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大教皇 > 分节阅读 187

分节阅读 1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东的盐铁等项收归官营,并先后购置多出官方产业。

此后又照栾奕著作原富中所讲,大力发展工商业,不断给江东各地世家大族、乡绅土地主灌输资本主义思想。让他们把过剩的资产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别只顾着闷头圈地,把土地留给农人们去耕种,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生产制造等事业和经营买卖等服务行业中来。

这方面,周瑜手头有充足的例子,江北青州兖州徐州多少小地主照栾奕所说,在留下必要的田产后,其他的全都变卖了出去,退耕还民,自己则用卖田的资金开办起厂子,或生产原料,或替栾家商会等大商贾代工制作成品,亦或者干脆生产自家产物,无不赚得盆满钵满,一夜暴富。

其实无需周瑜劝导,江东的世族、豪强们绝大多数都读过原富,在有意无意得知中原模式的成功后,知道庄园、作坊型生产模式能为家族赢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开始着手扭转过去的经营模式,开始尝试触及某些商业领域。

如今,周瑜又给他们带来了优厚的政策,正和他们心意。两家一拍即合,一场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却是将资本主义萌芽蓬勃生长的变革在江东上演。

为了能让江东拥有琉璃那般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一本万利的盈利项目。周瑜可谓大伤脑筋,几日不眠不休。愁闷之间便在家中有一搭无一搭的拨弄琴弦。

今岁刚刚与他成婚的小乔,如今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她见周瑜心绪不佳,乖巧的坐立一旁也不打扰。她用羊脂般的玉手从盒中取出新下的茶叶,置入炭炉上沸腾的铜鼎里,又取来香料食盐等物佐之,缕缕茶香在房中弥漫开来,沁心润肺。

闻到茶的香味,周瑜食指大动,从小乔手中取来一盏,盯着晶莹透亮的琉璃杯,又禁不住长叹一口气,“爱妻可知我江东有何佳物可与这琉璃媲美”

小乔微微一笑,“周郎当真是不知历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此话怎讲”周瑜疑问,小乔稍作沉思道:“周郎,琉璃尊虽美,终归是一件盛物的器皿。相较于他,其所承载之物才更有内涵。”

周瑜望一眼杯中黄灿灿的茶水,眼前一亮,“你是说”

“大汉十三州唯我江东最为盛产茶叶,周郎若要行商,何不试试将其推而广之呢”

周瑜豁然开朗,兴奋不已。二话不说,非也似的冲出了府。

只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把他给难住了,作为新鲜的绿色作物,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很快就会腐烂变质,这就大大缩小了茶叶贸易的辐射半径,最多运不过徐州,贸易量也因此大受制约。

为此,周瑜聘请了许多富有经验的茶农,并四处走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诚如牛顿坐在树下巧之又巧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世上很多技术创新均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燃起了发展的导火线。

就像周瑜,在一次探访茶匠返家的路上,忽觉肚饿难耐,便随便在城中选了馆子用餐。别说,这家饭馆门面看起来不大,菜却做得不赖,再加上周瑜本就饿得前胸贴了后腹,吃的狼吞虎咽,一炷香的工夫,便把满桌酒菜吃了个一干二净。抹了把嘴,正准备结账走人,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没了菜肴的盘子里还剩了些佐料,而那佐料怎么看怎么眼熟,竟是茶叶。

他赶忙唤来饭点大厨,表明身份后问他盘子里的茶叶怎么看起来不太一样。

大厨则告诉他,这些茶叶乃是经过家传秘法处理过,所以看起来干巴巴的。制作时先用秘方煎炒,再烘干晾晒,制成之后炒菜时充当烹饪的佐料,放上几片,做出来的菜肴更加味美、香甜。

大厨一席话仿佛指路明灯,让他大受启发。“对啊,新鲜的茶叶会犯潮,所以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把他们晒干,变成干货就可以解决霉变的问题。同时,按照厨师的方法,事先配以佐料煎炒,煮出来的茶也就更加美味。”

思及此处,周瑜当即表示愿意出千金购买大厨的炒茶秘方,同时还回上报大厨之功,给大厨加官进爵。

大厨一听可以做官,自然点头同意。

于是,本应发源自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炒茶工艺,在栾奕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周瑜提前四百多年挖掘了出来,并付诸商业化。

当栾奕第一次拿到江东特制炒茶时已是圣元元年三月,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江东炒茶凭借其无需附加佐料蒸煮,只需冲泡便可即食的特性,引得各地富裕家庭的喜爱,为周瑜赚到了海量的资财。

打开精美的木质包装盒,栾奕看一眼盒子里的炒茶,不由愕然,直呼“这不就是后世人们喝得茶叶么怎么东汉就有了”

此时的他显然没有想起经济学的那句名言:竞争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同时,他的出现则是催化剂的催化剂。

在风云变幻,群雄割据的今天,来自未来的栾奕无疑大大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竞争。为了赶超栾奕领导下圣母教区的发展速度,为了不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栾奕或者其他诸侯吞噬。各路诸侯帐下的谋士、幕僚可谓绞尽脑汁,动用古人的智慧反复推敲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管理能力进步的技术和措施。

炒茶技术便是这一环境下诞生的产物。

除此之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圣元元年秋季,栾家工厂第一台水力大纺车研发成功。此时大运河计划已经开始了半年多,加上原有的黄河、济水、泺水。青州、兖州、济南地区水系可谓四通八达。所以,水力大纺车一经问世,立刻可以投入使用。

相对于普通纺织机而言,水力大纺车的纺锭数目依据水力情况多达三十到五十枚,是旧手摇式纺车的十余倍,通用手摇式纺车每人每天每一天最多纺纱三斤,而大纺车六人操作分日班三人夜班三人却可以在一个昼夜内纺一百多斤,换算起来产量是手摇式纺车的五倍多。如此优越的性能,受到当教区各地纺织业主的喜爱,纷纷出资购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