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大教皇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了日常的谷物,还有棉花等生产作物及药物,在保障了日用吃食的同时,又确保了衣料来源和药品来源。

可以说,在大汉十三州中,若论谁最适合自给自足,自成一家,无疑青兖济地区当属其中骄楚。

闲话少提,书归正传。

话说栾奕在提到教区遭遇贸易壁垒的困扰后,也直言不讳的承认,这对教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过,现在这一问题已然解决。他通过给三家边关守将暗许高额的回报,打通了贸易壁垒,在随后的时间里向徐州、冀州、许昌各地灌送走私货物。

如此一来,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教会的损失,虽然获得利益比过去少了一些,但袁绍、曹操、刘备三家相应的也白白失去了与教区通商后赚得的高额税银。相比之下,袁曹刘损失更大。

为了弥补贸易上的损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栾奕决计脱开思路,开展更为开明的贸易政策,将贸易的侧重点从境外贸易,转为境内贸易,既减少对非圣母教控制区的贸易,增加教区内部交易。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为保内销利润不减,栾奕提倡扩大刚性内需,循序渐进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服务行业建设。

为此了早日实现宏大目标,栾奕将金融服务行业搬了出来。

他告诉在做各位,自圣元元年,也就是今年开始,所有圣母教郡级以上的教堂将向所有信徒开放个人储蓄和信贷业务。

所谓储蓄是指,如果信徒们觉得钱财存在家里不安全,容易失窃或者毁于火灾,可将钱财存放到郡治的教堂中去。

钱财放进教堂金库之后,教会会替储蓄者保证钱财安全,即便钱财在教堂中因被盗或火烧受损,也由教会等额赔偿。

教堂内的神职人员接到存款后,会给储蓄者开具一张被称之为圣劵的单据作为凭证。将来若急着用钱交易,可到教区任何一座郡治的教堂出示圣劵,用圣劵上记录的数值换取同样数量的金钱。

同时,栾奕还在去岁年末由栾家商会牵头开办的济南、青州、兖州商贾峰会上,与三地82个商家达成了一致圣劵问世后,可在这82个商家旗下任意一处产业中,充当等面值的金银铜等硬通货币,直接用来消费。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栾奕还会陆续说服其他商家,争取让圣劵也能在他们的产业中用来消费。

如此一来,圣劵就具备了最初始形态的纸币功能,而教堂则具备了银行的职能。

众所周知,纸币的出现对于促进一国一地发展,作用是空前的。

在过去的商贸活动中,大汉国因金银储量不多,所以在民间主要以铜钱作为交易的主体,而铜钱作为一种廉价的本币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给贸易带来了不便。

举例而言,就说现在一亩土地的市价是60贯钱,相当于60000枚钱。

60000枚五铢钱,重量自不必说,得装一大袋子。

最普通土地交易尚且如此不便,更何况大宗贸易了,随便做点买卖所用的资财就得用买车拉。且在城际运输过程中,因为目标太大很容易被山贼、盗匪盯上,落得个失财丢命的下场。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圣券的出现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60贯也好,6000万贯也罢,存进教堂换回来的不过就是一张纸,揣在怀里满大汉转,自己不掏出来炫耀,谁也不知道,且在教区内与真正的铜钱具备相同的功用,既方便快捷还很安全。

借助它完全可以提高大额贸易的效率、次数以及贸易额。

249所谓金融

货币能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更能给教会带来巨大的受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信徒在教堂中存入百两黄金,这百两黄金的硬通货币就等于落到了教会的口袋里,信徒换回的只不过是一张写着金额的圣劵。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圣劵这种所谓的纸币,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一张借条,信徒是债主,把百两黄金借给教会后的凭据。

按理说纸质的借条是不具备任何价值的,只不过圣劵有所不同,教会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和信誉度,联合诸家商号给它辅以了等同于金银铜钱的价值,这才可以用来直接交易。

说到这儿就牵扯出一个技术问题来。硬通货币存进教堂,难道栾奕会眼巴巴看着它堆在库房里吗

当然不会。储蓄业务推出之后,介于它超强优势,自然会吸引大量资金注入。后世经济学告诉我们,在这一笔笔巨款中,至少有8成是长久储户们平日里几乎用不着,至于另外2成,则是保障资金,为储蓄者们日常提取做好准备。为保险起见,栾奕将保障资金调整为4成。

也就说,有6成的硬通货币会堆积在仓库里长时间不会被储户领取,要知道青兖济三地的人口总量足有500万人,这群人若是全用上圣劵,其储蓄值完全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这么一大笔钱空置不用,不符合商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为了能让资金流动起来,栾奕会将这6成硬通货币提出来,用来跟非教会控制区,也就是没有流通圣劵,只能用金银铜交易的地区开展走私贸易,可用来买卖原料、购置货物,借巨大的资金优势赚取更多财富;也可以用来采购战马、粮草等军用物资,解燃眉之急;当然还可以用来开渠筑坝修建,挖建运河。

所以,刚才栾奕说教会将承担青州、济南、兖州一线运河、水渠的五成总工程款就是从这里出,只不过在想民夫支付薪俸时,他不准备使用储户们存入的铜币,而是直接发放圣券。即节省了硬通货币,又促进了圣券的大面积推广,一箭双雕。

毕竟,相比于铸铜制银,印钞票要快捷方便的多。开展了储蓄、信贷业务,栾奕就等于攒牢了印钞机,有大笔的银钱可供他调配。

不过前提条件是,挪用的钱是要还回库房的,将来必须用金银铜这些硬通货币来弥补,至少保证与圣券发行总面值40等值的硬通货币存在教会的库房里。

举例而言,假如说现在教会总共收到了1000贯存款,那么供教堂调度的钱便有600贯,400贯作为保障资金存在库房里绝不能动。等教会存款额涨到1200贯时,也就等于发行了总面值共计1200贯的圣劵,活跃的硬通货币只能是720贯,另480贯保障资金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若是少了必须赶紧补上,如果还不上圣劵就会面临贬值的问题,缺口越大贬值越厉害。到时候原本面值100贯的圣劵可就不等价于100贯铜钱了。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引发了货币通胀。

圣劵问世除了能给教会带来收益,还能发挥巨大的政治效能。

储户们无论看中圣劵的便利也好,对教会的安全性信任有加也罢,只要把资财存进教堂圣母教会健在之时他们手中的圣劵就是实打实的货币。可若是圣母教会垮台,那揣在他们怀里的圣劵立马变成白纸,一枚铜钱都换不回来。这就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被绑上了圣母教这架战车,想不对圣母教忠心耿耿都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