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523

分节阅读 5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一个多亿的价格,还是一个相对便宜的价钱。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这和“松石间意”琴是北宋宋徽宗的御琴,对比当时的我国书画的行情,齐白石的书画已经能够拍出4亿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一张小小的局事帖,2009年的时候也拍出了109亿元。

你想曾巩写的一张字的价值,能和当时皇帝使用的一张琴相比吗所以从这点上说,大家都觉得,古琴的价格还是便宜了。至于说什么拍卖纪录,大家都对此很不以为然,如果现在楚琛眼前的这张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话,别说136亿,拍出136亿他们都不会奇怪。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楚琛听了吴可所言,就笑道:“你还真是个小财迷”

“我就是财迷,你有意见啊”吴可向楚琛做了个鬼脸。

楚琛笑道:“我当然不会有意见,它的价值越高,我当然也越高兴啦,不过,你为什么就只把它当成是唐琴呢,难道就不能更久一点”

“还要久”吴可显得有些讶然,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是南北朝,还是两晋至于说两汉三国,应该不可能吧,哪有什么木材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再说了,存放了那么久的木材,肯定会酥松,哪有这张琴这么重啊”

说着,她掂了掂琴的重量,确实不轻,又在琴面上敲了敲,发现从声音来看,一点酥松的感觉都没有,这不但让她觉得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不可能比唐代更远,连是不是唐代的琴她都有些怀疑了。

楚琛说道:“从这张琴的材质来看,确实不像年代久远的样子,但古代的材料可是比咱们这时丰富,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或许当时的制作者找到了一种可以把琴保存的很久的方法呢”

第七百九十七章绕梁

吴可听了楚琛所言,就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怎么,我的脸上长花了吗”楚琛摸了摸自己的脸,有些诧异的问道。

吴可闻言“咯咯”娇笑道:“你的脸上如果能够长花,到是千古奇事了,我只是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一定要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一定就早于唐代呢是不是你发现什么线索了”

楚琛笑道:“你想知道什么线索,看看背面的铭文不就知道了吗”

“对啊我怎么忘记还有铭文这回事了”

吴可恍然大悟,随后连忙把琴身翻了过来。

古琴的构造还是非常讲究的,“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一般琴的名称都刻于龙池部位,不过吴可一看就有些傻眼。因为上面虽然有铭文,但却是金文。她根本看不懂。

楚琛看到吴可看向了自己,就笑着说道:“这龙池上面刻的是绕梁两字。左右刻的是余音绕梁这四个字。”

余音绕梁,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一位叫韩娥的女子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眼睛瞪的老大。目瞪口呆的惊呼道:“阿琛,你是说,这是四大名琴中的绕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楚琛点头道:“它上面是这么写的,至少这张古琴的名字,应该就是绕梁。”

吴可十分错愕的说道:“绕梁不是被楚庄王命人打碎了吗这是仿品吧”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

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明明一张传说中已经碎为数段的琴,却又出现在了面前,而且琴的模样也不像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样子,吴可当然有理由怀疑这张琴确实是件仿品。

楚琛点头道:“如果照传说,和材质的氧化程度来看,这张琴确实有可能是仿品,但咱们鉴定可不能想当然,无论真与假,都必须要找出相应的证据才行。”

吴可问道:“那咱们怎么鉴定它的真伪呢”

楚琛说道:“一般来说,就是看它的纹断、样式,另外,还有材质、铭文之类。”

吴可点了点头:“哦,纹断咱们看过了,那么现在就是要看它的样式了对了,琴有多少种式样来着”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楚琛摇了摇头道:“古琴的形制,最初为礼器“铖”的外形,系五弦,传说系神农氏为沟通天人所制之神器。琴的式样繁多,钧天斫琴录中记载有一百多种琴的式样,最常见的是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等式样。”

吴可把眼前的这张古琴仔细打量了一番,随后说道:“那这张古琴是什么式样,我爸以前给我买的古琴是仲尼式,这张古琴和我的一点都不像,看起来反而像你买到的那把青铜铖,难道这张琴真是绕梁”

楚琛说道:“是不是绕梁还真不好说,不过从琴的式样来看,应该是最早的古琴式样,至于你说的仲尼式,是晚唐才出现的一种式样,主要是因为当时程朱理学的流行,推行儒学,推崇孔子,所以才有了仲尼这种款式,直到宋代的时候才流行开来。”

“是这样啊”吴可以前还真以为仲尼式就是孔子创造的,随后她问道:“那这张古琴的式样到底是哪个朝代才有的呢”

楚琛摊了摊手道:“我对古琴的研究实在不深,所以我也不知道,这种样到底是不是周朝那时的古琴样式。”

“那咱们说说这把琴的质地和铭文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