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 分节阅读 222

分节阅读 2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随着法军第五集团军从桑布尔河向南撤退,通往法国首都巴黎的门户骤然洞开:在这片两百公里长的纵深上,没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法军部队目前,巴黎前方只有由四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所组成的8万英国远征军;他们刚刚从蒙斯一路狂奔到努瓦豪,根本不是人数和火力都占绝对优势的德军的对手。而在巴黎附近,也只有两个刚刚才动员完毕的预备役步兵师;而这些预备役部队因在战前被正规部队多番鄙视,从来就没过得到过足够多的军费来维持必要的训练,目前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步枪都还不能熟练使用

更令法国陆军部长梅西米大发雷霆的是,总司令霞飞竟然丝毫没有保卫巴黎的打算,他将这座法兰西的千年首都完全当成了和其他城市一样,可以随意牺牲的一个地理名称霞飞派来了一名将军到巴黎,意图获得这两个后备师的指挥权,用以北上支援三个本土师,这三个师是地处英军和海峡之间的唯一法军。而此时,克鲁克的32万大军正朝巴黎席卷而来。当梅西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普恩加莱的时候,这位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也为之暴跳如雷。要知道,巴黎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称谓,更是法兰西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法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如果巴黎落入德军之手,那么这场战争至少就都打输一半了

然而普恩加莱和梅西米都知道,在当前的这个节骨眼上,政府是绝对不能和总司令闹翻的。虽然他们都认为保卫巴黎实属绝对必要,但1870年欧仁妮皇后胡乱插手麦克马洪元帅进军色当、进而造成全军覆没的惨剧仍旧深深刻印在法国高层的头脑中。走投无路的梅西米当前只有一个选择去找加利埃尼。

作为同样参与了普法战争的宿将,加利埃尼以其在此前数十年间对法国殖民帝国扩张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膺最高军衔,并成为了法国军中几乎是最负盛名的将官。不过由于他体弱多病,因此在1911年的总司令竞争中便败给了曾经是他下属的霞飞,自此便一直在巴黎担任闲职。现在是法国从1870年以来最危险的时刻,梅西米便请他出山来接领这幅烂摊子了。

对于加利埃尼而言,这场包围巴黎的战斗他已然是责无旁贷。然而,他手中却全然没有能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军队。列日要塞的事实已经证明,单靠纯粹的要塞工事是不可能抵挡得住拥有巨型飞艇和重型攻城炮的德军攻击;要使巴黎不遭到同列日、那慕尔一样的命运,就得控制住周围三十公里外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加利埃尼明确告诉梅西米,如果能有一支由三个现役军团所组成的集团军归他指挥,那么他便接受巴黎城防司令的任命,并且能保证“绝对守住巴黎”。

梅西米闻言心中苦涩,他现在连一个师的兵力都难以从霞飞手中挖来,就更遑论三个现役军团这至少7个师的阵容了。然而加利埃尼的保证却多少让他恢复了一些信心,为了说服霞飞调兵来保卫首都,而又不至于刺激到这位独断威严的总司令,梅西米用了一个晚上给霞飞写了一封私人信件,而后令人火速发往总司令部前线。他坚信他熬夜思索的措辞造句会让霞飞回心转意。

正午,霞飞的回复电报发回了巴黎。他在电文中已经同意,法国陆军在这段时间里新组建的预备役兵团和从海外乘船赶来的殖民地部队,陆军部可以酌情将其拿到手中,以供防御首都之用。虽然没有让霞飞从现役军团中抽调部队,但他能退让到这一步,已经让梅西米和普恩加莱为之喜出望外了。梅西米当即以此为根据,扣下了巴黎周边的那两个霞飞原本准备调走的后备师,作为防御巴黎的第一支生力军。时年已经64岁的加利埃尼随即出任巴黎城防卫戍司令。

与此同时,一线绝境中的曙光也从法国人昏暗的天空中射了出来。

s:感谢书友二月三十戒书、tatron的月票支持和二月三十戒书、zhouyu1976、读书人在起找的打赏

第348章东顾的援军

5月25日,正当鲁登道夫截获俄军明码通讯、回到指挥所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来自统帅部科布伦茨的电话却让他愕然呆愣在了原处。

根据电话另一端的统帅部作战处长塔彭上校所传达的命令,小毛奇竟然要给他增援三个完整的军团和一个骑兵师,这让鲁登道夫为之震惊万分。要知道,德军当下所正在实施的施利芬计划,当年就是他一手参与其中进行制定的;对于西线进攻中每一公里所要投入的兵力密度,他甚至能够精确到最后一位小数。所以,塔彭的话让鲁登道夫难以置信。当前,西线除了德皇的卫戍部队之外,每一兵一卒都投入到了需要被迫切加强的右翼,而今正是右翼攻势的高峰时刻,统帅部怎么会把这几乎都能组成一个集团军的兵力抽调来东线的

虽然从个人角度而言,拥有更多的军队无疑是每个指挥官所梦寐以求的事;但出于对战争全局的考虑、和对已逝恩师施利芬的忠诚,鲁登道夫还是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由于德军已经截获了俄国人的全部作战电讯,且消灭俄第二集团军的战斗不日即将打响,鲁登道夫强调这些部队东线并不需要;如果真要调来的话,也参加不了这场即将爆发的战斗。然而塔彭却说,这些部队是可以调来的。

这个关系重大的决定,来自于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惊慌失措。根据施利芬之前的预期,俄国人需要6周时间才能动员完毕;然而俄国人的动作之快却出乎了德军的意料,他们在动员后2周就发动了攻势。并对东普鲁士构成了巨大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