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353

分节阅读 3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我们老板说的这样,毕竟我们老板不可能和钱过不去吧,您说是不”

孙大有听老五这么说,心里也已经相信这个事实。这让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东西他是准备送给楚琛的,最后搞得好像是上门推销一样,实在让他的脸上有些难堪。

楚琛一眼就看出了孙大有的想法,他微笑着说道:“孙老,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呢,像这样的鼻烟壶可是非常难得的,我平时就是想买也买不到,却没想到您会送上门来。难怪我今天出门的时候。看到门前有喜鹊在叫”

虽然知道楚琛说的比较夸张,不过孙大有心里确实不像刚才那么尴尬了,他笑呵呵的说道:“楚老板,您喜欢就好。不过这价钱嘛,肯定不能像您说的那么贵,毕竟您说的是市场价。咱们之间可是友情价嘛”

“那我就先谢谢您老了”

楚琛朝他哄手谢过之后,说道:“不过这价钱的事情。还是等我把下面一件东西看完了再说吧”

孙大有点头道:“行,你尽管看。不过这盒子里是幅画,可能是早年保管方面的问题,上面有几个蛀孔,本来我都不想拿过来的,我儿子说这幅画看上去好像年代已经很长了,让我带过来,说兴许您会喜欢如果是件破烂的话,您可别在意啊”

“不会,不会,您老别多心了”

楚琛笑着摆了摆手,随后把盒盖打了开来,里面放着的是一张折叠起来的画纸,看起来确实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而且因为保存不善的关系,画纸上面看上去有些霉点和蛀孔,好在情况看来不是太严重,让楚琛的眉头松展了不少。

小心的把纸张展开,画卷上的内容顿时就映入了众人的眼帘,不过当大家看到内容时,全都大吃了一惊,周文平更是惊呼了一声:“枯木竹石图”

大家之所以这么惊讶,正是因为画卷上的内容,和苏轼所作的枯木竹石图非常的相像。

整个画面除了旁边的两处题跋之外,只作一枯树,树下几根细草,一顽石如拳,石后一二稀疏小竹。

那棵枯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主杆曲而歪斜,在主杆的三分之一处,有一粗枝折断,三分之二处主杆大方向不合常理的扭曲缠绕,树梢极力向上,极象鹿茸的造型,那奇怪的模样好似胸中盘郁一般。

苏轼,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一般来说,大家都注意的是苏东坡的文学上的造诣,把他称为我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之高,并不在文学成就之下。而在我国绘画史上,苏轼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的许多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苏轼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与表兄文同、挚友米芾等共同提倡的“士夫画”,即文人画。他们的宗旨与追求相当明确,主要是反对院体重工整、精丽的风格,主张逸笔草草,不着力求工。

“士夫画”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求诗、书、画融为一体,使绘画文学化,开辟了我国古典绘画中文人画传统理论之先河。

不过可惜的是,在苏轼的诗书画作品中,画作传世的很少,就说周文平惊呼的枯木竹石图现在就已经流往了岛国,难得一见,让楚琛等人甚感遗憾,这也是为何大家会那么惊讶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上吴叔就皱着眉头说道:“不对,这虽然和枯木竹石图很像,但一些画法和技巧却有所不同,而且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太一样。”

1079年,苏轼的政治对手,断章取义地引用苏轼的诗句来罗织政治罪名,导致了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一次,如果不是宋神宗祖上有“不杀文士”的遗训和他骨子里对苏轼才华的欣赏,苏轼难逃此劫。最后,苏轼被贬黄州。

而枯木竹石图正是因此而生,画卷之中充满了悲观抑郁的情绪,让人看久了都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但眼前的这幅画,除了悲观抑郁之外,其中更是包含了极其凄恻苍凉之意,就好像是一个风烛残年,拖着病弱之躯的老者,即将离开人世一般,看的楚琛他们的心中都不断的升腾出抑郁悲凉之意,很是难受。

不过,很快大家就有了发现,明白了为何这幅画会有这样的意境,因为从旁边提拔的诗词来看,苏东坡当时画这幅画的时候,已经是命不久矣,而那首诗词,正是他写的绝命诗。

为什么苏东坡临死之前会画下这幅作品并提诗这让大家觉得非常奇怪。

当楚琛看到另外一人的提拔,才恍然道:“原来这幅画是苏东坡临死之前送给黄庭坚的”

“这苏东坡怎么想到临死之前,会送一幅这样的画给黄庭坚”老五奇怪的问道。

“苏东坡送黄庭坚这么一幅画,到也正常”楚琛想了想后,说道。

当初,苏轼第一次在黄庭坚的外舅孙觉坐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就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

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

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

七年后,因为新帝登位,苏轼似乎时来运转,与黄庭坚同被招回京师,两人神交已久,却初次相见。不过好景不长,接下来几年,两人又陷入了,最后更是双双被贬。

最后,苏东坡临行前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成为诀别。

听了楚琛的述说,老五就为黄庭坚叫屈道:“这苏东坡简直就是个丧门星,黄庭坚好好的一个人,因为和他相交,最后居然搞成了这个模样,实在太可惜了”

“你这话就不对了”吴叔笑着说道:“我觉得,两人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太直,根本不适合呆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最后,才会同病相怜的结束了仕途”

“唉还是好人没好报啊”孙大有在旁边感叹道。

大家摇了摇头,这政治上东西,往往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有人会管对方是不是好人

“那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老五还是接着刚才的问题。

楚琛说道:“我觉得可能是苏东坡临死前的诉苦吧,他这一生实在太过坎坷,也一直郁郁不得志,心中的压抑可想而知,而黄庭坚的遭遇和他可谓是同病相怜,再加上两人又惺惺相惜,所以是个很好的倾述对象,很可能就是因为如此,他才画了这幅作品送给对方”

第五百三十九章报复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