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301

分节阅读 3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我就很开心了”

“第一次拜访,这都是应该了”楚琛笑着岔开话题道:“这不是想麻烦您点事嘛。带点礼物也好让您觉得拿人手软嘛”

二老闻言哈哈一笑,等到保姆给三人倒好了茶,杜厚做了个请势后。就笑道:

“行啊,那我就手软一次,不知道小楚你准备让我帮什么忙”

楚琛闻言就笑着拿出了瓷片,随后放到桌子上摊了开来。

杜厚看到桌子上的瓷片。就知道楚琛让他帮什么忙了。知道楚琛拿出的东西应该不会差到哪去。于是他马上拿出放大镜看了起来,结果他和之前吴叔的表情一样,越看越是惊讶,最后脸上更是现出了疼惜之色。

“我说小楚,这瓷片的断口这么新,不会是你不小心把它给摔碎了吧”

“哪能啊这些瓷片都是我在早市上买到的。”楚琛摆了摆手道:“如果是我摔的,那我师傅和吴叔都得把我揍的屁股开花了。”

“我说小楚你应该不会这么莽撞的”杜厚呵呵一笑道:“这样吧,咱们现在先用大蒜汁把它先拼一下。大致的形状有个数,咱们再说其它的。”

杜厚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将来的纠纷,如果真得是完整品那就最好,如果是缺了什么瓷片,那就标记好,写在合同里,免得到时说不清楚。

对此,楚琛并没有什么意见,直接点头道:“行”

接着下,大家转移到了杜厚的书房,问保姆要过相关的东西后,楚琛就开始配制调和液来,这东西配起来除了麻烦一点,也没什么难度,楚琛手脚又快,没一会就配制成功了。

一切准备就绪,在楚琛的操作下,大家就开始一块一块的根据宫碗的形状,小心翼翼的把那些瓷片都粘连起来。

粘连的过程很顺利,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一共二十一场合瓷片都被一一粘了起来,而随着最后一块瓷片的归位,一只釉面透亮若脂、润泽如玉,青料柔和淡雅,画工相当精湛的成化青花缠枝灵芝托宝纹宫碗,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三人表情痴迷的欣赏了良久,直到听到杜老夫人说要准备开饭了,大家才回过神来。

杜厚郑重的说道:“小楚,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帮你把这只宫碗修复好的。”

“谢谢谢谢”楚琛连忙感谢道:“需要多少费用,您老直说就行了”

“什么费用不费用的”杜厚挥了挥手,开玩笑道:“能够修复这么一件珍品,已经是天大的荣幸了,再说还可以消遣我的寂寞,我没给你钱都已经算好了。行了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提钱的话,小心我跟你急啊”

看到杜厚如此表态,楚琛也只能有些不好意思的同意了下来,随后杜厚又给楚琛写了张收条,上面注明了三个月后来取。

那边杜老夫人又来催吃饭了,大家也只能有些恋恋不舍的走出了书房。

午饭很丰盛,说着刚才那只宫碗的话题,气氛也很欢畅,最后可谓是宾主尽欢。

饭后,三人休息了一会,杜厚就把两人请进了自己有着重重防卫的藏宝室。

一走进房间,楚琛和吴叔就好像来到了古玩珍宝的海洋,那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藏品让两人看得是叹为观止。

过了好一会,楚琛才回过神来,惊叹道:“杜老,没想到您居然是个大收藏家啊,您这么多藏品,开一间私人博物馆,都绰绰有余了”

杜厚连连摆手道:“不行不行我哪称得上是大收藏家啊,我的藏品虽然多,但是其中也只有瓷器我是有把握的,其它的我都是半吊子,到底是真是假,实在不敢确定。”

楚琛闻言有些奇怪的问道:“您老认识的古玩界的朋友应该不少吧,既然不能辨别真假,怎么不让您的朋友鉴别一下呢”

杜厚呵呵一笑道:“我这人,喜欢独乐乐,再说我一个老头子,经常拿一些好东西去让别人帮忙掌眼,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也不安全不是而且我这人也比较怕麻烦,所以也不想出什么名。”

听了杜厚的解释,楚琛和吴叔都深以为然,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出名麻烦事就多了,而且杜厚夫妇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家里又只有一个保姆,如果真被有心人惦记上,还真就挺危险的。

“好了,咱们还是来说正事吧。”

杜厚笑着说道:“小楚,我也就直说了,我对你的公道杯,还有那一对梵文杯都挺感兴趣的,如果你同意换,一会可以在我这些藏品里选,如果是瓷器,那稍微高一点也没事,如果是其它的,你想怎么换,咱们好商量,我保证包你满意。”

楚琛闻言也很痛快的说道:“行,不过杜老,咱们事先可说好了,公道杯只能换那只老人的,另外那只文官公道杯,我想自己收藏。”

“行,那你们自己看吧,看中什么了就直接跟我说”

接下来,楚琛和吴叔就各自找到自已感兴趣的目标,欣赏起来。

要说杜厚的藏品确实多,先不论好坏真伪,这些藏品加起来都有近千件,当然,这近千件的藏品不可能全都是好东西,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普通货色,不过好东西其实也不少,楚琛粗略一看,其中估计有近百件精品。

就像眼前这只瓷胎画珐琅鼻烟壶就挺不错的,此件鼻烟壶丰肩,筒腹,造型端庄,古朴大气。器身绘金鱼一只,金鱼图案飘逸灵动,似欲跃然而出,寓意金玉满堂。线条勾勒细致,多而不繁,施淡蓝色珐琅,设色淡雅,渐变柔和。

虽然这只鼻烟壶已经是清晚期的作品,珐琅彩已经没有清三彩那般的风韵,但就其做工和绘画来看,也算是难得的精品了,虽然其价值连一只青花梵文杯都比不了,不过楚琛还是把它记下来当作备选。

接下来楚琛又打量了几件器物,好东西也有,不过却并不是他所喜欢的,而且就像杜厚说的那样,除了瓷器之外的器物他并不能肯定其真伪,楚琛还真的就遇到了一件高仿古玉。

这块古玉的质地看上去还可以,用得是青海玉冒充的和田玉。一般而言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田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田玉稍粗,比重比和田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