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 分节阅读 218

分节阅读 2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驻防东普鲁士的是由普里特维茨中将所指挥的第八集团军。该部下辖4个军、1个骑兵师和一些地方卫戍部队,总兵力与俄西北集团军群的任何一个集团军相当。拜俄国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所赐,俄军的火炮机枪数量都远逊于德军,因此在火力上反而是德军占优。小毛奇交给第八集团军的任务,便是尽可能的在西线战事结束之前守住东普鲁士这片富饶之地;等到西线大军收拾完法国人之后。再通过国内发达的铁路网调往东线,将俄国入侵者全部驱逐出去。

翻开自1871年来就确立的欧洲地图,德国的东普鲁士领土宛若巨兽突出的触角,沿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立陶宛,因此德国总参谋部对俄国的作战计划也可以猜得八九不离十了。一旦爆发战争,俄国人必定将会利用它们的波兰突出部,从华沙向北进击,从根部将东普鲁士与柏林的联系一刀砍断。然而东普鲁士却是不可能在开战之初就出动放弃的。面对这一情形,生性忧思谨慎、未算胜先虑败的小毛奇便给第八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下了一道命令,称如果发觉自己受到“非常强大的敌人威胁。已处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就撤到维斯瓦河西面,将东普鲁士放弃给敌人。小毛奇下这道命令的本意,是为了能让第八集团军得以保存实力、避免让军队这一德国核心战争支柱受到大的打击,毕竟有生力量远较部分国土来得重要。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这道命令竟然起了反效果。险些酿成了德国在东线战场上不可挽回的失败。

5月16日。由莱宁坎普所指挥的俄国第一集团军主力从东面的立陶宛发动进攻。开始全面挥师进入东普鲁士。两天之后,由萨姆索罗夫指挥的俄国第二集团军从东南方的沃斯特罗温卡向西北方发动攻势,兵锋直抵德军腹地阿伦施泰因。第八集团军面临着被兵力两倍于己的俄军包抄的危险。通过高空飞艇的侦查。德军发现两支俄军的行动步调并不一致:从东面而来的俄第一集团军行动迅速,而从东南方直插德军后方的俄第二集团军行动相对缓慢,留给了德军各个击破的空间。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德军决定先对已经侵入东普鲁士境内的俄第一集团军开刀,准备将其打倒之后再转过身来对付插向自己后方的俄第二集团军。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如计划中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部队所处位置的关系,德军无法将部署在整个东普鲁士的第八集团军的全部主力,都调往最东边去迎击俄国第一集团军;再加上留给德军单独对付俄第一集团军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缺乏准备时间的德军,并没有组织起像西线战场上那样势不可挡的狂烈进攻。尽管德军凭借着火力上的优势,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不俗的胜利,但由莱宁坎普所指挥的俄第一集团军仍是抵挡住了德军的攻势,迫使德军自20日起从贡比楠地区向后撤退。而此时,俄第二集团军已经如同一柄利剑,直接顶到德军的咽喉部位了。

贡比楠战役的失败,使得德国第八集团军的处境骤然急转直下:东方是磨刀霍霍、随时都会冲杀而来的二十余万哥萨克;西南方则是快速突进、准备切断德军退路的同等数量的灰色牲口。尽管作战处副处长霍夫曼上校和军需部长格吕纳特都坚决主张德军应该继续再战,然而第八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已经被俄国巨人给吓破了胆:小毛奇允许他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放弃东普鲁士,现在他认为没有什么能比现在更加“绝对必要”了。他粗鲁地打发二人离开,并向莱茵河畔科布伦茨的德军统帅部报告了他的打算:即便是不撤过维斯瓦河,也要撤到河畔以保存实力。他还说,炎夏的维斯瓦河水位不高,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他甚至疑虑能否守住这条河。

东普鲁士的败报传到科布伦茨,令小毛奇为之万分惊怒。对于普里特维茨此人,小毛奇一直认为他不堪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老早就想将这个“只会在皇帝面前溜须逢迎”的白痴家伙给搞掉,然而普里特维茨在德国高层所拥有的一系列人事关系,却让小毛奇多年来始终针插不进,水泼不入。而现在,让这个白痴胖子指挥第八集团军的灾难性结果便显露无疑了。开战还不过五天,普里特维茨就要放弃东普鲁士,而自己为了保存实力而给这个胖子下的最后一道命令,却反而成为了他向后大踏步撤退的依据要知道,放弃东普鲁士,不仅会严重折损士气,丧失宝贵的乳制品、粮食和马匹来源基地,更会让大量容克贵族和皇室成员的资产损失殆尽

为了了解到东线战场的一手资料,小毛奇亲自和第八集团军的各军长通了电话。通过与马肯森、弗朗索瓦交谈后得知,东线战场的情形的确不容乐观,但撤退到维斯瓦河以西却无疑是过于轻率的办法。恰在此时,普里特维茨又打电话来向小毛奇请求增援,这顿时就点燃了小毛奇积压多年的熊熊怒火。现在德军的每一个营都投入到了西线战场上去,撤出兵力就等于是宣告施利芬计划的破产,哪里还能有部队去东线增援

狂怒之下的小毛奇决定解除普里特维茨的职务。在当前这一情况下,没有谁再敢对他的这一谕令说不了。东线既有崩溃之虞,也就急需一位勇敢、坚韧并且果决的人来接替指挥任务。经过一番思量,小毛奇选中了在列日战役中成名的鲁登道夫。按照德军共同负责的指挥体系,参谋长和司令同样重要,有时凭其能力和气质甚至还要显得更加重要;而明睿英武、才华横溢、连施利芬也为之赞赏不已的鲁登道夫,则完全能够胜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的职务。

按照小毛奇原本的想法,是让鲁登道夫全权负责东线战场。然而由于鲁登道夫年龄尚不满五旬,且又是姓氏前没有冯字的非容克贵族出身,让其直接统领一个集团军显然并不合适。因此,德国总参谋部还得要为第八集团军物色一位名副其实的“冯”司令官。许多退休将领的名字都被详加考虑了。小毛奇的副手施泰因忽然想起战争爆发时一位老同事的来信,信上说“如果形势的发展需要一个指挥官的话,无论哪里,请不要忘记我。”信上并且保证说写信的人还很健壮。一个沉厚坚稳的身影骤然浮现在了施泰因的眼前。

保罗冯兴登堡,1870年以中尉身份参加了普法战争,此后便因深得老毛奇和施利芬两位军事巨匠的赏识而步步高升。然而在1908年所举行的大演习中,兴登堡由于一时好胜,率军击败了德皇威廉所指挥的部队,事后感到升迁无望的他便在1911年以陆军上将的军衔宣告退役。时至今日,虽然兴登堡还有半年就要满67岁,但他并不比德军右翼的三个集团军司令来得老些。东线所需要的指挥官,并不是普里特维茨那种遇事就表现得惊慌失措宛若神经质的人,而兴登堡一向沉着坚韧、稳如磐石,其镇定冷静的品质完全可资信托。小毛奇表示首肯,当年在演习中被虐了的德皇也予以批准,随即一封电报便发到了这位将军所赋闲的汉诺威居所。

5月21日深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