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684

分节阅读 6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建立一个以玥姨命名的慈善基金,专门用来帮助一些生了重病却没钱治疗的病人。”

“好这事很有意义”

大家都对楚琛的决定大为称赞,半响,赵芸琳朝着楚永宁说道:“还是儿子聪明,下次学着点,知不知道”

“好好好知道了知道了”

楚永宁苦着脸连连点头,其他人则暗笑不已。

中午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楚琛就告别了家人,驱车来到一家高档会所,这里就是今天王如洋他们聚会的地点。

跟着服务员来到一间会议室,虽然楚琛来的还算早,不过屋里除了王如洋之外,已经有几位客人了。因为是比较私人的聚会,大家基本都比较熟悉,此时,这些人边喝茶边聊着天,气氛相当热闹。

屋里的不是有钱又喜欢收藏的老板,就是实力不差的资深收藏家,因为不但知道楚琛的鉴定水平,对楚琛的身份背景多少也有些耳闻。因此,看到楚琛跟着服务员进来,大家都对他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寒暄了几句,王如洋就为楚琛和在座的几位相互介绍了一番。

其实,楚琛和这些人即使没碰过面,也都听说过名字。再加上他记忆力好,稍稍回忆一下,就能想起对方的风评和性格,这样交流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因此,没一会,楚琛和这些人就有说有笑起来。

等又来了两位客人之后,其中一位叫做田兴伟的老板,就提议先让楚琛帮忙鉴定大家带来的瓷器。

有些人反对说,既然是交流会,怎么可能在人都没到齐的情况下就开始呢

而有些人则认为,如果准时开始的话,时间有些来不及,因为每个人差不多都带了一幅字画作品前来,而字画作品的鉴定最费时间,到时又要留出一点时间探讨和交流,时间实在有些不宽裕。最后,有人还拿出前几次交流会的情况当例子。

听到最后,一开始反对的人也有些迟疑了,王如洋就说道:“反正离约定的时间也没多久了,就算让楚老师先鉴定,也没多大的关系。大不了,咱们自己再费点口舌嘛”

第一千零六十章交流会进行时

大家讨论了一下,最后都认同了王如洋所言,于是田兴伟连忙拿出一只锦盒,打开之后把盒子里面的东西,放到了楚琛跟前,笑眯眯地说道:“那么,就我先来吧,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田总,我说你刚才怎么那么起劲呢,原来是想拔个头筹啊要是前几次,那我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但今天嘛,我可比你来得早,这事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的”

“老田,看你这件器物应该是件定窑瓷器吧,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入在第一个呢,得压轴才行啊”

“就是,你看我这除了一幅画之外,就只带了一块玉佩,你就发扬一下风格,让下我呗”

看到田兴伟这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房间里好些人都笑着打起趣来,而田兴伟连忙满脸堆笑地连连向大家作揖,又说了无数的好话,大家才嘻嘻哈哈的放过了他。

楚琛正准备拿起田兴伟的东西鉴赏时,就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走了进来,他一边擦着汗一边跟大家道歉,说自己临时有事来晚了,不好意思云云。此人正是书画鉴定专家,区老的弟子鲁传雄。

王如洋连忙表示这都是他们临时改变聚会时间的关系,说抱歉的应该是他。

大家又寒暄了几句,楚琛这才把东西拿到手中观察起来。不过,他刚查看东西的胎质时,就轻咦了一声。

这是一件白釉玉壶春瓶,造型古朴端庄,外形轮廓生动典雅。温柔恬静。

此器,胎质洁白如玉。胎体轻薄。釉面莹润滑腻,光亮可鉴。瓶的整体图案为缠枝牡丹纹。采用划花艺术表现手法,划工细致,其缠枝牡丹花卉纹饰相当精美,线条生动自然流畅。应该是典型的定窑工艺。

看到楚琛脸上惊讶的表情,大家都好奇的围了上去,原来,楚琛之所以觉得惊讶是,是因为底部居然刻的是“周丹泉造”阴刻行楷款。

“这周丹泉是哪位啊”在场的一部分人并不怎么熟悉瓷器,另外一部分虽然平时也买。也就知道宋元明清的官窑,一时间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这时,田兴伟给大家解释道:“周丹泉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瓷都的一位仿定窑瓷的制瓷高手,在当时,他所制的仿古瓷往往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而客商多出重金争相购买,以至千金争市,供不应求。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周窑。”

马上有人笑着说道:“田总。我觉得你说的实在太夸张了一点,他做的再好,不也是仿品吗再怎么样也不能跟正品相比吧”

“这你就说错了。”

田兴伟说道:“虽然周丹泉确实做的是仿品,但他仿的好。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尽管他的仿品足以乱真。他也不以仿品来冒充真品,他说真话讲信誉;因为像他这样的高仿专家。经他之手仿制的仿品也是一件精美的藏品。”

“就好比咱们都知道的张大千,他仿的石涛作品和真品相比。再怎么便宜,也不会比真品便宜多少吧”

那人说道:“田总,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周丹泉是不是真如你介绍的这样,水平这么高超呢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为什么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而且我平时也没听说过哪里藏着他制作的瓷器”

田兴伟呵呵一笑,说道:“咱们先说周丹泉的仿制水平,这在石斋笔谈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说是,有一天,周丹泉去拜访他的朋友唐鹤征。他对唐说,听说你有一个古代的定鼎,能否给我一看唐鹤征拿给他,他边看边用手指量度尺寸,并将鼎纹摹下来藏起,然后把鼎还给唐太常,就分别了。

别后,他到瓷都半年后又去谒见唐鹤征,并对他说:“你家的白定炉鼎,我也得了一个。”

唐觉得很奇怪,拿自己所藏的和周丹泉的比较,居然一模一样,毫无差别。又把周丹泉的这只炉鼎放到自己装定鼎用的器皿之中,居然也俨然含缝。

奇怪之余,唐鹤征向丹泉鼎从哪里得来的,周丹泉告诉他:“不瞒你说,这只鼎是模仿你那只做的。”

唐鹤征非常叹服,就四十金买下,放起来以作副本。后来,一个叫杜九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对那只炉鼎梦寐以求,终于从唐鹤征的孙子那里以千金得到了周丹泉的仿古定鼎。

讲完了这个故事,田兴伟有些可惜的说道:“不过,周丹泉周丹泉仿制的瓷器,到现在就只有宝岛故宫藏有一件。正因为其作品比较少,这也造成许多人都没听说过他。而且,周丹泉毕竟是明代的仿古瓷高手,老梁你只搞书画,不知道也正常嘛,就像你去马路上问路人许道宁是谁,想来知道的也没几个吧”

“这到也是。”大家对田兴伟的话都表示认同。

这时,田兴伟对楚琛说道:“楚老师,就是因为周丹泉的作品比较少见,所以我才想让您帮忙把把关,看看对不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