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大教皇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者”他板起面孔继续说,“大人。俚语说得好,会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这世上那些针锋相对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表面一套心里一套的人。”

“他栾邈敢咬人”杨牟怒气汹汹,“他要敢找咱们麻烦,我立刻带人把他们都抓起来,跟上任县令李通一样拉到县衙前丢到火堆里去。”

“万万不可”朱英连连摆手,“他栾奕是谁那可是当朝名士,太学祭酒蔡邕、中郎王允是他未来的岳父。若是像对付李通那个不识时务的东西一样对付他,非捅出大篓子来不可。此外,我还听人说这栾奕年纪虽然不大,但天生神力,力可举鼎。与他们同行的那名丑陋大汉名唤典韦,武可屠熊。对付他们绝非容易之事”

朱英想了想,又说:“话说回来。栾邈父子与我等作对一事不过是孙孺毫无根据的推测。兴许他们父子是真心诚意与我等交善,届时也就不会暗藏冲突了。”

“大人”孙孺又进言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朱英点头,道:“嗯孙县丞说的也有道理。既如此,就加派人手把栾家人都监视起来。我倒看看,在济南这一亩三分地儿上他们能玩儿什么花样”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栾邈和栾奕也确实玩儿出花样来了。只不过这些花样就朱英来看根本不具备任何威胁。

栾邈自上任历城县令以来,一天堂都没坐过,把公事往孙孺肩上一撂,带着媳妇整天游山玩水。三股水、金线泉、珍珠泉名泉赏了个便;大明湖、莲子湖,游得那叫个爽;历山、鲍山、华不注山、鹊山、鲍山,能爬的山都走了一遭,就差去泰山郡爬泰山去了。

可怜那王英派来跟踪栾邈夫妇之人,人家老两口坐车,跟踪者靠走,整天绕济南乱转,差点儿没把腿给溜折了

栾奕、毛玠、典韦等人也是忙的要死。他们先后在历城、平陵县城中购下房产五处,其中一处为起凤阁济南分号;一处为乐已轩杂货庄,主要对外出售各类栾家印制的书籍,及家具、折扇、木质儿童玩具等小物件;其余三处分别是:一家绸缎庄,对外出售西南运来的绫罗绸缎,及本土纺织而成的布匹,同时还兼制各类成衣、鞋帽;一家首饰店,出售各类由毛玠亲自主笔设计的各类首饰;还有一家药店,为此栾奕还特地用月俸1500贯的高价请来三名本地大夫在店内坐堂问诊。

除此之外,栾奕还在历城县城南,历山脚下买下了100多亩良田。并将其中40亩田地圈了起来,让随行从颍川而来的工匠建起了大屋。对外宣称说这40亩田地靠山一侧用来建厂,另一半则是要在这个风景秀丽的所在盖一处别院。

对此,朱英还特意找理由亲自到工地上视察了一番,见建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房子,没有任何特殊。遂未生疑。

他却不知,房子确实是普普通通的房子,可盖起来里边的内容却足已让济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厂房部分。厂房外设高墙,墙高三米厚一米,简直跟小镇的城墙一般。墙上设角楼十六处,每处角楼可由两名护卫同时站岗放哨。角楼内均有矮墙,可对外抛射箭矢。

厂内分南、东、西、中四个院落。其中南院是木匠坊,坊内生产桌椅板凳、屏风大塌等高档家具及折扇等以木材为原料的商品,这也正是目前栾家在济南的主打商品。

西院为金银首饰加工作坊,坊内有工匠三十余人同时开工。融金火炉浓烟滚滚,好不热闹。

中院,也是厂内自大的院落,其实是个院中院,入得院来,两株翠柏分列两边,左侧柏树下是栾奕和毛玠的办公处所,右侧柏树下则是掌柜逄先生及手下一众账房管账的地方,栾奕按照后世的称呼将其命名为财务部办公室。与财务部办公室一墙相隔的一大片院子,便是库房,里面堆积着厂中生产出来的各种货物。与之对称的另一侧院落之中,则是研发部。

栾奕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人,深知创新对于栾家乃至整个大汉的重要性。为此,到济南以后他专门网罗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队伍。其中尤以郑浑最为有名。

郑浑豫州开封人士,东汉著名工匠,所学手艺尤以木工活最为杰出。此人收有一徒,名蒲元,按照正史此人三国时曾在蜀汉任西曹椽,主管相府属吏的任用。同时也是中国三国时的造刀技术能手。据宋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栾奕在机缘巧合之下得知这师徒二人正在兖州游历,一听蒲元大名,二话不说快马加鞭前去探访。

最初,郑浑不想随栾奕到济南来。栾奕好言相劝了一番,并拍着胸脯发誓,只要郑浑愿意跟自己混,他愿意给郑浑一大笔资金供他花销,用来研发制造对大汉朝有益的新鲜事物。

在这一点上,栾奕很好把握了郑浑的心里。越是优秀的工匠,创造新鲜事物的也就越强。然而,在大汉工匠身份低微,且多数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那么多钱供其承担研发失败后的损耗。也正因为这一点,很多工匠穷其一生的愿望,始终只是个愿望罢了草图挂在墙上看了又看,却拿不出钱来将其实现。

栾奕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点。栾家愿意出钱让郑浑去实现个人抱负,而郑浑实现抱负以后,制造出来的成品可以助栾家谋利,两者相辅相成,互助互哺,可谓天作之合。

郑浑当即拍板决定,跟栾奕回济南。于是,他就这样成了研发部的掌舵人。

50神才纸

研发部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乃栾奕亲自制定,要求郑浑及众工匠对蔡侯纸进行改良,让轻翠泛黄的蔡侯纸变得更柔韧更洁白更吸墨更耐用,最重要的还是要更廉价。

可惜的是,栾奕并不知道后世纸张的制作方法,只能提醒郑浑等工匠纸张实际是由植物发酵后残留下的植物纤维凝合而成的。唯有降低纤维来源的成本,以及让纤维变得更柔软和洁白,才能让纸张变得更加实用。至于如何将这一想法变成现实,则需要郑浑等人自己探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