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超级农业霸主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两项产业,已经逐步的成为这两地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了,哪怕是换了领导。但不换的是和安天民的合作。

没有人是傻子,大家都看得出来和安天民公司合作的好处。不说文昌鸡的出产价值,甚至每月的鸡粪,就能够卖出不少钱。而主要的收购者,还是安天民公司。

安天民公司一开始便提倡于采用农家肥,在进行土地耕作和农产品种植。这个规条一直没有变过,这也让安天民公司的产品高于其他地区的产品。

其他地方不是没有想过要模仿安天民公司的做法,但他们小面积种植的蔬菜。一方面遭到了姜立的拒绝,另一方面检验不合格。不是化学物质超标。

就是营养价值不够,和安天民公司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这完全就是两种产品,所以直接被人家拒绝了。直到现在为止,安天民公司依然是一家独大。

规范的种植要求,严格甚至于严苛的检测机制。这是安天民的立足之本,这点上无论是梁三平还是夏振东,都从来没有放松过要求。

“二十万我们还是能够抽出来的”说话的是夏振东,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刘老教授打交道了。却见他笑着对刘老教授道:“现在公司的流动资金还是有些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白纱的机会

安天民公司到现在为止,还是国营企业。所有的收益,都要全部上缴的。但碍于安天民公司的特殊性,国家还是会将一部分利润留下给他们自主使用。

夏振东所说的,便是这笔钱:“如果这部分钱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打报告和上面申请一部资金投入。总而言之,我们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

夏振东也很是感慨啊,这才几年啊从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资金,却在自己手上如同稻草一般的,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数十万,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要知道,现在工人们的平均工资不过是两百多。哪怕是安天民待遇好一些,一年下来的工资也不过超过两千块。可自己等人,一开口那就是几十万。

要是叫一般的职工们听到,还不的乍舌啊但这就是安天民公司的能力,每年给国家创造的外汇就不少,所以每年下拨的款项和允许截留的款项自然是不少的。

“如果能等到下半年,我们的凤梨产出了。那么可以动用的资金,会再多一些。”却见夏振东顿了顿,道:“目前我们流动资金还是有限”

这场会议一致商讨到了中午,众人随意在食堂吃过点儿东西。下午继续开会。直到傍晚才散会,而梁三平则是回到家中和李凤吃了顿饭。

第二天便早早的出门,前往安天民公司合作的凤梨种植基地考察去了。夏振东等人则是开始根据会议商讨的结果,进行规划生产。

白纱黎族自治县城往东不到10公里处,有一处地方,胶林成荫,茶树成行。日复一日,胶农们割胶收胶。茶农们除草摘茶,一切的劳作都那么的井然,那么的平静。

攀上。海拔数百米的峨剑岭,环顾四周,雄山连绵,重峦叠嶂。俯瞰。有一盆形大坑,虽被植被覆盖,却依稀可辨。一直以来,此地所产的白纱绿茶的汤色明亮,气味清香持久,滋味浓厚甘醇。人们却一直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仅仅是以为,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好、水质好的缘故罢了。没有人去深究什么,毕竟大家的时间也有限。这个年月,吃饭能吃饱就不错了。没人去多想什么。

这几个月。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忽然发现山里多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穿着一身的蓝色工人装,笑呵呵的在山间林里转悠着。戴着一顶本地常见的草帽。

身上总是背着一个巨大的箱子,但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大家却不知道。这个年月,大家已经过了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也不太会有人把老人当成是什么特务举报或者抓起来。

是那只有人悄悄的说,老人偶尔回来到茶场的时候。还拿出介绍信住在了茶场的招待所里,有介绍信那肯定不是坏人了。至少人家是有身份的。

“老廖啊,你说咱们能不能有所发现如果能有所发现的话。这可算是咱们国内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陨石坑啊”

白纱茶场的招待所内,王道静咕嘟咕嘟的喝了口白纱特产的绿茶。对着身边的一个年轻研究员问道。而这味研究院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镜。笑着道。

“这事儿可说不准,谁敢打包票啊”却见这位叫做老廖的研究员笑着道:“先后有人提出粤北内洞、滇省绿丰、内蒙多伦等四处陨石坑。但地质学界对这四处一直都有争议,哪怕是到了现在都不能最终确定”

“咱哪儿保证,这里找到的就是陨石坑啊就算是找到了一些证据,但要获得学界的认同,却也不是简单的事儿啊”

王道静点了点头。叹气没再说话。老廖的本事,王道静也是知道和佩服的。虽然老廖年纪比自己小,可人家的本事一点儿也不比他王道静差。

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测试中心的老廖,现在不仅仅是位硕士。更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而且还曾被专门送往英国皇家宝石协会学习。获得了院士会员资格。

在行内,老廖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声名不小。现在只不过没有太多的成绩出来,所以外界不甚了解,但王道静知道。只要给老廖一个机会,他就会腾空而起

“老王啊咱们现在缺的就是耐心。这才多久咱们考察了不过半年罢了,能找到一些痕迹已经很不错。具体的论证,我们还是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的”

王道静对老廖知之甚详,老廖何尝不是对王道静了解至深老王可谓是国家最早一批的地址研究人员了,不说人家资历够老。只说他这么多年不辞辛苦的在第一线工作。

仅仅是这点,就让老廖很是佩服。况且人家发表的作品众多,其实不少都刊登上了国际期刊。这是老廖至少目前难望其背的。

中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卫星像片地质判译图册、北疆大地构造与油气、安微省大地构造与成矿、长江中下游成矿构造遥感影像特征与隐伏矿预测、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湘北省大地构造与金铜矿成矿规律等等著作。

皆是出于王道静之手,甚至老廖读书的时候也没少看王道静的著作。在国内的地质历史上,王道静算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当得知自己可以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老廖由衷的感到激动和兴奋。能够和这样的能人一起工作,一般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