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589

分节阅读 5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定、金陵两大竹刻流派截然不同的艺术风采。”

说到这里,许老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那么,知道了张希黄竹雕的特点,咱们再来看看这件希黄落款的笔筒,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这只笔筒的雕工是不用多说了,确实非常的精湛,但我觉得还达不到张希黄的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请看,这笔筒上的山石虽然也用的是披麻皴的技法,但在火候上却要欠缺一些,另外,这此树木的表现也略微繁琐了一些,与张希黄的简约有些背道而驰的意思。还有”

许老把笔筒雕刻手法上的区别,跟大家介绍了一下,随后又说道:“留青一法乃取竹材之筠,刻纹为饰,剔除纹外之筠,留竹肌为地。竹筠之纹饰,约略高于竹肌。竹筠为竹材之肤表,色杏黄,年久则显蜜蜡黄。竹肌呈刷丝纹,愈久色愈深,渐近琥珀色。”

“因此,如果这件作品是真迹,那么就应该竹肌红润,色若琥珀,但明显这只笔筒的材质,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综上所述,我觉得这只笔筒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仿作,不过,虽是仿作,但雕刻技艺如此高超,也是分外难得。”

“像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很可能是当时名家的仿作,可惜的是,我在记忆当中没有找到相应的名家,不然这只笔筒还可以增色不少。”

说到最后,许老有些遗憾的把笔筒摆回了原位,也不知道他是遗憾没有找到真正的作者,还是遗憾这不是张希黄的真迹,或许两者兼有吧。

许老觉得遗憾,那些认为东西是真迹的人,也同样觉得非常遗憾。还有笔筒的主人更有些捶胸顿足的意思,哀叹自己怎么就打了眼。

许老的讲解,让楚琛受益匪浅的同时,对于大家都信服许老的判断也非常羡慕。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许老讲的面面俱到,他们反驳不了,另一方面,许老常年积累下来的威望,也让大家对许老的判断没有一丝怀疑。

要说,就凭楚琛现在的水平和他的强闻博记,做到许老刚才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但就是因为他的声望太低,讲的再好,最后也难免没有人怀疑他的判断。

当然,楚琛现在只是稍稍有些羡慕而已,他相信,长此以往,随着大家越来越了解他的鉴定水平,用不了多久,他的声望应该就会匹配他的实力。

接下来,十数件宝物陆续登场,有犀角槎杯、宋代古玉、唐代青铜镜,以及名家字画、明清青花等等。

这些器物之中,有真有假,其中真品全都是与会者参与斗宝的藏品,而几件赝品之中,除了许老他们故意拿出来的之外,另外也有与会者的藏品。当然,这几件赝品无一例外都是仿的很逼真,不然许老他们也不会拿出来让大家探讨了。

:感谢“hy1014”投的月票

“翻不起浪”的打赏

第九百二十一章花鸟四条屏

交流会让楚琛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的同时,也渐渐的到了尾声。

王老为大家讲解了一件青铜器后,就笑着说道:“好了,下面有请毛老,为大家揭开本次交流会最后两件藏品。”

说话间,毛老也快步走到展台前,让下一件藏品露出了真容,却是四幅书画作品,楚琛抬眼望去,觉得应该是四条屏。

“这是朱耷的花鸟四条屏,现在各位可以上台来近距离观赏了。”

“什么八大山人的四条屏,真的假的”

“刚才那件铜鎏金香炉已经是赝品了,这件应该是真迹”

“这不一定吧”

“好了,你就别不一定,不二定了,是真是假,看过不就知道了嘛”

楚琛去年的时候,就得到过一把八大山人荷石栖禽图的纸扇,单单那把扇子,市场价值现在最起码已经百万了,上拍卖会那更是众人争抢的目标。

一把扇子都这么珍贵,现在蔚县台上的可是四条屏,也难怪大家会这么激动和不敢置信了。

在众人的迟疑之中,有几位手脚快的,已经冲到台上近距离观察起来了。而在此期间,楚琛发现柴平乐和坐在他身边的那位青年,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笑意。

见此情形,楚琛猜想,这四条屏很可能就是柴平乐的藏品。

好不容易遇到一组八大山人的作品,大家的激动和热情可想而知,现场有人人都想一直在台上不下来了。就算被朋友提醒了,也是一步三回头。脸上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越来越相信。这组四条屏应该就是真品。

赵学义鉴赏了作品后,从台上走下来,一边走,嘴里也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等他坐回原位,他就感慨道:“不愧是八大山人,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画”

正准备上台鉴赏的吴叔听见这话,就问道:“你确定是真品了”

赵学义呵呵一笑道:“无论从纸张还是书画的技巧来看,我觉得应该是八大山人的真迹。当然,我鉴定书画作品的水平实在登不上台面,是真是假,一会还是听听小琛的见解吧”

楚琛摆了摆手道:“赵叔,这书画鉴定我也不在行,咱一会还是听听毛老的意见吧”

楚琛这么说,并不是在谦虚。

在艺术品这茫茫的市场中,古董文物可以说琳琅满目,赝品也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其中书画的分辨更是难上加难。

前文也提起过,这书画鉴定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学问,需要一定的书画阅历、文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在现代的文物鉴定中。书画鉴定又是唯一一种不能以科技手段完全替代目鉴的文物门类。

科技鉴定在书画中,只能证伪,而不能证真。比如一件标榜为宋代苏东坡的书画。通过仪器检测纸张、墨迹、印泥等材料是宋代的,也不能确定这件作品就是苏东坡的。还需进行书画风格的比对、时代气息的考量和个人笔性的研究等方面。

这是因为宋代以后的人也可以用宋代的材质创作书画,但如果检测纸质等材料是宋代以后。则可断定此作为伪作。

而要证明一件作品是真迹,除了材质必须到那个年代外,还必须对书画家的个性风格、印鉴款识了然于心,有时候还需要借助大量的文献考据来做辅助证明。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据,楚琛相信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书画鉴定仍然需要依靠专家的经验来进行判断。既然主要取决于经验,难免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制约,因而也就使书画鉴定成为所有文物鉴定中最难,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门学问。

楚琛之前在刘老家中,也遇到过书画鉴定方面的难题。

有一次,钱老带着几位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带了一幅唐寅的作品前来让刘老帮忙鉴定。刘老在鉴定之前,先让他们各抒己见,结果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就连钱老也不例外。

最后,刘老鉴定完了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几位专家还是不认同,最后也只能不欢而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