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崛起1796 > 分节阅读 5

分节阅读 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他必须好好为叔叔谋划一下,起码不能让几位叔叔与自己几人重蹈历史上“被俘遇害”的覆辙。

“目前是没有什么疑问了。”高鸿信说道。

然后,高均德有问张修远、高鸿智等几人:“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块说出来。”

几人互相看了看,说道:“没有了。”

“那好,我们还有一些事情要商量,你们先去吃饭吧,然后去书房读书。”高均德说道。

几个人应了一声,便退出了前厅。

第二章 二月二龙抬头

更新时间201483 11:00:58字数:3319

高鸿信几人出去后,高均德便对高均平问道:“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高均平回道:“举事的教众与乡亲已经联络好了,各种物资也准备停当,只是武器还略显缺少。没有的只能用竹竿削尖了当武器,不会影响举事的。”

高均德说道:“那就好,听说湖南和贵州的苗民去年已经起义了,闹得很大,满清已经派了大军去围剿,听说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把各省的兵力都抽调走围剿他们去了。这回我们起事肯定会顺利很多。”

其他几人听后,都很高兴,纷纷说道:“那太好了,他们在南边打,我们在北边呼应,直捣鞑子的腹心之地,哈哈”

几个人兴致更加高涨,开始了对举事细节的商量,毕竟今天已经是一月三十日了,还有两天就要到约定举事的日子,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高鸿信他们出来后,吃完饭就径直去了书房。

几人一道书房便开始了讨论,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

张修远兴奋的说道:“我们可以和叔叔伯伯一起干大事了,好兴奋呀”

高鸿智、张修哲、张修远、高光远皆是一脸的兴奋,而高鸿义和两个女孩则是懵懵懂懂,看着几个哥哥高兴也兴奋的大呼小叫。只有高鸿信是一脸严肃,没有说什么。几人调笑了一会儿,便感觉到了高鸿信的异常。

高鸿智问道:“信哥,你是怎么了,为什么都不说话,是不是我们说的不对。”

“虽然举事是做大事,但是也放弃了现在宁静祥和的生活,以后我们都要过朝不保夕,东奔西跑,颠沛流离的生活了。”高鸿信沉声说道。

高鸿智几个人这才如梦方醒,想到以后的生活,脸上不由的流露出彷徨与不舍。

高鸿信看到几人的表情,怕影响他们以后的心态,接着说道:“我们还是先好好珍惜这几天的宁静的学习生活吧,以后我们就要为了梦想与生命去拼搏去奋斗了,再要享受这样的生活,只能是在满清被彻底推翻以后了。珍惜现在,准备未来。”

高鸿智、张修哲、张修远、高光远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高鸿义与两个女孩则更是迷糊了。不过迷糊也有迷糊的快乐,毕竟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纯真的时刻,没有烦恼的童年才是最美好的童年。

听了高鸿信的一席话,几人都冷静了下来,开始拿了书本开始看了起来。不过高鸿信看的出他们都没有看进去,可见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没有平静,估计要消化掉今天的信息,得需要几天时间,也许要等到举事以后才能真正平静。

高鸿信桌上摆着一本史记,但是他的心思根本没在书本上,他在回忆前世在书上看到的,关于嘉庆年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的信息。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信息仍然不是很多,虽然这场起义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可能是了不起的大事件了,但是在现代看来,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但中,失败的起义实在数不胜数,能在历史书籍上单张介绍的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比方说:汉末黄巾军、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等,对于其他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起义都只是一笔带过。如果高鸿信不是历史学系的学生的话,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嘉庆元年这场几乎动摇大清帝国统治的白莲教起义。

高鸿信从一月三十一日到二月初二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改变起义失败的结局,帮助叔父或者其他起义军,获得胜利推翻满清的通知,从而改变四十多年后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

这个时候要获得胜利不算太难,毕竟满清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承平生活,战斗力下降的厉害。难的是如何长久,君不见以黄巢、李闯这枭雄,虽然开始风光无限,也曾建基称帝。但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形式稍一不利局势便会迅速崩坏。以致数年的努力华为乌有,这就是典型的流寇作战的弊端,所以首先要有一套整体的战略,才会避免大起大落,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就像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虽然他早已拥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并且其他诸侯都已经称帝时,他仍是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缓步发展,最终一决定性的力量剪灭诸侯,驱逐蒙元,成就千古帝业。

要有长期的战略,则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有了后方才能谈的上发展。高鸿信站在厚实无数专家与愤青学者的肩膀上,通过自己的考量与分析,也有了一些想法。传统上来说古代争霸有“四角”、“四边”、“一腹心”之说。

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中原腹地也是四战之地,千里平原无险可守,谁先进来谁先死,所以中原之地是必死之地,所以要尽快离开邓州,跳出中原方为上策。

四边之地说白点就是连接各个四角之地的交通汇聚之地,容易发生大战,不容易建立稳定的后方。四边之地也不可取,高鸿信只能从四角之地来考量以后的根据地。

用排除法来说,首先排除的便是河北。虽然河北有“上游之势,临驭六合”之说,并且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东面是浩淼的大海,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延绵千里,环绕其西、北两面。河北境内的几条主要的河流均发源于这两条山脉,切穿山岭,形成交通孔道,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些险要关隘。大清也是先入关占据河北然后席卷天下的,但是满清的首都在河北,统治根基在河北,所以不管河北地理经济优势有多么明显,高鸿信只能望而兴叹。

其次被高鸿信排除的便是四川。四川是“山川险固,天府之土”,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和关中在南、北方都据上游之势。在几大战略要地中,论山川险固,无如四川。虽然看起来四川似乎好处多多,但是看看历史上割据四川的政权没有一个能够进取天下。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中国地形中东西向的山脉与南北向的山脉在这一带纵横交错,形成封闭完整的盆地。所以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四川是割据容易,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很难。

现在只剩下关中与东南的,两者是各有利弊。关中是“山河四塞,百二秦关”,东南是“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两者与形胜上来说,关中要更胜一筹。毕竟东南地处长江下游,长江的作用被历史证明完全靠不住,而且也有“守江必守淮”之说。在高鸿信看来东南最大的好处便是粮食产量高,起码不会挨饿,但是也容易在那消磨了意志,毕竟是“六朝粉黛之地”,酒不醉人人自醉呀。关中最大的短板可能就是粮食的问题,如果要是在明末的话,饿都能饿死,所以李自成等各个反王才要一个劲的往东往南跑。但是现在是清乾隆年间,虽然关中的环境也不是太好,但是有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撑着,也不会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而且出了关中就是各大产粮区,往东是河南,往南便可以进入四川,而东南又是湖北汉江平原,只要占据一个便会高枕无忧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