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皇帝,哥罩你 > 分节阅读 91

分节阅读 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十分欣慰,赞道:“章爱卿如此高风亮节,实是我朝楷模、国之柱石啊”

章惇连称不敢,随即又开始向哲宗奏请政事。徐诚忻听了一会,基本是一些变法内容,如果真按他所设想的实施下去国力必会大大增强。

那天在刑部大牢与徐诚忻一番长谈,让章惇对他另眼相看。所以时不时的会向他询问,并认真听取他的建议。三个人志趣相同,不同的只是一些方式方法和先后的秩序,再经过讨论、取长补短,倒落实了许多悬而未决的决策。

聊了一会儿,范纯仁终于到了。哲宗自然将话题转移到女真人,现在内贼是谁已经清楚,哲宗终于可以将此事跟第三个人说了。

章范二人一听大为震惊,特别是章惇,他对外一向强硬,对岁币之事更是深恶痛绝。

章惇对着徐诚忻深深一揖,正色道:“此计绝不亚于“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若此事能成,徐大人居功至伟,实乃我大宋第一功臣。”

范纯仁也道:“小,徐大人实是天纵奇才,我朝能得徐子,真是大宋之幸、万民之幸啊”

徐诚忻被他们夸得不好意思了,道:“过奖了过奖了,其实我也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凑巧给遇上了。倒是那个马植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忠勇之士一定要好好嘉奖才是。”

哲宗连连点头,道:“有机会就知会他一声,就说朕明白他的心意,甚是欣慰,待事成之后必有重赏。”又转头对范纯仁说:“范爱卿,与女真人之诸事就交于你来办,可有什么难处”

范纯仁在京城被闲置多年,哲宗亲政后连连重用,哪有不高兴的。忙道:“臣领旨,圣上将如此重任交给微臣,微臣必竭尽所能不负重托。不知圣上对此事还有什么交待”

“你最主要的任务就一件事:易马。朕需要大批的良马,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军队不能再老是打败仗了”

范纯仁点头称是,章惇眉头一皱提醒道:“陛下,如今户部亏空,赈灾尚不能凑齐银两,这易马之款项如何处理”

“这事你们去问他。”哲宗指了指徐诚忻笑着说:“当初他用短短四十余天将朕的十万两银子变成了二十万。”

章范二人大喜,忙来请教。徐诚忻笑道:“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高招,不过是做点生意罢了。若一般人做生意决不可能有此收获,咱们的优势在于有圣上支持,所以要赚些买马的钱还是不难的。”

“劾里钵惜售良马,但苦于没有银子,只得低价抛售人参等物。他要银子做什么,还不是想购置军备粮草,发展武装,用来对付辽人。我们就卖军械给他们,一方面让他们有实力对付辽人,另一方面将银子赚回来。而牧民想要的是日常用品,不仅仅是茶丝瓷,什么好卖就卖什么,把另一部分银子也赚回来。”

“当初我答应每月出十万银子收购他们的特产,但你们想想,人参、珍珠、裘皮这三样东西哪一样不是天然产出,得来并不容易。我估计不出三个月,他们绝无可能再凑齐十万银子的货物。”

“不错。”范纯仁恍然大悟,道:“徐大人这人情卖得很值啊,呵呵。”

“不过三个月的货也有不少,而且随后又源源不断地送来,放着也不是个办法。”哲宗提醒道。

“当然不能放着不动,赚银子全靠这些货物了。”徐诚忻便把自己与项钟父子商讨的法子跟他们说了一遍,然后说:“我大宋百姓富庶,天下皆知,这点东西只需撒在江南各省便绰绰有余。关键是来往运送的费用较大,主要的还是路经各地缴纳的税赋。北地商人常说:经过一地便要剥去一层皮。这也是这些东西不能南下的主要原因。”

“这个好办,”哲宗马上说:“朕立即让三司发下文书,凡此商队一律免税。”

章惇也同意,道:“这样也好,省得这些银子落到他们手里,也不知有多少可以归于户部名下。”

徐诚忻想不到哲宗这么干脆,来个直接免税,估计他也是急着想银子。这样一来,项兴泉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垄断这个市场,这银子赚起来不要太轻松。落实了这件事,徐诚忻就放心了大半,至于整顿榷场、鼓励私人贩马等项,本来就是章惇等人想要办的。

新榷场地选址,最后定在易州境内的广信,这也是徐诚忻提议的。毕竟那一片是他比较熟悉的,再加上有钦差老范长期镇守,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等一切商定完毕,哲宗又拿出一道奏章,说:“这是杜中师派人送来的折子,辽人屡次催促我军北上攻打西夏,让朕拿个注意,这仗是打还是不打。正好今天你们都在,朕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章惇略一思考,说:“以臣之见,这仗可以打。西夏小人蛇鼠两端,毫无信义,时而称臣,时而攻宋。不如趁此机会一举将其歼灭,也是为我大宋免去一个祸害。”

“不可。”范纯仁忙阻止道:“圣上,我朝大战刚止,国力空虚、兵惫民疲,禁军又不适城外迎敌,恐得不偿失。”

哲宗犹豫不决,道:“俩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西夏小儿欺我太甚,不仅对宋用兵,而且也学辽人讨要岁币。朕早有心除之而后快,这次机会难得偏偏碰上个多事之秋,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突然想到徐诚忻还没有发表意见,便对他问道:“以你之见,朕应该如何处置”

徐诚忻早就料到辽人会来催,还好他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此事。

“臣以为可用三把火来应付。”

“哪三把火”众人均好奇。

“第一把火叫火上浇油,陛下你想,他们打得越厉害,最得利的是谁”

哲宗微微一笑,道:“第二把火呢”

“第二把火叫隔岸观火,当然我们不能只观不语,动静可以闹大一点。该调兵的调兵,该进攻的进攻,只是能不能与敌军、或者大部敌军相遇那就是指挥上的事了。我军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正在非常努力的向西夏进攻,只是实在因为不熟悉草原地形,主帅又常常指挥失误,所以”

范纯仁笑道:“出工不出力。此火大妙,不仅可以应付辽人的催促,又可让辽人误以为宋军兵弱,将来与之对阵,其必轻敌。那么第三把火呢”

“第三把火叫趁火打劫,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将来不管是谁占了上风,我们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哲宗摇头笑道:“难怪胡人都言我南人奸诈,徐爱卿此计真名符其实配得上奸诈二字。哈哈准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