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 分节阅读 319

分节阅读 31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奥斯曼第3集团军和后续援军沿波斯湾南下征战阿联酋。尽管他们遇到了酷暑、沙漠、缺水、运输困难等重重困难,但仍是凭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将英军赶出了这一地区。与此同时,以内河港口巴士拉为基地的德国潜艇部队也在阿拉伯海上发起了大规模的狩猎,期间击沉英国商船13艘,甚至包括一艘满载1200名印度士兵的运兵船在这一个多满编营葬身鱼腹之后,英国运兵船再也不敢直航这片区域,而这也更加剧了英国在阿拉伯半道上所面临的兵力匮乏的困难。虽然奥斯曼军队在进攻阿曼的过程中受阻,但其最初的战役目标已经达成:霍尔木兹海峡被同盟国掌控,德军潜艇部队得以恣意出入波斯湾,大肆猎捕在印度洋上航行的英国运输船。完成这些之后,奥斯曼军队主力随即调头折转,准备进军西奈半岛,饮马苏伊士运河。

经过两个月的动员,8月下旬的奥斯曼军队实力又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膨胀:超过25个师被铁路运往地中海东部沿岸的重镇贝鲁特,与原有的第3集团军一道组成了一个数量骇人的重兵集团。奥斯曼帝国近2000万人口的战争潜力得以体现,在丘吉尔和广大英国高层心目中还不如一艘军舰重要的这个国度,正一步步向世人展示出其遭受欺骗和侮辱之后的刻骨愤怒。8月27日,奥斯曼军队在900门大炮的火力覆盖之后开始猛攻西奈半岛,基本平定了阿拉伯半岛的土耳其人士气高昂,他们纷纷在祷告中向真主立誓,要让英国人为他们的傲慢跋扈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此时,英国在埃及也已经拼凑起了一支十五万人左右的军队,然而其中英军的数量只有4万出头,其余几乎都是来自埃及、苏丹两处殖民地的廉价炮灰。这并不是英国人舍不得将自己的主力军派来保护这座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实在是因为当前的英国已经力有不及:随着东地中海制海权的丧失,英国已经无法将军队直接用最快捷的海路投送到北非;而绕过整个非洲走红海航道,又会经过亚丁湾这个德国潜艇活动猖獗的极其危险的海域。万般无奈之下,英国军队只能在西非的阿尔及利亚港口下船卸装,然后向东穿过此前已被打通的奥斯曼海外国土利比亚,长度跋涉近2000公里赶赴埃及,其效率可想而知。等到土耳其人都快把阿拉伯半岛打完了,第一批英国援军才累得浑身散架一般艰难进入埃及境内;此刻他们的疲累程度甚至比马恩河战役前夕克鲁克的第1集团军还要为甚,进行战斗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求

因此,尽管英军已经在西奈半岛上做好了迎击奥斯曼军队的一定准备,但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连番血战之后,他们在这一地区的防线,仍是被复仇之火熊熊填膺的土耳其人给突破了。时年70岁的德国陆军元帅科尔玛冯戈尔茨,欣然受伊斯坦布尔政府的邀请重返奥斯曼帝国就职,并精心指挥着这柄由他所亲自磨亮的刀剑,向德国的敌人刺出了狠狠一击。5千名英军和25万名仆从军被包围在哈斯那附近,最终全部被歼。英埃联军损失过半,被迫全面撤过苏伊士运河,龟缩到开罗附近防守。驻扎在亚历山大港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更是早早就溜之大吉,侥幸逃到法国土伦港苟延残喘。9月12日傍晚,第一支奥斯曼军队渡过运河,伊斯坦布尔随即向世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称“这是我们帝国中兴史上的最光辉的一页”。

来自中东的败报让英法大为震动。奥斯曼军队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菜鸡劣马,而是在德国将领的指挥下完全具备了和他们抗衡的力量;而得益于主场的地利优势,他们能将大量军队投放到北非战区,这无疑对英法的非洲殖民地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为了挽回局势,英法被迫调整原有的部署,将原定用于陆地正面战场的不菲兵力投放到非洲战场,以保护这些个殖民地“血库”的安全。不过,这一举动注定将是饮鸩止渴。

s:作者现在新疆工地,上网码字极为不便,还望大家谅解则个

第497章达契亚之伤

“戈尔茨元帅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他指挥的奥斯曼军队攻下了苏伊士运河,这条至关重要的航道终于不再为协约国所掌控。很快,整个地中海都将成为我们的内湖,而英法则将因为不断失血而最终走向崩溃”

9月14日,威廉在柏林帝国大厦的主会场中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包括社会民主党人在内的所有国会议员,无不长身起立、向这位德国至高无上的君主致以最热烈的欢呼和最诚挚的敬意。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位在1911年与施利芬一同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老军人,其所获得的成就都足以载入史册:他重建了腐朽衰颓的奥斯曼军队,并挥舞着这柄利剑,让英国在海外至关重要的核心基地土崩瓦解。此刻,不仅来自印度、澳洲等殖民地的物资兵员将完全绕道好望角,对英帝国的输血力度大打折扣;通往非洲的大门更是因此被轰然撞开,肥沃富庶的英法大片殖民地,更是就此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同盟国军队的兵锋面前

几番计议之后,德国确定了之后的战争策略。当前的德军仍旧是以逼迫法国投降、诱发俄国内部革命为第一要务,因此必须要将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对法俄的正面打击当中。席卷非洲殖民地的任务,就交给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土耳其人身上。以德国当下对伊斯坦布尔青年党政府的影响,根本不怕其在战后不听从柏林政府对殖民地的重新分配。德国统帅部随即也向其他卫星国施压,要求他们整肃军队。对协约国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三天之后。似是受到了奥斯曼帝国占领苏伊士运河的胜利消息的刺激和鼓励。刚宣布加入同盟国不久的罗马尼亚便响应柏林政府号召,开始沿黑海之滨向俄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虽然动员时间不足,但这个人口充裕的巴尔干小国,仍是将2个集团军近30万人派上了战争的前线。土耳其人在中东战场上的胜利,的确使得布勒加斯特的战争野心空前膨胀,而2个德国师的赶来增援更增加了他们心中的底气。在罗马尼亚人看来,连积弱百年的的土耳其人都能在英国人身上收获胜利,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还不如这些软弱的欧洲病夫

在这种自我感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