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大教皇 > 分节阅读 252

分节阅读 2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存在乌巢的军粮才扭转战局,获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于是,栾奕专门派出探马昼伏夜出,乔装打扮深入河北内陆,专门去了趟乌巢周边,查探如今的乌巢是不是还是袁绍的粮储基地。

事实证明,乌巢成为袁绍后军储粮重地不过是临时起意而已。如今时光轮转,在一念之差作用下,袁绍竟没把粮食存在乌巢,不但乌巢没粮,连并乌巢附近的各处城寨均无存粮迹象。火烧粮草之事只得不了了之。

这让栾奕一度很是郁闷,不知袁绍军粮所在,一时间还真就没别的办法击破袁绍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

在想到奇计之前,栾奕只好与卢植两军合做一军,将教会官渡大寨扩大了一圈,形成了规模更加宏大的八门金锁,真如一枚坚硬的金锁,紧紧锁住了入侵兖州的北大门。

战事随即进入僵持阶段,双方出于谨慎,并未爆发大规模战斗,只有几次小范围摩擦。

栾奕本来寻思着将袁绍兵粮靠尽,或袁绍失去耐心,袁兵自会退去。届时河南各大教区便可以恢复往日的安静。

却不曾想身在徐州的关羽却在这个时候送来急信,说江东细作传来可靠情报,日前袁绍帐下谋士戏志才出现在江东境内,并在秣陵秣陵后更名建业,既现在的江苏南京城内拜会了孙策、周瑜、张昭等江东文武。随后江东境内出现大规模兵马调动情况,有迹象表明孙策很有可能要集结五六万大军与袁绍南北联合,趁袁绍南下之际袭我军身后,攻打豫州寿春。徐州境内关羽现还有两万教会卫士,可前往支援寿春,但相对与孙策五六万人的军阵规模,关羽怕力有不逮,遂向栾奕求援。

闻知此讯栾奕急的满嘴冒泡,暗自埋怨:“老戏啊老戏,我的老友,你把纵横家那套远交近攻用到我身上这是想要我的小命啊”

方今官渡这边与袁绍的战事正深陷焦灼。袁绍兵马足足比栾奕多出五万有余,以微弱兵量对抗袁绍已是不易。更让人焦虑不安的是,吕布、郭嘉所在的青州也不安生,袁绍之侄高干正在青州北部黄河岸边集结兵马,一副蠢蠢欲动的架势。为此,郭嘉两日内送来三封告急文书,请求栾奕派兵支援。

青州、豫州到处都需要用人,栾奕哪里抽得出那么多兵马。只得给郭嘉和关羽传信,介于当前紧张的局势,二人可临时招募兵勇充入,能征多少是多少。所需军资粮饷可以借贷的方式从地方教堂支取,待战事结束在想法归还。

为了帮两位兄弟征兵,栾奕还特意在新一期的圣光报上刊载了圣教征兵令号召教区全体百姓携起手来,加入圣教大军共抗强敌。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郭嘉、关羽在三日之内各募得一万大军,青州方面局势得到有效缓解。但是长江北岸仍面临孙策的巨大挑战,新兵太多有损战力,恐怕难以力敌。

保险起见,栾奕从牙缝里挤出七千人马,拜太史慈为主将即日启程支援豫州。如此一来,关羽的总兵力便可达到三万七千之数,若无差池足可将孙策的五万大军堵在长江以南。

随着征兵令的下达,教区四州的天空顿时被战争的雾霭笼罩,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的百姓们又变得人心惶惶起来,生怕哪天袁绍的铁蹄会践踏到自己的家乡。

这个时候教堂的牧师们发挥出他们的职能,在礼拜日和定期的教会活动中向百姓们宣传圣教大军的强大,借此安抚百姓,并告诫百姓,唯有万众一心才能抵挡住敌人的侵略,号召百姓出钱出粮为圣教获得战事的最后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区的乡绅富贾们慷慨解囊,给教会捐献了海量的银钱和军粮,保证了青州、兖州、豫州十数万教会兵马粮储充裕,饷银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栾奕的后顾之忧,不必像历史上官渡之战中的曹操那样受粮草不足问题困扰。

但是,由于孙策忽然加入战局,栾奕顿时变成三面受敌,压力不可谓不大。

针对这一局面,栾奕一度想暂时撤出官渡,让卢植领兵把手许昌,自提教会中央军先去支援寿春,待击溃孙策再返回许昌支援。

这一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荀彧的强烈反对。荀彧道:“孙策此来虽气势汹汹,究其实质不过是响应袁绍南征,与之形成包夹之势罢了。遂此战的重点不在孙策,而在袁绍,只消打败袁绍,孙策不战自退。”他还说:“彧窃以为,袁绍率军集结官渡,其卒倍与我军,又有孙策响应欲与教主一决雌雄。此时教主切不可露怯,若露怯意必为所乘。彧观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不足以城大事。今其兵虽众而不能用,以教主神武明智,何向而不济只消暂待时机,以奇计克之便可一战而定。至于寿春那边,不如放手交给关刺史和贾文和,以他们之才足可将江东大军堵在长江以南。”

栾奕对荀彧所说很是赞同,遂从其言继续驻守官渡,将寿春全部托付给关羽。同时绞尽脑汁思索破敌奇计。

就在这局面万分紧张的关键时刻,栾奕终于迎来了近一个月内唯一的好消息驻守在河边的探马来报,河边村民发现一伙为数二十余人队伍趁夜色渡河而来,便怀疑他们是敌人派来的细作,遂组织民兵把他们给抓了起来。

抓入村中教堂之后,其中为首一人自称许攸,说有要事禀报教主。

当地神仆起初不信,见他信誓旦旦才将此事报入官渡大营,请教主定夺。

栾奕一听许攸南来,顿时大喜。当即让黄忠点齐五千兵马,随他一同到河边迎接。

少顷,急促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奏响,栾奕一路飞驰赶赴濒临大河的望山村。及至村前,遥遥便见村口站了一圈人,其中有的人他认识比如许攸以及十多年未曾得见同乡辛评兄弟,还有那年荀府家宴上有过一面之缘的荀堪。

原本,栾奕还以为许攸独自过的河,没想到与他同来的还有那么多贤达。他立刻猜出了辛评、辛毗、荀堪此次过河的目的,显然他们是来投效自己的。思及此处,栾奕不由露出了兴奋的笑容。离村落老远便飞身下马,撩起衣襟,大踏步向村口跑去,边跑边喊:“子卿多年未见别来无恙乎”

366火攻

许攸心头一暖,对他来说“子卿”这个称呼可是久违了。一般人都直呼他的表字“子远”,而“子卿”则是他的昵称。这世上这样叫他的人不多,除了家中父母长辈,唯有袁绍、曹操、淳于琼、栾奕这几个旧时的好友唤他“子卿”。

如今袁绍待他日渐疏远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叫过他了,至于淳于琼,碍于官职比他低,又不好意思再唤他的昵称。曹操和栾奕多年不得相见,更是从他们嘴中再听到“子卿”二字。

所以,这会儿听栾奕呼唤自己“子卿”,许攸顿觉万分亲切,满面笑容的迎向栾奕。

二人执手相见,激动不已。随后,栾奕又向辛评、辛毗、荀堪及其余来自袁绍帐下的谋士、武将一一见礼。

拉着众人便往官渡大寨走。一路之上,栾奕简单询问了一下河北当前的情况。当得知是沮授破译了密文,从而帮助袁绍截获了教会密信之后,栾奕暗暗羞愧了好一阵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