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677

分节阅读 6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开车的男女一起去找老中医。

随后,老太太就和女子一起去买菜,女子趁机向老太太吹嘘老中医看病非常厉害,劝老太太说不妨一起到刚才那人问的地址去看看,就算自己觉得没病,让老中医看看也权当保健了。

老太太呼了很心动,最后就答应了下来。

正在这时,大爷的一位朋友正好走了过来,听说了这事,就奇怪的问那女子,他就住在女子住的小区,怎么平时都没遇见过她。

女子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随后便找了个借口跑掉了,这时老太太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了骗子。

说到最后,大爷就有些无语的说道:“就她这脑子,我平时都不敢把钱放她那保管,不过她到好,对这方面的事情特感兴趣,先前她表妹让她卖古玩,她也不跟我说,直接来了个先斩后奏,当时我听着都觉得后怕。”

“这不是好好的嘛”

老太太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再说了,这事上哪有那么多坏人,又正好被我遇到”

“大娘,您这想法真要不得。”

郑秋达接过话,说道:“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古玩市场上,为了几十上百块钱骗人的都有,您之前出售的东西想来应该不止这点钱吧这也是您遇到了小楚,换个买家不死命压您的价格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大爷对这番话感同深受:“说的对,如果不是这行太容易被人骗,我之前也不至于买过几件东西之后,就不打算买了。”

老太太也知道先前的事情,自己处理的有些鲁莽,不过听着大爷的数落,也有些恼羞成怒了,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行了行了我今后注意总行了吧”

见此情形,大爷也就不再多说,和楚琛闲聊起来,在这期间,他还介绍了一下自己。

大爷姓陈,他向楚琛问了几个古玩上的问题后,就把话题转到了郑秋达关心的那幅张照的作品上。

“郑老板,今天楚老师在场,我就再跟您说一下,那幅张照的作品,是我祖上好不容易传下来的,而且在那段特殊时期,还差点被人抄了,能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我也一直把它当作传家宝,想要一代代传下去。”

“当然,这件事情我多少也有些责任,要不是当初我喝了酒,有些犯迷糊,也不会答应老钱可以带着你过来看一看,这一点我要向你道个歉。”

郑秋达连忙摆了摆手,表示没关系,心里则非常遗憾,看来今天自己又要空手而回了。

郑秋达黯然的模样,陈大爷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正好楚琛也在,于是就以请楚琛帮忙鉴定为由,把那幅张照的作品,也和其它东西一起拿了过来。

这幅书法作品为张照的草书临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是其在唐广德二年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现在此作真迹已经失传,刻石存于西京碑林。

这幅草书作品,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确实是张照的草书风格,再加上张照的款识、钤印以及多位清代收藏家的鉴藏印,不但是幅真迹,也确实如郑秋达说的那样,是张照众多作品中的精品,颇为难得。

陈大爷听了楚琛对作品的称赞非常高兴,不过再看到郑秋达眼睛死死地盯着这幅书法的模样,心里也直打起了鼓,随后就连忙找了个借口把书法收起来,让老伴把东西放回卧室小心收好,不然他还真怕郑秋达突然情绪失控,出了意外。

楚琛看到郑秋达恋恋不舍还带着一些幽怨的眼神,暗自摇了摇头,不过古玩这行,像郑秋达这样的人也不少,到也没什么奇怪的。

觉得郑秋达这模样有些可怜,楚琛就说道:“老郑,既然这是大爷的传家宝,你就别老是惦记了,今后有机会,我帮你取一幅。”

郑秋达听了这话,立马来了精神,连连对楚琛表示感谢。楚琛的朋友和渠道可比他多的多,再加上张照的精品之作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凭楚琛的能耐,想要找到一幅还是非常容易的。

此时的陈大爷心里也松了口气,就郑秋达刚才那模样,他还真担心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就算郑秋达做事不会极端,他想到郑秋达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传家宝,肯定还是会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楚琛的表态,他才彻底的放了心。

:感谢“阿亚诺”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五十章木版水印

接下来,郑秋达拿出几件祖传的东西请楚琛点评了一下,不过这几件东西都比较普通,只有一件乾隆山水彩瓷瓶,还算不错。

可惜的是,这件瓷器并不是官窑,只是一件做工都比较精致的民窑作品,市场价值也就一两千而已,但如果换个官窑的身份,这件瓷器的价值估计就能上万,这也算是民窑的一点悲哀之处吧。

虽然自己的东西并不是精品古玩,不过对郑秋达来说,就算它连古玩都不是,也是祖上传下来的物件,自己必须好好的保存下来,争取能够完好的留给下一代,算作家族历史的见证。

这时,郑秋达把一只箱子拿了出来,打开之后,楚琛一看,只见里面是一个玻璃罩起来的小箱子,箱子内部展现的是旧时京城市井胡同的场景。

古朴典雅做工精细的手工四合院围墙,将热闹的市井与幽静的院落悄然分开,而院外则展现了洋车、冰糖葫芦、磨刀师傅、脚夫、下围棋、遛鸟、抖空竹等等您所了解与不了解的京城民俗。

整个场景虽然小巧,但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欣赏都值得玩味,特别是那些艺“人”,还都是一只只看起来活灵活现的小猴子,更增加了作品的趣味。而这正是京城的传统手工艺品“毛猴”。

说起毛猴,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这种京城独有的民间艺术品,相传出现在清代同治年间。

当时,京城有家药铺的小伙计受到帐房先生欺负。他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帐房先生”。

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就这样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现在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眼前这些玻璃箱里的这些小猴子,浑身布满密密麻麻的棕色或白色的细绒毛,通体稍有些透明,乍一看。还以为是真毛猴儿的标本,制作的非常逼真,不但把猴子的机敏和活泼都表现了出来,也体现出了作者非常高超的手艺。

看到这些袖珍小猴,楚琛就笑着说道:“大爷,您这套毛猴制作的非常不错,取景设计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到位,是我这些年之中看过的做的最好。最有味道的毛猴作品了,很有收藏价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