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皇帝,哥罩你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讨饶。至于药效给力到何种程度,是极为隐秘的,徐诚忻也只是含笑不语,咱们就别胡乱猜测了。

第二天,徐诚忻精神焕发,早早来到鸿胪寺。鸿胪寺卿袁丁是个大胖子,不过工作却是很细致的。为了显示大宋礼仪之邦、富甲天下的气派,会场安排得十分周到。好茶好水、糕点瓜果、软榻暧炉之物一样不少,倒是一付接待贵宾的架势。

徐诚忻见了大皱眉头,道:“袁大人,我大宋现在国库空虚,北方战事吃紧,能节约就节约一点,别搞得这么隆重嘛。”

袁丁自然知道这位徐诚忻是朝中灼手可热的人物,早朝时圣上还提议让他补枢密副使之职。忙道:“徐大人有何吩咐尽管说,下官让人撤了便是。”

徐诚忻指着那些椅子说:“倭国人喜欢席地而坐,本想让他们坐地上。但考虑到他们个子矮,坐地上找不到人,给他们搬个硬板凳就是了。他们吃惯了粗食杂粮,瓜果糕点之类的我怕他们吃了不消化,到时拉个肚子什么的影响不好,就撤了吧。”

袁丁听了差点笑出来,虽觉不妥但既然他这么说便马上命人安排。

徐诚忻又闻了闻茶叶,问道:“这是什么茶”

“顾渚紫笋,是上好的茶叶。”

“也换了,倭人习惯喝海水,你去弄点干树叶,里面加点盐醋泡了给他们喝。”见他一脸茫然,催促道:“愣着干嘛,听我的没错,他们好这口。”

袁丁忙答应着去办了,暗想:倭人习惯喝海水我还从没听说过能用海水代茶的,这还是人嘛

不过徐诚忻见多识广,他也早有耳闻,想来他说的话大致是不会有错的,就果真按要求去办了。

不多时,倭国的使臣一行进来了。果然是个个矮个儿,带头那人一身白色大袍,大约四十多岁年纪。生得一脸横肉,肤色暗青,眼光飘忽不定,两撇胡子倒是修剪得整整齐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那使臣在差吏的引导下走到徐诚忻与袁丁面前,非常严肃地躹了一躬。然后咿里哇啦地说了一通,边上的翻译官将他的话翻译过来,无非是讲了一通客套话。

此人名叫本多茄川,这“本多”姓氏原上古代武士的。倭人取名向来很随便,固定的姓氏一般只有贵族大家才有。平民百姓很少有这个观念,所以取名字也都是信手拈来。

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说日本古时多战事,男丁稀少,人口急剧下降。为提高出生率,天皇下令男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女人。

于是女人为了“做事”方便,出门仅围条床单、背个枕头,久而久之就成了和服。生的孩子也不知道谁是爹,就以的地点为姓,于是便有了松下,井上,渡边,山口,田中,近藤,小泉等姓。如生之前仅和一个男的搞过,就加一个“纯”字,如纯一郎

当然这些传言听着虽是有理,却是极不严肃的,尚需专家考证。不过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平民名字乱取却是真的。以至他们在做人口统计时大伤脑筋,后来统计人员烦不胜烦,干脆替那些无名无姓的瞎掰。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之类的怪名。

此人姓本多,总算是个有来历的了。

“请坐请坐。”徐诚忻基本不懂外交礼仪,就直接像在家接待客人一般。

这伙倭人在京城已经呆了半个多月了,倒也不是公务多忙,实在是住在这里太舒服了。汉人重礼仪,有客来不论是谁都拿好酒好菜招待着。不仅供他们吃喝,还不时赏他们些银子,无聊时可以上街购物、游览,简直渡假一般。而回国之时必赐以厚礼,以显泱泱大国之气派。

每次使臣回国都能让倭国天皇发笔小财,日子也好过不少。所以不仅天皇热衷派人来宋,下面的贵族们也为这个美差争得头破血流。本多茄川好不容易争得这个名额,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他也不急着谈事,每天吃香的喝辣的无比舒坦。

