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655

分节阅读 6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市场的葫芦大致分为把玩葫芦、观赏葫芦、烙画葫芦、异形葫芦、鸣虫葫芦等等。

王如洋的这只葫芦,就是烙画葫芦,烙画葫芦顾名思义,上面的图案是被改造后的电烙铁灼烫上去的,所以仅有黑色。

上面的画主要分为:风景,人物,动物,古代神话,古代灵兽如:龙,凤,麒麟,三脚乌鸦等等一些吉祥图案。

这只葫芦的主题纹饰是福禄寿三仙,绘制的相当精致,楚琛用游标卡尺量了一下高度,通体在42厘米左右,应该说,这种高度的手捻葫芦虽然并不小见,但在需要用电烙铁绘画的烙画葫芦中,却并不多见。

想想看,要在42厘米的东西上作画,如果作者没有一手高超的技艺,想要绘制完成,而且还要体现出艺术价值,肯定非常困难。

楚琛把手中的葫芦欣赏了一番,笑道:“王先生,您选的这个烙画葫芦很不错。”

自个儿的东西能够得到楚琛的肯定,王如洋相当高兴,他向楚琛拱了拱手,说道:“还请楚老师指点。”

“那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楚琛解释道:“首先,您这只葫芦的壁厚而且润滑、光泽度好,这种葫芦随着时间的久远会自动变色。像这样的葫芦存世时间长,只要不摔是不会坏,能够长时间保存。”

“而且,这样的葫芦烙画效果也很好,烙迹也会随着时间的久远呈现铜色而百原来的黑色。而质地不好的葫芦壁薄易损,没有光泽不说,时间再久远也不会变色,烙上去的痕迹只是黑道道不会出现铜色烙迹”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出发寻宝

说过葫芦的质地,楚琛又谈了一下判断烙画葫芦好坏的其它两个因素,葫芦烙画的技巧以及葫芦烙画的构图和内容。而在这两方面,王如洋的烙画葫芦也也都非常优秀。

听了楚琛的解释,王如洋相当的高兴,周文平在旁边就笑着问道:“老王,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手捻葫芦了”

王如洋笑道:“我也是受我老丈人的影响,前段时间他看到朋友玩手捻葫芦,也买了几个玩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还让我也玩。不过你也知道我一直喜欢的是书画,对手捻葫芦一点都不懂,就一直没买过。”

“这只葫芦还是我刚才看完热闹过来的时候,正好在一个小摊上看到的,觉得不错价钱也便宜就买了下来。没想到能得到楚老师您的肯定,真是意外之喜”

其实,王如洋之所以买下这只烙画葫芦,除了确实看它比较顺眼之外,另外主要也是因为他每回去老丈人那,老丈人总是问他有没有买手捻葫芦之类的问题,这让他多少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干脆买一个充数,却没想到得到了楚琛的肯定,这让他非常惊喜。

许多人对古玩的喜爱,都是从自己得到一件不错的藏品开始的,此时的王如洋正是如此,而且他喜欢随缘,不经意买的手捻葫芦居然是件好玩意,让他觉得自己今后收藏手捻葫芦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王如洋又问道:“楚老师,那如果是平常的手捻葫芦。我应该怎么选择呢”

楚琛笑着回道:“手捻葫芦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当然也是越小越好。一般手捻葫芦都在8厘米以下。多数高度在46厘米,而精品手捻葫芦而是3到5厘米的大小。当然。个头的大小最好适合自己手掌,以手握舒适为好。”

“另外,一只漂亮小巧的葫芦拿在手里把玩,首先愉悦的是自己的心境。所以挑选手捻葫芦时,除了大小还要仔细观察葫芦的整体外观。这一点就有烙画葫芦的挑选差不多了,而且还要注意看有没有刮痕之类,表皮要干透。”

“手捻葫芦虽然不贵,但至少也要好几块钱一个,现在连菜都有人弄虚作假。更别说手捻葫芦了。因此,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有些表皮过于白的葫芦有可能是药水浸泡过,所以,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说到这,楚琛指着王如洋的那只葫芦,说道:“其实,您这只葫芦,有一点非常可惜。”

“哪一点”王如洋连忙问道。

“手捻葫芦有别于鸣虫葫芦的最大特点就是天生带有龙头。我说的龙头,就是葫芦上端的蔓藤,评判葫芦的品质好坏首先要有好的龙头。”

楚琛说道:“葫芦原本自然天成,独特的造型与生长的蔓蒂造就了栩栩如生别的趣味。所以挑选手捻葫芦时一定要有龙头,否则葫芦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像您的这只葫芦,以前应该是有龙头的。不过不知道因为什么割掉了,这一点从痕迹上就能看的出来。”

“好在。您这只葫芦的绘画方面很不错,价值虽然有些影响。到也不是太大。”

听到这里,王如洋连忙把葫芦放到眼前一看,发现确实如楚琛说的那样,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如果也明白,这只葫芦便宜也是有便宜的道理的。

这时,周文平问道:“老王,这只葫芦你花了多少钱”

“这个数。”王如洋比划了一下。

楚琛笑道:“还是挺便宜的,遇到喜欢的人,高个两三倍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之所以能够高这么多,也是因为基数低。

王如洋连连摆了摆手,笑道:“这只葫芦我准备收藏起来,并没有转让的打算。”

难得第一次出手,就买到了一件小极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而且王如洋也不缺几百上千块钱,他当然不会把葫芦出售了。

聊了一会手捻葫芦,王如洋笑容可掬的说道:“楚老师,我今天过来,其实是想请您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一个小聚会。”

“什么聚会”楚琛问道。

王如洋笑道:“就是我和几位藏友之间办的一个小聚会,期间估计会有一些交易,所以就想请您去帮忙点评一下。”

楚琛说道:“王先生,您收藏的主类是书画,我在这方面不是很精通啊”

王如洋笑吟吟的说道:“楚老师,您实在太谦虚了,上次您去京城电视台录制节目的时候,我正巧也在,您对那同幅字画的点评,我可是相当的佩服的。”

楚琛闻言笑了笑,那次电视台请的那位书画鉴定专家,也不知道中午吃了什么,下午就一直拉肚子,于是就让他客串了一下。

王如洋接着说道:“而且,那天我们也请了区老的高徒鲁传雄鲁老师,到时您主要负责瓷器这一块就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