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597

分节阅读 59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而这只笔筒上也有,诸如此类,都可以证明这是一件崇祯青花瓷真品嘛,不但是真品,而且还是珍品,可以说是我见过的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当中最好的”

说到最后,许老的脸上就情不自禁的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一般来说,民窑瓷器没有官窑瓷那么不惜工本,同时精品数量也比较少,但由于殖民主义的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国际市场对瓷都瓷器的需求。这也使得,从明中期开始,瓷都民窑生产突飞猛进,而且民窑之间的竞争也促使进了行业的发展。

到了崇祯时期,战乱四起、朝野动荡,瓷都官窑瓷器生产因朝廷而处于停烧状态,大量制作官窑瓷器的优秀工匠流入民间,加入到生产民窑瓷器的作坊中,民窑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为民窑瓷器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明末清初时期瓷都窑业制作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

当时作为高档瓷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文人、官宦,他们的审美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瓷器的造器与装饰图案,从而令瓷器成为反映社会变迁的直接载体,明显地在瓷画中留下他们的品味。

作为文房清玩之一的笔筒,于此时期突破传统材质的局限,以瓷为胎,开始大肆烧制,并且纹饰题材刻意迎合社会风尚的需求。其中以人物类的题材最具特色,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与鲜明的文人意趣。

但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再加上总体制瓷业的衰落,能够流传下来的崇祯时期比较出色的青化瓷器还是比较少见。

像眼前这只笔筒,器型硕大,高度和直径都有二十多厘米,而且无论是胎釉还是画工等方面,都不输官窑瓷器。

特别是画工,一幅山水人物图,构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轮廓线条清晰。全景犹如一幅长卷的水墨山水画,笔意生动,笔触纤细精致,青花发色鲜丽明快,具有明、清交替的时代特征,实在是一件崇祯青花顶级上品。

也正是如此,许老说到最后才显得那么激动,同时也难以相信,这么一件珍品青花瓷会是仿作。

好在,许老也知道论瓷器方面的鉴定,楚琛应该要比他厉害一些,等他心情平复了一些之后,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小楚,真是抱歉啊,刚才实在太激动了,不过,你怎么会觉得这只笔筒是仿品呢”

第九百三十三章赔礼续

楚琛苦笑着回道:“许老,说实话,我也不太能够肯定这是不是仿品。”

这只笔筒做的实在太逼真,如果不是异能一直没出过错,另外他觉得釉色方面确实有些问题之外,他同样也不会相信这只笔筒会是仿品。但做的如此逼真,也让楚琛难以给出判断其是赝品的理由,他总不能说是异能给出的结果吧

许老闻言有些奇怪:“那你怎么觉得这会是仿品啊”

楚琛说道:“因为我家里有两只山水人物瓶,和这只笔筒的画法和景致是一样的,只有细节方面稍稍有些差别,更关键的是,那瓶子都是留的张火泥的款识。”

“张火泥”许老听了这个名字,脸上顿时就露出了震惊之色,过了半响,他才回过神来,连忙又问道:“真得是张火泥”

楚琛认真的说道:“我已经仔细辨认过了,确实就是他”

许老知道楚琛应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再说了,东西都是楚琛自己的,他又何必故意把真的说成假的

随后许老又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只笔筒,喃喃的说道:“这会是仿品应该不会吧”

说到这,他又沉思了起来,过了半响,他才开口道:“小楚,你说你那两只瓶子会不会是张火泥照着这只笔筒来制作的”

楚琛现在也只能顺着许老的说法,点了点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您觉不觉得这只笔筒的包浆有些不太对劲”

一般来说,要鉴识真正的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的器物,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

经楚琛一提醒,许老再仔细打量时,确实觉得笔筒的包浆看起来没有那么厚重,他想了想,说道:“包浆确实不太到位,不过有没有可能。这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闲置起来,因此包浆才没形成到位呢”

前文说过,瓷器上的包浆是由于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所以,如果人们没有天天去把玩、去擦拭。尤其是古时候空气洁净,一年中大概只要拂尘数次,也就更难形成“包浆”了。

如此一来,这只笔筒的包浆不到位,也是有可能的。

楚琛说道:“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许老。这可是日常用具,而且这么漂亮的一只笔筒,换您的话,您会不会经常把玩擦拭”

许老闻言一怔。这才想起来,笔筒可是文房用品,一般人得到这么一只制作精湛的笔筒。怎么可能会一直放着不用当然,搁着不用的可能性到也不是没有。但并不大。

想到这里,许老也理解楚琛的判断了。如果单单是包浆的问题,那么仿品的可能性并不高,但再加上一对景致基本一致的瓶子,又和张火泥这位制假高手有关,也难怪楚琛觉得笔筒是仿作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许老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小楚,这只笔筒就算是仿作,想要证明也比较困难,你准备怎么办”

楚琛呵呵一笑道:“先带回去让我师傅看一下吧,如果他也找不出破绽,那就只能用仪器鉴定了,不过用仪器鉴定还需要取样,我暂时还有些舍不得。”

“这到也是,不过如果有了结果,可要告诉我一声”许老笑了笑,别说楚琛舍不得,就算是他同样也舍不得,而且到时经过鉴定,如果是仿作那还好,万一是真品,那多少会留下一些遗憾的。

楚琛点头道:“那是肯定的”

把笔筒放回盒中,楚琛就打开了下面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物件。其上部为杯状,器身刻乾隆御制诗文,下面则为一只牛首,眼瞪大如铃,牛角竖立,双耳外张,虎虎生威,颇具帝王之势。

“咦,这是什么”看到这么一件奇物,吴可相当的惊奇。

“上面不是写着嘛,这是周兕觥。”楚琛笑着说道。

“这是兕觥好像不对吧”吴可把东西打量了一番,觉得和也见过的兕觥根本不一样。

觥是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酒器。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有:“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的句子。此处所指觥筹即类似的器物。

许慎说文称“觥,兕牛角可以饮者也。”可知其原型是用动物角做成的饮器,类似现代游牧民族仍然使用的牛角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