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306

分节阅读 3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莹润透亮,抚摸釉面似糯米感,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某些地方有黑色锈斑,纹饰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

从这只碗上显露的种种特征,楚琛可以肯定它就是一只真正的元青花碗,等到碗的温度凉了一点,杜厚就迫不及待的拿起这只元青花松竹梅纹碗看了起来。

这几年随着元青花的拍卖价越来越高,市场上对元青花也越来越追捧,不过这其中许多人其实还存在着误区。元代和其它朝代一样,都有大量的民用瓷,因此,元青花其实也是有着出口型和民用型这两种类型的。

民用型因为是普通老百姓使用的,虽然从工艺特征来看,和出口型的元青花有些相像,不过往往做工随意和器型也不规整,像这种瓷器一般价值并不高。

而真正珍贵的是出口型的元青花器,这些瓷器的存量非常的稀少,而且做工相当的细致,像楚琛的那件元青花和眼前的这只元青花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此,购买元青花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有些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就拿那些民用的元青花器当了宝贝,以为收到了“国宝”,而最后往往是失财又失意。

杜厚仔细的看了手中的青花碗良久,最后还是杜老夫人喊三人吃晚饭了,才回过神来,他一看时间都快要将近七点了,连忙满脸歉意的说道:

“真是抱歉啊,一下子就看入了神,走走走今天晚上咱们得好好喝一盅”

大家非常热闹的吃了一顿晚饭,可能是因为刚才意外得到了那只元青花碗实在高兴,平常都一直控制着自己酒量的杜厚都连喝了好几杯酒,要不是杜老夫人夺下了他手中的酒杯,估计他还得喝下去。

好在人的心情一好,酒量也上升不少,杜厚虽然比平常多喝了几杯,不过到也没有喝的醉醺醺的,只是脸色有些发红,头脑和说话时的吐字都依然很清晰。

吃过了晚饭,楚琛和吴叔就准备告辞回去,不过杜厚一定要让楚琛和吴叔留下来住在这里,两人再三推辞他都不同意

第四百七十一章做客供春壶

本来楚琛是打算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回京的,不过因为“张火泥”的事情,估计还要再等个一两天才能走,这样回去了也没什么事情,再加上盛情难却之下,楚琛和吴叔也只能答应下来。

杜厚非常客气的给楚琛的杯子倒满了茶,随后感激的说道:“小楚啊,今天我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话,很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我当初好奇之下在小摊上买的这只青花碗,会是一件真正的元青花”

楚琛连连摆手道:“运气而已,而且如果不是您的这只碗有自己有内容,我也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

杜厚对此也没再多说,微微一笑道:“你们先在这里坐一会,我去去就来”随后他就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向屋内走去。

片刻之后,杜厚就捧着一只锦盒走了出来,随后小心的摆在茶几上,一边把盒盖打开,一边笑着对楚琛道:“小楚,你这次帮我圆了个元青花的梦,我也无以为报,这把我早年间得到的珍品紫砂壶,就转让给你吧”

楚琛和吴叔听到杜厚这么说,当即就知道这把紫砂壶应该不简单,于是全都好奇的往盒里看了过去,不过当两人看到那把紫砂壶独特的形态时,就不禁有些发愣。

过了半响,楚琛才回过神来,有些不也置信的问杜厚道:“杜老,这是供春壶”

杜查出摊了摊手道:“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一把供春壶,但供春壶实在名气太大了。而且他的壶比较少,就算是现在被认为是真品的那几把壶,争议也比较大,我这把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供春壶还真不好说这把壶到底真不真,还是你们看过之后咱们再来讨论吧”

楚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很客气的让吴叔先看,吴叔也没有推辞,戴上手套小心得拿出盒中的紫砂壶,就仔细打量起来。

说起紫砂壶,供春的名字不管是在紫砂壶艺人。还是广大紫砂壶爱好者的耳中。都可谓是耳熟能详。

供春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人,又称作龚春,他原先是学宪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与苏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进士。后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此人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之人。

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读书宜兴金沙寺。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发觉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了“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

后来供春技艺有加,再加上其主人吴颐山的原因,最后终于让他成为紫砂壶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家,坐定了祖师爷的位子。

也正因为如此供春壶特别珍贵,从明代后期以来的几百年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奇珍异宝。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不过供春壶传世稀少,见于著录者不过三把,其中最有名者乃旧为宜兴乡贤储南强所藏,即是现藏于京城的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树瘿供春壶。。

而此时吴叔手中的那把紫砂壶同样也是一把树瘿壶,壶如其名,壶身作松树瘿瘤状,壶把做树枝分叉状,而壶盖却并不是博物馆那把树瘿壶那样是瓜形的,而是普通的圆形盖,只是表面也同壶身那样凹凸如树瘿,和壶身相配,就有如一个整体。

其实博物馆的那把树瘿壶的壶盖也不是原配。那把壶是储南强先生于1928年在一处地摊上购买到的。他经多方调查考证,了解到此壶曾收藏于清末大藏收家吴大澄家。他认为此壶是供春壶真品,不过盖是清末制壶名家黄玉麟后配的。

画家黄宾虹见此到壶后,认为黄玉麟后配盖是“张冠李戴”,就请民国时制壶名家裴石民先生重配树瘿形盖,并为之题了记。

也就是说,到底树瘿壶的壶盖原先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而且供春制壶比较随意,因此两把真正的树瘿壶对比起来应该也不可能会是一样的。

吴叔把手中的树瘿壶看了又看,过了良久才把壶放回了原位,见此,杜厚连忙问道:“小吴,你觉得这把壶怎么样”

吴叔呵呵一笑道:“我觉得这把壶的神韵很是到位,是供春壶的可能性很高,至于到底如何,还是等小琛看了之后再说吧”

楚琛点点头,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把壶从盒里拿出来,仔细打量。

这把壶造型古朴精工,通体自然古朴,虽然和博物馆的那把同为树瘿壶,但表面看起来却并不相同,两相对比的话,看起来就好像是两把截然不同的树瘿,当然,因为供春的壶是全手工捏制的,如果两把壶外貌相同,那肯定至少其中有一把壶是赝品。

这把壶咋看之下以为胎体厚重,但当楚琛把壶拿到手中时,却感觉相当的轻,打开壶盖细细观察,也可以看到壶盖确实很薄,完全体现出了供春壶质纯薄坚实的特点,另外壶柄旁还有刻有“供春”二字。

楚琛也和吴叔一样,良久之后,才把这把供春壶给仔细观察完,最后又使用上了异能,而结果也让相当的令他惊喜。

“小琛小楚,你觉得这把壶怎么样”看到楚琛也看完了,吴叔和杜厚就异口同声的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