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跃马西凉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刘备才有机会喘口气,抓紧时间拉拢荆州士族,收买人心。至于荆南,暂时也顾不上了,只命关羽引一军守住巴陵即可。

孙策岂会错失如此良机,开春即出兵荆南,连下桂阳、零陵二郡。

从初平元年诸侯起兵讨董到建安七年,短短近十年的时间,天下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显赫一时的诸侯在不断兼并的过程中,倒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也有人趁势崛起,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上,与几个最强大的诸侯争锋。

比如罗征,再比如子承父业的孙策。

而刘备虽然尚未入主荆州,但几番颠沛,却也开始出人投地。

但更多的人,则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比如刘表,再比如刘璋。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战争的规模也越发庞大,从初平元年各路诸侯的几千兵马,最多不过两万兵马,到现在的动辙五六万兵马,战争的规模不断变的庞大,各种战术策略也在随之变化,不论是曹操、袁绍,还是罗征等人,都是八仙过海,大显神通。

各种阴谋诡计、军略奇谋层出不穷。

至于各种战术的演变,更是在不断向前推进。

毫不夸张的说,战争就是个催化剂,虽然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在某些方面也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兵器铠甲等,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提高军队战斗力,诸侯都在费尽心思的改良军队装备,锻造的技艺至少上了一个大台阶。

最为突出的,就属罗征的西凉军事集团。

在罗征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关中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和技艺远胜前朝,而粮食更是连年大获丰收,关凉之地再无饥民,远不似曹操治下的中原,饥荒遍地。未完待续。。

第345章明确的信号

曹操同样雄才大略,也想治理地方,鼓励农耕,修缮兵甲,但罗征和袁绍却并不给他这个时间,只能不断的对外用兵,稳固边防,应付袁绍的大举南下。

三月,罗征以张松为益州刺史,费诗为别驾,王连为治中等,并大肆起用西川本土士族治理郡县,完全奉行了川人治川的策略,并未趁机安插心腹。

又以严颜为巴郡太守,命大将徐晃镇守鱼腹,川将张任守白帝。

西川本土士族一举将东州士连拔起,重新走上了西川政治舞台,无不欢欣鼓舞。又见罗征信守承诺,并没有将关中和凉州的政策在西川强行推行,始才真正放下了心。

至于剩下的川军,则全部发往关中,兴建屯田大营。

罗征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没有派西凉军入川。但除了镇守西川门户的兵马,剩下的川军自然不能再留在西川,否则罗征入川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五月,西川稍定。

罗征当即班师回长安,西川士族结队送出二十里。

成都,益州刺史官邸。

“来来来,大家饮酒”

送走罗征,张松当即宴请费诗、王连等人。

席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气氛极为热烈,众人无不喝的红光满面。

张松频频劝酒,对费诗道:“公举今主持西川政务,可要费心好生打理呐,及早将一应粮秣辎重送往鱼腹军中,以免让将士们饿了肚子。让徐晃将军为难”

费诗连连点头道:“这是自然,岂会让刺史大人再挂心。主公信守承诺。我等西川士族自然要为主公打理好西川,岂会让前方的将士们饿了肚子。刺史大人就放心吧”

“哈哈哈”

张松笑道:“由公举费心此事,本官自然放心。”

王连举杯道:“来来来,且饮酒,不说政事。”

张松、费诗及一众西川官僚皆举杯,皆喝了个漂漂然。

六月,罗征回到长安。

这一年,长子罗琤已经七岁过了,长女罗嫣也已经五岁多了。

三女罗欣、四女罗琳也已经满地跑了。罗欣是大乔所出,罗琳是吴贞所出。

去岁十月。罗征动身前往汉中时,两个闺女才开始满地爬,去了西川大半年没见,回来已经跟着哥哥姐姐到处钻了,给有些沉闷的将军府内院添了许多生气。

“爹爹,抱”

罗征征衣未解,刚进内院,正在院子里乱跑的几个娃娃就扑了过来。

长女罗嫣跑的最快,次女罗蓉也三岁多了。跑的一样不慢。

最小的两个闺女对罗征有些陌生,站在远处没敢过来。

罗征俯身抱起两个闺女,左右亲了亲脸蛋,问道:“想爹爹了没”

“想了”

罗嫣和罗蓉异口同声。脆声声的道。

罗征立刻笑的嘴咧到了耳根,对迎出来的一众妻妾道:“闺女真乖。”

两个小丫头胆子大,一左一右揪着罗征的耳朵。问爹爹要玩具,看的身后的许褚和几名亲兵直挠头。不想主公杀个万把人眼皮都不眨一下,却如此娇惯闺女。

罗征摆摆手。几名亲兵立刻拿出了从西川带来的几个小玩意。

“好了,你们自己去玩”

罗征抱过两个大的,才放下来拍拍她们的胸瓜。

罗嫣和罗蓉拿到了玩具,都兴高采烈的玩去了。

罗征又上前抱了两个小闺女,不想两个小丫头大半年没见了,竟不认识他这老爹,扭着身子不让他抱,罗征脸蛋上亲了两口,两个小丫头立刻哇哇哇的大哭起来。

大乔和吴贞连忙上前,接过闺女,两个小丫头立刻就哭了。

罗征在妻妾们的簇拥下进了内堂,解去衣甲,洗去征尘后,出来坐堂,听一众妻妾们说家里的事情,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偶尔问上几句。

三日后,书房。

罗征坐在主位,眉头微蹙,拿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桌案。

罗琤站在下首,看似恭恭敬敬,实则眼珠子不停的四处乱转。

罗征眼角的余光一扫过来,眉头就会蹙的更紧。

贾诩、荀彧、高顺三人坐在下首,个个正襟危坐,没有人说话。

罗征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才扫了一眼堂下和长子罗琤,清了清嗓子道:“好了,今天把你们叫来,是议一下教导琤儿的事情,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说。”

荀彧拱手道:“此乃主公家事,我等不便多言。”

贾诩点点头,高顺则干脆没有吭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