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大教皇 > 分节阅读 277

分节阅读 2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甫嵩、卢植在内的朝廷遗老对此抱有疑义。绝大多数官员表示支持,与栾奕年岁相仿的官吏则举双手赞成。这大大出乎了栾奕的意料。

他却是不知,圣母教创立伊始,教堂里便融入了大量的女性神职人员,她们虽然多数都是教会体系中最底层的存在,却为教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教政二位一体体系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女性杰出的一面。尤其地方官署,在看到自女性神仆修女加入教会以后,教堂里的神父们不但工作轻松了许多,连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无不心生羡慕,巴不得朝廷也派些女官来帮他们排忧解难。

所以,当闻知栾奕要引女入朝,各级地方官员的奏疏如雪片一般涌入朝廷,恳求朝廷早日付诸落实。一众对此抱有异议的朝廷遗老见到这番境况只得选择妥协。他们虽然仍不赞同女性在重要官署任职,却明确表示可以试着让女人在郡县衙门和朝廷部分非权利官署务事。

对于这样的结果栾奕自然乐意接受。因为按照他原本就计划着让女人从基层做起,以此为突破口,让朝中那些守旧派看到女人的能力,从而逐渐接受女人参政这一现实。

介于当下教区内除圣十字医科大学堂之外,其他高等学府不招收女性学员,绝大多数青少年女信徒只受过郡县级低等教育,致使知识结构仍有欠缺这一现实。为了让女性更能适应接下来极富挑战的任务,栾奕特地又在济南国华山下薛了一片土地,专门建立一所女子学院,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培训文案、档案归纳等相应秘书科目,学制两年。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所转为女性开设的教学机构,也是未来名动天下的齐鲁女子大学的前身。

于是乎,大汉圣元十年朝廷颁布的第一项政令,便是最新议定的招录女官的决意。

全教区的女人在城门布告栏和圣光报上得到消息的时候,首先是不可置信,然后震惊,随即无不欢欣鼓舞,高唱“教主圣明”。

而在所有女人里,最为振奋的莫过于蔡琰了。身为当朝太学祭酒之女,她自幼饱读诗书,凭借努力和自身超人的才华,在大汉朝内享誉盛名,并于十四岁那年赢得了男子才有资格获得的称号表字。

然而,即便她的学识让很多男儿郎望尘莫及,却因了女子不能入士,不过是些闷在肚子里的墨水罢了。全大汉没有一处可以供她一战所学。她不止一次为之哀叹,为什么自己不是男儿身,以达成自己造福一方的宏愿。同时,她也为天下女子鸣不平,天底下不乏像她一样胸怀丘壑的女子,却碍于男女有别只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平淡一生。

如今,得知栾奕向女人敞开了庙堂之门,蔡琰激动的喜极而泣,找到栾奕跪地便拜,直说要代天下女人感谢栾奕。

栾奕将她搀扶起来,宽慰了好一阵子才让蔡琰止住眼泪。他对蔡琰道:“琰儿不必如此激动,现在只不过是个开始,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时代终会到来。”

“女人能顶半边天”蔡琰为之一振,“子奇这话可是发自肺腑”

“那是自然”这一口号前世他喊了二十多年,所以栾奕答得很是顺口。

看到栾奕诚恳的表情,蔡琰眸止不住又彪出一阵热泪,心中暗叹:知我者,子奇也。有夫如此,妇复可求

蔡琰垂首抹泪的工夫,栾奕又向她抛出一记新的喜讯她,蔡琰即将成为大汉历史灿烂长河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官,暂任兖州刺史府机要秘书,协助栾奕料理日常事务。这官职虽然不高,迭俸也只有五百石,但其中所体现的划时代意义确是显而易见的。

在拿到眷顾已久的大汉黑色官服的那一刻,蔡琰又是一阵喜极而泣。她第一次哭的这么快乐。

“可是我若去忙活公务,家中事务谁来料理”蔡琰缓过神来,担忧道。

“放心吧”栾奕笑了笑,“娘亲现在年岁不大,家里那点事有忠叔帮衬着,她应付的来。等她干不动了,诗萌也该长大了,是时候让她锻炼锻炼,先学会治家,再去了解如何治国。”

闻知栾奕对一应后续之事安排妥当,蔡琰这才放心,第二天一大早便走马上任,并于当日接到了她为官之后的第一个任务。

介于济南国刘武死后没有子嗣,济南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栾奕遂既决定改济南为郡,将其编入兖州治下。同时,兖州的辖区随之扩大了许多,其辖域已经与春秋战国齐国鼎盛时期面积相仿,兖州这个称呼已经难以映衬它现在辽阔的疆域,便决定将兖州更名为齐州。

栾奕素质蔡琰文笔绝佳,就将相关更名事宜的奏疏交给蔡琰来起草。

蔡琰办事效率极高,仅用半日扬扬洒洒撰出三千多字,不但文藻华美,文字简洁明了,还引经据典,将兖州的由来说得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兖州过去本就是齐国的领土,更名为齐州恰如其分。

403齐国兴

随着蔡琰极具说服力的奏疏浮出水面,兖州更名齐州一事随之板上钉钉。

很多明眼人透过这件事看出些许门道历史上兖州这片区域有过很多名称,为什么教主不将兖州改成其他名字,而是让其余齐国同名一提到齐国便先让人想到齐王。

显然,教主这是在为自立为王做准备啊

想到这儿,满朝文武想法各异,举手欢庆者有之,为刘氏大汉江山未来担忧者亦有之。

别的人如何作想,栾奕懒得去管。他现在在教区已是只手遮天,百姓对他无不对他马首是瞻,谁人反对必会陷入云云众口的声讨之中。

只不过他不希望看到的是,身边那些最信任的人因此事反对自己,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先后将时任徐州刺史关羽、并州都督赵云、平辽将军黄忠、青州刺史吕布、冀州刺史荀彧等人招入济南,这几位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忠义之士,所以必须提前探探他们的口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