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人生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转眼间,时钟就跳过了12点,楚琛和刘思哲整理好了着穿,等益宏国来了之后,三人就往藏宝楼的方向走去。

鼎鼎大名的“藏宝楼”一直是被古玩收藏界所关注的对象,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玩旧工艺品市场。它位于著名的沪市老街上,靠近人民广场,交通十分便捷。80年代后期,它是当年会稽路市场的延伸产物,政府部门在对会稽路市场久冲不亡的情况下,便因势引导出两个著名的古玩市场,其中之一就是这藏宝楼。

每逢星期六凌晨1至6点,就会有摊位设立在藏宝楼周围的马路上,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藏宝楼鬼市,到了六点之后,这些摊位就会移入藏宝楼之中。

楚琛他们虽然来的早,不过显然有人比他们来的更早,只见现在已经有一些摊主摆开了自家的摊位,而还有许多摊主,则正从箱子里拿出一个个用报纸包裹的物件,放到自家的摊位上。

而一些早早便前来的客人,已经开始游走在各个已经放好了商品的摊位之间。

“师弟,咱们分开来逛吧。”此时,益宏国提议道:“不过在这里买东西,可要擦亮了眼睛,特别是阿哲,买东西千万不要心急,知道吗”

“益叔,你放心,鬼市我又不是第一次来,那种初学者犯的错,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刘思哲拍着胸脯说道。

“你啊,别打马虎眼”

之后,益宏国又叮嘱了几句,三人就分散了开来。

要说这藏宝楼的鬼市,确实和潘家园不相上下,不但东西多,客人也多,当然,现在不是以前了,鬼市的水可是深了许多,如果以为鬼市上就能捡到许多漏,掏到许多宝贝,那就准备让你的荷包减减肥吧。

当然了,鬼市嘛,好东西的概率必然比平常的时候,要大一些,虽然一眼望过去,大部分都是赝品,有些更干脆的就是臆造品,不过从宝觉的反应来看,好东西确实不少。

不过虽然有许多好东西,除非是个漏,不然想以较低的市场价把东西拿下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这些摊主也不是什么傻子,多少还是了解一点市场行情。

当然,话虽然这么说,逛鬼市还是挺有好处的,以楚琛多年的经验他总结了三点。

首先,鬼市因为东西杂,而且量又多,这就提供了许多古玩器型和纹饰做对比的机会,经常这样锻炼眼力,一些臆造品还有高仿品就比较容易识别出来。

其实,这些摊主虽然知道一些市场行情,不过一些摊主对器物的认识不同,因此价格往往会比市场价低一些,这虽然算不得捡漏,但以少积多,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只要你能识货,鬼市还是有赚大钱的机会的。

最后,鬼市的物件多,种类全,因此,便于掏到一些自己平时想找,又找不到的东西,而且如果日积月累的购买下来,也容易把自己的藏品形成系列,像什么青花瓷系列、花瓶系列、文房用品系列等等。

好了,言归正传,楚琛走了几家摊位,虽然什么陶瓷玉器、古玩摆件、石雕、木雕、新旧字画、文房四宝等等应有尽有,不过除了一个玉壁之外,其它东西都没他看的上眼的。

不过那个玉壁的价格却并不能让楚琛满意,而且摊主也紧咬着价格不放,最后他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

楚琛摇了摇头,又接着逛了下去,在经过一个摊位时,突然一抹鲜艳悦目的色彩,映入了他的眼帘,这让他顿时感到了一丝兴趣,于是就驻足观看起来。

摊主见有生意上门,立刻笑容满面的说道:“小兄弟,我这里的东西可都是新货,看上什么喜欢的东西,我可以便宜一点卖你”

一般来说,古玩市场上都喜欢新货,旧货就意味着是别人挑剩下的,从旧货中掏到好东西,或者捡漏的机会并不大,因此不管是古玩市场,还是鬼市,新货永远都是客人们最主要的目标。

“我先看看再说。”楚琛微笑着朝摊主点点头,接着直接看向了刚才吸引他的那个物件。

第三百三十二章藏宝楼“鬼市”二

这家摊位上的东西,都是一些文房用品,在刚才那些不是瓷器就是青铜器的摊位之中,看上去到是别具特色。

楚琛把刚才吸引他注意的东西拿到了手中,这是一只铜胎掐丝珐琅,也就是景泰蓝的马蹄尊。

马蹄尊是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马蹄尊。

这是一种清三代时期流行的的器式。其形有两种,高者为瓶,主要用来装液体,矮者为盂,指的是文房用品中的水盂。

水盂,就是水丞,又叫水中丞,也被称之为文房第五宝。它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存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接着说这马蹄尊,其中高者为长颈小口,平底微凹,肩宽直腹。以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比较常见。矮者又名“矮马蹄”,口巨无项,器腹与高者相同。

楚琛眼前的这只景泰蓝马蹄尊就是典型矮马蹄式样,此器乍看铜胎精良,色泽灿烂。掐丝珐琅装饰口沿和外壁,乃万寿纹和缠枝莲纹。寓意祥瑞,画面看上去鲜艳悦目。底署“中和堂制”堂名款。

堂名款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其内容涉及亭轩楼阁、殿斋堂室、底宅居舍等等,享用人上至皇帝、皇亲,下至精工良匠。此外还包括一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等。

堂名款从明代嘉靖年间大量出现,从此逐朝延续,日渐流行。至清代前期、中期较为普遍。道光以后至清末,题写堂名的瓷器大为减少。这与当时的社会不安定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时题写堂名款的瓷器都为官窑或民窑中的精品。

而这个中和堂制的堂名款,则为康熙时期所用。圆明园中的“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居住过的地方,故署“中和堂制”堂名款的瓷器很可能是御用品。

“小兄弟,你的眼光真好,这可是曾经康熙皇帝用过的水盂。”

摊主见楚琛拿起那只景泰蓝的马蹄尊,就马上笑容可掬的讲解起来:“当年,康熙皇帝对这只水盂可是喜爱有加,后来他去世之后,这只水盂就一直放在圆明园,当初八国联军的时候。一个小太监趁乱把它给取走了,后来传给了他的养子。”

“要说,这东西其实我已经盯了好久了,不过那位小太监的养子一直没松口,前几天,他去世了,我才好不容易从他的后辈手里搞到手的。所以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小兄弟。这件稀世珍品不就是专门等着你嘛”

楚琛笑了笑,这种话只能当作耳旁风,别说康熙了,如果这东西能和唐明皇扯上关系。他都能把发明景泰蓝的时间,推到唐朝去。

摊主见楚琛自顾自的看着东西,又称赞了这只马蹄尊几句。就闭口不言了,毕竟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要是因为客人听的烦了,因此一走了之。那就得不偿失了。

等楚琛把东西看完了,摊主连忙问道:“小兄弟,这东西喜欢吗我跟你说,这种珍品,可真是走过这村,就没这店啦如果你喜欢的话,咱们价钱也好商量。”

楚琛把东西放回原位,微微一笑道:“老板,我记得康熙年间的景泰蓝,是有砂眼的吧。”

摊主闻言呵呵一笑,风轻云淡的说道:“这东西不是御供的嘛,既然是御供的,技术先进一点,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这话说的,连他自己都不信,不过这样的东西,就算是一文不值的臆造品,他也必须说成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的好东西,不然连他自己都要贬低自已的东西,那生意就别想做了。

放下了东西后,楚琛把摊位上的东西打量了一番,突然,在宝觉的吸引下,一件憨态可掬的玉牛纸镇就进入了他的视线之中。

纸镇即镇纸,是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