刚刚坐定,本多茄川身后一人便捧上一个盒子,恭恭敬敬地呈上来。道:“这是敝国的一点薄礼,请笑纳。”

“哦”徐诚忻笑道:“难得你们天皇有这个孝心,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打开一看,见是两把日本刀。日本的钢刀在那时还是有些名气的,仅次于大马士革刀。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淬火技术与众不同,平常武器与它硬碰,不小心就折断。

徐诚忻缓缓抽出一看,果然不同凡响,比当初在“尼马岛”上看到的倭刀还胜几筹。心想:刀不错,要是能把他们的技术学到手就更妙了。

略一思考,便召来一名差吏,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那差吏捧着盒子答应着下去了。

“谢谢你们的礼物,”徐诚忻端起茶碗,顺手说了句:“请。”

本多茄川微笑着点点头,也端起茶喝了一口。

不想茶水入口,便有一股怪味直冲脑门,要不是怕失礼硬憋着早把对面的徐诚忻喷一身了。他运了运气,脖子一硬,生生将这口茶水吞进肚子。

他双目含泪,暗暗叫苦:这这是什么茶啊

第172章连哄带骗 本章字数:3418最新更新时间:20141129 07:00:000

看着本多茄川的表情,徐诚忻心中暗爽,道:“本多君远来是客,我大宋乃礼仪之邦,如有不周之处尽管明说,本官定会着力周全。”

本多茄川强颜笑道:“大宋皇帝恩厚仁德,考虑很周到。只是这茶”

那翻译还没说完,袁丁立即接口道:“这茶是我们大人亲自为贵使准备的。徐大人也是怕你喝不惯我朝的茶叶,特意命人寻来你们倭国习惯的口味。些须小事,不必挂怀、不必挂怀。”

徐诚忻满意地瞥了一眼袁丁,此人懂事,大有前途啊。

本多茄川只得点头,连声称谢,但这茶是无论如何不敢再喝了。

大家又随便聊了几句暧场的话,渐渐地将话题引上正题。村上天皇本是让他来打秋风的,有便宜能捞多少就捞多少。这些年倭国受惯了大宋的恩惠,拿好处拿得越来越心安理得,若哪次给少了还要埋怨几句。

后来光拿赏赐觉得不过瘾了,干脆开口要,这次他就是受天皇之命来讨要岁币的。大宋的岁币可真是名扬天下了,从辽国起了头后,各国都想来分一杯羹。但想要伸手总得找出一个理由来,思前想后倭国朝廷便把肃清海匪当成了借口。

声称他们要岁币也是为了筹建军队,帮助大宋剿灭海匪,所以归根结底这钱还是用在大宋身上。这些话从本多茄川的嘴里说出来,讲得理直气壮,好象他们有多仗义一般。

徐诚忻还没说话,袁丁已经忍不住了。眉头一皱,拍案而起,道:“这海匪本就是你倭国的刁民,肃清海匪是你们份内之事。我朝不来计较已经是宽宏大量,你倒反过头来问我们讨要剿匪银子,这是何道理啊”

本多茄川脸皮厚如城墙,他已料定大宋对海匪深恶痛绝又无能为力。只是微笑着说:“大人不要动气,我们天皇是位仁义明君,个中道理自然是明白的。但是我国地少人稀,国力有限,有心管束却实在拿不出钱来。就在几个月前,天皇曾派兵缉拿海匪,在海上巡逻一月有余,最后仍无果而终。咎其原因,还是因为兵少船差,若天朝能赐些财物”

不等他说完,袁丁便打断道:“你们天皇有没有派兵缉拿本官是不知道,但这些海匪之中却有不少贵国官兵充数我却是略知一二的。”

本多茄川脸色一变,斩钉截铁地说:“绝无此事,这是谣言、肯定是谣言”

徐诚忻心中冷笑,面上却一脸和气,道:“这当然是谣言了,别说你不信,本官也不信。堂堂倭国天皇,怎么会做出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呢,是吧本多君”

本多茄川正色道:“多谢大人讲了句公道话,我朝国民一向与人和善,紧守仁义道德要旨,绝不会做这么苟且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