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崛起1796 > 分节阅读 80

分节阅读 8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安敏能做到千总的位置,本身还是有些能力的,并不只是靠着他满人的身份,毕竟满人多的是,能当千总的也很多,但是能真正管事的人却很少,他们中大多数都只是挂个名,而安敏却是一名实职千总。德楞泰并不是有眼无珠,任人唯亲的人,能让安敏一直坐在千总的位置上,这本身便说明安敏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起码相对于大多数满人来说很好。

安敏在马昌镇也并没有松懈守备,毕竟这关系这整个大军的命脉,他知道德楞泰很重视,如果这里有丝毫的闪失的话,德楞泰肯定会毫不留情的杀了他。

可是安敏还是疏忽了江边的防务,他将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了其他三个方向上,只有江边这一侧兵力最少。

也许是老天都在帮着耿一诚,耿一诚顺利的接近了马昌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喊杀声想起,耿一诚率部发起了突袭,面向汉江一侧的清军,看着一个个冒出来的乱匪向着自己冲过来,马上便乱作一团。

没有一会耿一诚的队伍便冲散了清军,进入了马昌镇。

镇中的安敏得到义军已经进城的消息之后,脸色立马变得死灰,他此刻也慌了手脚。

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不过安敏求生的本能告诉他要赶紧逃。他赶忙率领着自己的心腹手下想着北边冲,想要在乱匪还没有包围他们之前逃离马昌镇。

此时安敏也管不了马昌镇中的粮草,现在他唯一关心的便是自己的小命。

耿一诚站在一出仓库前,听着手下的士兵们报告者此战缴获的清军粮草辎重的情况。

耿一诚听完后,仿佛身在梦中,他没有想到收获会这么大,不仅轻易的赶跑了清军,还缴获了大批的物资。粗略估算下来,这些物资足够他们大军数月的之用了。

耿一诚赶忙派人安排护送其中的大部分物资离开,而他则按照高鸿信的指示继续留在马昌镇,对郧阳城的德楞泰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

安敏一路不停的逃窜到了郧阳城外,虽然耿一诚并没有派出兵马追击,但是安敏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还是一刻都不敢停留。

此时的安敏,早没有平常一副干净斯文的模样,身上的一副已经破破烂烂,头发乱糟糟的,连脸上都脏兮兮的。

来到军营门口时,还被士兵给拦住了,最后他费尽力气解释之后,终于被带到了德楞泰的面前。

德楞泰听完安敏的叙述之后,脸色阴沉的可怕,任谁都知道德楞泰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马昌镇丢了,你还有脸回来,你怎么不死在那”德楞泰开口说道。

“本来下官想一死以报答朝廷的,但是想到一旦卑职死后,将军可能不知道马昌镇陷落的消息,从而会陷入乱匪的陷阱。便决定逃出来,将消息传递给将军。”安敏赶忙痛哭着说道。

德楞泰看着安敏,不知道安敏是真哭还是假哭,就算安敏诚信回国,他也不会就此饶过安敏,毕竟安敏作为守将,导致粮草落在了乱匪的手中,难辞其咎。另外德楞泰也是真的很生气,本来大好的局面,因为安敏丢失了粮草而付之流水。粮草是重重之重,德楞泰已经给安敏分派了足够的大军,只要安敏足够警觉,肯定不会被义军偷袭得逞,只要能拖延义军皮纳客德楞泰便可以从容应对,将危机化于无形。

可是此时马昌镇已经落入了义军的手中,此时他粮草仅仅够数日食用,并且还处在义军两军的夹击之下。

如此形势之下,要么就早早的决战,要么早早的逃离。

这两种情形哪一种都不是德楞泰想要的,决战没有必胜的把握,而灰溜溜的回到陕西德楞泰又心中又不甘。

过了好一会儿,德楞泰开口说道:“来人,将安敏看押起来。”

德楞泰并没有急着处死安敏,毕竟不管他是胜是败都要对马昌镇这件事有个交代,而安敏便是这个交代。

安敏是被两名士兵驾着出去的,他脸色死灰,不住的向德楞泰求情,述说着两家的关系,但德楞泰却恍若未闻,知道安敏被抬出营帐之后,营帐之中才彻底安静了下来。

德楞泰要在决战与撤兵之间做取舍,陷入了沉思。

权衡了好久,德楞泰才最终下定决心。

起初的两天清军的大营很是平静,没有丝毫的动静。高鸿信早就得到了马昌镇被攻破的消息,心情自然大好,但是清军的诡异却让高鸿信心里沉甸甸的。

清军越是平静,越说明清军正在准备一场大战,高鸿信虽然相遇德楞泰尽早决战,可是他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此战能够战而胜之自然是好的,但如果战而不胜,那么义军的形势将急转直下,很可能被清军给压制住,并且不断的消耗实力,最后被消灭。

担心归担心,高鸿信还是开始准备,他觉得这次的大战也许不会那么快便结束,也许要耗费两军很长的时间。

德楞泰确实是在准备大战,这次德楞泰做了周详的计划,他自己想来,就算最后失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义军也会损失惨重,两军有可能再次陷入漫长的对峙当中。

只是没了郧阳城做诱饵,义军的主动性更强了而已。

德楞泰想来朝廷耗得起,但是义军耗不起,时间迁延下去肯定对朝廷有利,而对义军则越加的不利。只是有些时候不是他想拖延就能拖延的,太上皇、皇上不想拖延,朝廷上的部分大臣也不想拖延,有的时候不得不屈服。还有便是,打消耗战朝廷也不一定打得起。

还有便是大军粮草的消耗,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并不只是说说,虽然没有大炮花销确实要少很多,但是整个大军的开销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大清的赋税比四千万两白银还多,看似很多,其实根本就不够用。要知道随着白银的大量涌入,白银的价值相对于明朝来说要低得多,就是比康熙朝时期都要低很多,而康熙定的国策又是永不加赋,因此赋税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增长。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败在此一举

更新时间20141213 18:13:06字数:2233

有些人总说清朝的官员俸禄很高,还拿来与明朝的俸禄做对比,这本身便是意见荒谬的事情。所谓时移世易,更何况货币的价值随时都在变动,不同时间的货币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货币的贬值必然是的官员俸禄不够用,因此贪污腐败便有了滋生的土壤。吏治因此而败坏,然后接着便是财政系统的崩坏。

一个国家的运转全靠财政来维持,如果一个国家财政出现了问题,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就像大明王朝一样,因为没有钱来武装军队,最后导致内忧外患无法快速的平息,迁延之下被活活的给耗死了。

德楞泰虽然对大清当前的局势有些了解,但他毕竟不是文官,也没有管过财政,因此便考虑的有些乐观。而突袭武昌的额勒登保便对朝廷的弊端知之甚深,他之所以选择突击武昌便是打算快速的打开突破口,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最后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