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阴间那些事儿(恐怖) > 分节阅读 72

分节阅读 7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没说话,已经有很不好的预感。李大民道:“我这个人呢不喜欢强迫,我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做事也要互相体谅,互相着想,是吧我为你找到二嫂,并为她提供最好的治疗,罗稻你是不是应该为我做点什么呢”

“你说吧。”我道。

李大民笑:“三天后你过来,和我们师徒一起喝喝茶,顺便把你二嫂接回去。”

我知道此一去恐怕凶多吉少,但这一趟必须得去,我不能对解铃说,他肯定会拦着我。不过为了二嫂,为了二哥一家,我豁出去了。

第二天解铃突然现身,他见到我,神情很疲惫,把牛皮纸递给我:“基本上查清了。”

“说说。”

“先说说纸张,我拿给朋友的实验室化验,这张牛皮纸经鉴定是解放前哈尔滨造纸厂在一九三九年的产品,当时在中国大陆属于上乘纸张。”

我听得来了兴趣:“这么说,这页纸是成形于抗战时期”

解铃继续道:“再说说墨迹,这页纸上所用的墨水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用料,具体成分不明,不过氧化程度来看,表明写在上面的墨迹在一九四零年前后。”

我恍然:“也就是说这页纸的主人,在一九三九年得到这些牛皮纸,一九四零年开始书写天书”

解铃点点头:“结合你们进山的经历,这些牛皮纸很可能是赵辰在山里偶然得到的,那么写这些稿纸的主人就呼之欲出了。”

我脑子里猛然蹦出一个名字:“陈道长”

“不错”解铃说:“你们发现陈道长尸体的时候,是没有头颅的,他的行迹很像是尸解,不过你又描述说尸体油黑发亮,而且甘九还曾经提过陈道长是物化往生。物化,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我摇摇头,紧紧盯着他。

“物化也就是坐化,死后尸身不朽。陈道长的尸体正是这种死法。首先可以肯定,既然他是物化,就不可能是尸解。可是从牛皮纸的天书文字,赵辰的种种怪异,我又觉得陈道长像是尸解成仙,这是最诡异的地方。而且我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解铃顿了顿。

我急问:“什么”

“那就是,”解铃背着手说:“陈道长不但已经成仙,而且还在用一种很另类的方式,点拨赵辰,想渡他一起成仙。”

、第三十二章 童年的葬礼

解铃这么分析是有道理的,蛇文天书就算是他都读不懂,而赵癞却能随意在上面进行标注和圈涂。这说明赵癞不但读懂了,而且还读进去了,进行过很深的思考。

解铃的意思是,如果赵癞真的有这般机缘,那就有好了。只要他不伤人和,不违天道,有成仙的机缘这应该算是个好事,可喜可贺。我问解铃,如果赵癞真的成仙,那么他和俏俏的关系怎么办。解铃摇摇头说:“我哪知道,我从来没见过神仙。不过想想就知道,两个人肯定是无法再相处下去。”

我急道:“这可不行。”

解铃奇怪:“人家两口子能不能好下去该你什么事所谓姻缘,讲究的就是一个缘法。两人相处贵在自然,能和则和,不能和强扭在一块也不幸福。你那个叫赵辰的小老乡,如果真的有步入大境界的那一天,是他的福报。作为他的朋友,你应该祝福他。”

解铃让我不要再去骚扰俏俏和赵癞,让他们随遇而安吧,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怎么能让李大民伏诛请罪,绳之以法。他喝口水,叹气说:“李大民这样的人是很执着的,可以说是偏执狂,除非能从思想根源改变他的想法,要不然很难用世俗的法律去惩戒他。虽然世间的因果他还会承担的,但即使果报加身,他也不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错误,而当成一种磨练和考验,天将降大任,非但不会觉悟,反而变本加厉。”

“除非能改变他的信仰”我问。

解铃点点头:“现在只能就事论事,其他的以后再说。李大民造彼岸香,这中间牵扯的种种因果公案,还需要他自己来解。我已经感觉到了,迟早我和他会有面对面的较量。”

我咽下口水:“我觉得这个人实在邪得厉害。”坑岁记血。

“再邪也得算账。”解铃道。

看着他落寞的神色,我已经打定主意,这一次就让我替解铃打打前锋,让我先去探探李大民的底细。

二天后,李大民约我到石峰里居民小区见面。我们市有三个大居民区,被市民笑称三大贫民窟,其中之一就是石峰里。这地方现在还能看见随处搭建的窝棚,胡同纵横交错,老楼垂垂欲倒,街道是天天翻修,大兴土木,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完,十年前是泥地,现在还是泥地。走进小区的街巷,污水横流,散发一股刺鼻的腥味。

虽然纳闷为什么会约在这里,我还是应约到访。到了约会地点,我看到只有李大民一个人,他穿的很朴素,和周围糟乱的环境没有任何违和,看上去就像个普通老百姓。

来来往往的行人,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瘦瘦的男人,就是大佬合先生的首席顾问,毒品彼岸香的制造人,连解铃都闻之色变的邪派高手。

李大民看到我,笑呵呵过来握手。

我不知道他到底什么目的,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道:“李师傅,我二嫂”

“不急。跟我来,我先带你去个地方。”

我也不好说什么,今天豁出去了,他画出道我就走。

我们两个一前一后往小区里进,这片小区算是石峰里比较高档的地方,全是三层高的居民楼,一层住着若干人家,走出家门就是开放式的楼层走廊,可以站在上面扶着栏杆俯瞰街面风景。

这些楼修建时间起码有四十年了,熬到现在墙漆剥落,堪称风烛残年,根本没有人管,像个饱经风霜的老妇人。我跟着李大民走进一栋楼,楼道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只能摸黑往上爬。借着隐约的光,能看到楼道里摆满了邻邻居居的各种破烂,有破筐、有报废的自行车、有不知何年何月留下来的烂白菜,充斥着一股烂腐酸味,十分顶鼻子。

我实在搞不懂,李大民把我叫这来做什么。

正胡思乱想,走在前面的李大民忽然道:“我小时候曾经在石峰里住了很长时间,可以说童年就是在这儿度过的。”

“啊。”我答应一声。

“不过不是在这个区。我记得大概是初一吧,有个同学叫我去他家玩,当时他就是住在这栋楼里。”

我越听越糊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