得,我们可以发展陈大哥进入我们的组织”今夜,在陆主编家里,吴先生将陆主编、唐嘉中,以及另外三位同志,汇聚在一起,开一个会议,会议中途,唐嘉中提议让陈叫山也加入他们的组织,“以我对陈大哥的了解,他进入我们的组织,一定是最好的同志,而且,绝对不会背叛组织”

另外三位同志,则认为:像陈叫山这样的人,忠肝义胆,知恩图报,爱憎分明,有理有节,这些,都没有错,但从事我们的革。命工作,不是江湖堂会,不是青帮、袍哥那一套体系因此,像陈叫山这样的人,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菜刀,用好了,砍骨剁肉,切菜雕花,顺手至极,但稍有不慎,也会伤到自己

陆主编则说,“陈叫山属于那种棱角极为分明的人,以他的身份,如果加入组织,我敢说,一般的工作,他都能胜任,但不利于我们组织的保密纪律因此,我的意见是,可以让吴兄,抽空找陈叫山好好谈一谈我们不能错过好同志,但我们也不能将我们的组织,置于不安全不确定的变数中去”

唐嘉中持一种意见,陆主编持一种意见,另外三位同志,又持另外一种意见,惟独吴先生若有所思,始终没有表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