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跃马西凉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原河北统一,对我军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取西川的好处。一旦中原河北统一,就处主公取了西川,届时也未必还能再出得了函谷关,这是我军的战略重心,孝直有空的话不妨多研究一下。”

法正点点头道:“主公和军师说的是,在下受教了”

顿了下,又道:“不过在下以为,就算我军的战略重心在河北中原,眼下非是取西川的时候,也应取了汉中。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牢牢堵死了益州出关中的门户,只要主公取了汉中,则进可攻略西川、退可据险而守,在战略占据主动。更重要的是,汉中要远比西川易取,若谋划得当,并不影响关中的休养生息”

罗征讶道:“若真能取了汉中,我军自然能占据战略主动,进可攻、退可守,可问题是汉中易守难攻,张鲁在汉中又极得人心,更有三万兵马,本将军与军师也商议过,都觉得若取汉中,除了强攻之外别无他途,不知孝直有何高见”

荀彧、成英也忖目视之,相听听法正这个毛头小子有什么高明之处。

法正四面拱了拱手,朗声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士族门阀虽然习礼义、明忠孝,但说到底,所图也不过名利二字,除了那些皓首穷经、一心钻研学问的隐士鸿儒,又有几人能视名利富贵如粪土。这两年凉州休养生息,主公又不遗余力的鼓励农业生产,大肆扶持商贾,凉州的皮货、瓷器等物资大兴其市,汉中士族从中交易贩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在下曾去过汉中几次,别看汉中士族嘴上说的好听,因主公大肆屠戮士族而口诛笔伐,实际上却对主公主治下的许多政策向往之极,特别是对于种植金米十分热衷,只是弄不到足够的种子罢了。唯所痛者,主公抬高贾价的地位,甚至对士族门阀不遗余力的打击,让天下士族十分敌视。若主公能善待汉中士族,答应不触动汉中士族的根本利益,在下愿前汉南郑,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汉中士族迎接主公入南郑。”

罗征听的精神大振,法正的这番分析,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十分清晰明了。

贾诩早就知道法正极富智谋,到也并不意外。

荀彧和成英则有些惊讶,第一次对法正这毛头小子刮目相看。未完待续。。

第277章多给年轻人机会

法正虽然刚刚及冠,是个不折不扣的毛头小子,但眼神却极为清亮与自信,纵然保持了一定的谦虚,说话却掷地有声,“张鲁无能之辈,虽据汉中却不思进取,以为只要守住各处险要,就能在汉中称王,这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主公只需将大军往散关、斜谷一带集结,张鲁必然要调集大军守住这两处关隘。据在下所知,除了这两条大路外,南山还有条子午小道,可直抵南郑。虽然山路十分陡峭,车马难行,但步卒轻装简行还是可以走过去的,主公可谴一支偏师,穿过子午小道突然出现在南郑,届时南郑兵力空虚,若有汉中士族从中接应,则南郑反手可下,汉中可定矣”

罗征沉声道:“孝直有把握说动汉中士族”

法正朗声道:“事在人为,在下愿前旆汉中一试”

罗征沉吟了下,就看向贾诩和荀彧。

贾诩道:“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自然最好”

荀彧也点了点头,汉中不过一郡之地,不比司隶之地,战线数千里,罗征就算打下暂时也没办法去守,对凉州刚刚有了点起色的内政来说更是巨大的负担。汉中则不然,非但地势险要,可为关中的西南门户,而且钱粮丰足,对罗征治下的内政更不会有负担。

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这自然是一件极有有利的好事。

罗征见贾诩和荀彧都点头了,当即断然道:“好,孝直可前往汉中一试。”

“在下遵命”

法正急拱手应命。虽然极力掩饰,却还是有些振奋。

罗征和贾诩对望一眼。心照不宣的露出了一丝笑意,但很快就收敛。

年轻人和老油条最大的区别。就是年轻人富有激情,立功心切。

因为年轻,所以渴望功名,也最是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光有名气和能力还不行,想要立功还得有机会。

但就是这个展现能力,出风头的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年纪轻轻。想要官场上身居高位,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是每一个诸侯都像罗征和曹操这样,能做到唯才是举,都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法正一介白丁,刚刚致仕能给军师贾诩作副手,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如今提出的建议又被采纳,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干,又岂能不振奋。

至于罗征。则纯粹是另外一种心态了。

就算不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他也会给法正一个表现的机会。

身为主君,不怕手下没有功名之心,就怕手下的人没有激情。

只要有功名之心就好。说明法正确实是想干成这件事,至少出发点是对的,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如何充分让手下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就是身为主君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知人善任。

就算法正因为经验不足,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罗征也会给他机会放手去干,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法正会得到成长,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两日后,风尘仆仆的徐晃终于带着八千河东军赶到了长安。

自入夏以来,关中兵马就在频繁的调动。

如今凉州已经步入了正轨,不需要再留大量的军队驻守,罗征治下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关中,麾下的数万军队在攻占关中后,也在循序渐进的进行重新整编。

河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有让高顺守着,罗征才能睡的安稳。

函谷尚在李傕手中,弘农就成了不设防的羊圈,之前因高顺极为推崇,罗征对徐晃这个无名之辈也并不陌生,这才勉强让徐晃的八千河东兵暂时镇守弘农。

不过徐晃终究是降将,让河东兵镇守弘农,罗征心里有些不踏实。

这无关信任与否,连徐晃的面都没见过呢,就将守卫关中门户的重任相托,再英明的君主也不会冒这个险,毕竟徐晃一个人也代表不了八千河东兵。

罗征就找了个机会,将徐晃和其麾下的八千河东兵调来了长安。

张辽智勇兼备,早在吕布麾下时,就曾识破罗征和贾诩的奸计,投入罗征帐下后不论是平定张掖、酒泉、敦煌三郡,还是此前率军奇袭安邑,都展现出过硬的军事才能,有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这样的人若不重用,只能说明罗征有眼无珠。

荀彧提议让张辽镇守弘农,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有张辽坐镇弘农,罗征到也放心。

“晃,参见主公”

长安东门,罗征带着一众心腹文武,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徐晃早就下了马背,牵着战马徒步前行,及时到了城下,罗征带着贾诩等人大笑着迎过来时,只是略微犹豫下,就铿然拜倒在地,以臣子之礼拜见。

虽然这种比较隆重的大礼太麻烦,罗征也不大在意,平时能免就都免了。

但徐晃第一次见罗征,自然要依足了礼数,方能显出诚意。

“公明快快请起”

罗征大步上前,亲自扶起了徐晃。

“多谢主公”

徐晃顺势起身,立于一侧,心里多少有些感慨。

“来来来,吾先给公明介绍一二”

罗征拉着徐晃,先一指身侧的荀彧,“这位荀彧荀文若,添居将军府长史之职,负责本将军治下所有政务,亦参谋军政要略,乃吾之左膀右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